Wind数据显示,以发行日计算,今年上半年,共有52个IPO项目完成发行上市,较去年同期减少74.38%。今年上半年有承销保荐项目的22家券商共赚取承销保荐费用19.74亿元,去年同期为134.11亿元,同比减少85.28%。
“现在就是跑项目,开发客户,积累客户,做做北交所项目。”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IPO承销数量下滑74%、承销费用下滑85%
与去年同期相比,券商在IPO承销家数与承销保荐费用上出现大幅下滑。上半年,共有22家券商承销了52个项目完成发行上市,同比减少74.38%。而去年同期,50家券商承销203个IPO项目。
从整个行业来看,头部券商依然占据明显优势。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IPO承销家数最多的是国泰君安与中信建投,分别承销5个项目。中信证券、华泰联合、民生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的IPO承销数量均是4家,五家券商并列第三。
国金证券、中泰证券分别承销3个IPO项目。东吴证券、第一创业、兴业证券各自承销2个IPO项目。招商证券、光大证券、财通证券等8家券商各有1个IPO项目入账。
项目的减少意味着投行收入的减少。根据Wind数据,2024年上半年,券商实现IPO收入仅有19.74亿元,较去年同比减少了85.28%。实现IPO承销保荐费用超过亿元的券商有9家,而去年同期是24家。赚取承销保荐费用最多的投行收入不足3亿元,而在2023年上半年,IPO承销保荐费用最多的投行收入超过20亿元。
上半年,华泰联合实现IPO承销保荐费用2.97亿元,居行业之首。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实现承销保荐费用分别为2.56亿元和2.09亿元。民生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等6家券商实现的IPO承销保荐费用超过1亿元。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头部券商的保荐代表人数量都达到数百人。若加上尚未取得保荐资格的员工,头部券商的投行人数早已超过千人。但是需要面对的现实挑战是,保荐承销收入大幅下滑带来的降本增效。
更为艰难的或许还是中小券商。2023年上半年,有50家券商参与到了IPO项目的承销与保荐中。而到了2024年,只有22家券商参与了IPO承销保荐。
299个IPO项目主动撤回
Wind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共上会审核31家拟IPO企业,通过27家,通过率87.10%;未通过1家,未通过率3.23%。2023年上半年通过率是86.63%。从数据上看,上半年仍保持着较高通过率,但这并不包括大量主动撤回的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券商共主动撤回299个IPO项目。据此计算,上半年IPO真实过会率仅在8%左右。
撤回的299个项目涉及到53家券商。头部券商因承揽项目众多,因此主动撤回的项目数量较多。有10家券商主动撤回的IPO项目数量超过10家。
其中,海通证券、中金公司等4家头部券商主动撤回IPO项目数量均超过20家。民生证券、国金公司、招商证券等主动撤回IPO数量均超过10家。有9家券商撤回项目数量在5-10家之间。
从撤否率方面看,中小券商因承销保荐的IPO项目十分有限,多家券商仅承销1个或2个项目,这意味着若一旦撤回,导致其撤否率较高。例如,华宝证券、九州证券等9家券商上半年仅有1个IPO项目,但均主动撤回,因此这9家券商的撤否率达到了100%。
撤否率较高的还包括华西证券、中德证券、首创证券,上半年分别保荐4个项目,但是均撤回了3个项目,撤否率75%。拥有众多北交所项目的开源证券撤否率为58.82%,撤回的10个项目中有9个来自北交所。
头部券商中的中金公司、海通证券撤否率均较高。中金公司45个保荐项目中有22个主动撤回,撤否率为48.89%,其中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各有7个项目主动撤回。海通证券50个项目中有22个主动撤回,整体撤否率44%,其中,主板6个、科创板8个、创业板7个、北交所1个。
高撤否率的背后是监管层的全面从严监管。今年以来,监管层多次发文强调投行要提高专业能力,勤勉尽责当好“看门人”。
7月5日,监管层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提到,加大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力度,强化对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
此前,证监会推出“1+N”政策体系,在“强本强基” “严监严管”的基调下,对投行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其中,《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提出,着眼于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出要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提到,严格落实“申报即担责”要求,建立健全执业负面清单和诚信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压实投行“看门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