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六月,又是每年的幼升小、小升初,家长集体陷入焦虑的时候。一直有朋友来给扎针儿,说要抓住这个假期,赶紧给娃提前学,要不然上了小学很难跟得上。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提前学就很难跟得上,我借了一些教材,提前看了看发现了很多问题。
01
教材是个迷,猜不对教不好
咱们先从语文这个学科来看。翻了下课本看了下,一年级的小盆友,6岁啊,就要求你,会阅读、会写生字、会读写拼音、写古诗、还得会看图写故事。整个幼儿园阶段又要求快乐教育,幼儿园什么都不让教。双减之后大家也知道,想找个能学点东西的地方,非常考验家长的社会活动能力。
已经过了这个阶段的朋友反馈说,老师一般讲的都是飞快的,你看现在距离放假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吧,其实大部课内内容都已经讲完了,所以如果严格按照目前课本的框架来讲的话,不提前学,是妥妥的跟不上。
再说教材的问题,拼音的教学部分,一共是13节课讲完,也就是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个拼音就学完了。整个拼音的学习编排跟迷一样。还记得我们小学时候学的拼音吗,每个音旁边是有配图的,比如:O,旁边是画个大公鸡,e旁边是个天鹅,ao旁边是个棉袄,但现在的教材,图和上面的音,没什么关联啊,图的所有素材,都混在了一起的。再一个,整体认读方面,算是很复杂难记的东西了吧,不单独放在最后教,全都混在了一起。如果不提前学,就目前的教材来学拼音的话,就不要想着孩子的基础能有多好了。
另一件让我没有看懂的事情是,写字部分的内容,没有一笔一划教写字的部分,从教材来看,是默认大家都会写的。所以就导致了,如果你没有提前把写字的问题解决好了再上学,几乎是不会给你时间去认认真真的学写字的。我们80后上小学的时候,光拼音和一笔一划的学写字部分,实际上是贯穿整个一年级在学的东西。并且,我们当时上完了幼儿园,是要上一年学前班的,学前班的阶段,是有老师提前教一些东西的。7岁上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准备的很充分了。
以上这些内容还只是语文非常基础的问题。数学就更迷了。教材几乎没有什么上下关联,全部都在混着学。加法学着学着,下一节学图形了,减法学着学着,下一节学时间了,突突然然混加混减了。再看眼配套的练习题。更像是阅读理解。所以如果你的识字量不是很够,阅读能力不行,数学的题就做不了。并且,一年级的题,有必要文字部分三四行吗?
英语看了眼课本也是,各种对话、阅读,不提前学完剑桥一的内容,英语是肯定跟不上的。更迷的是,这学期说英语不重要了,一周一节课,下学期发现,英语考试的难度却增加了。
02
老师的角色变了
所以,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抱怨太卷了太卷了。但实际上,我们卷的乱七八糟,毫无方向。连最基础的教学问题都搞的迷迷糊糊。整天都在忙些什么呢,今天多校区了,本来这个地方上学的,挪到那边了,离得近的挪远了,这个区的,挪那个区了。明天取消点招了,后天可能又突然招什么特长生了。老师要评分了,要考核了,要参赛了,要评职称了……
老师需要忙这么多非教学类的事情,那教育孩子的事情谁来承担呢?当然是自己的孩子自己负责了。所以你再也体会不到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去上班,我去上学的轻松感了。双职工家庭是不可能的,必须有一个人能全职管娃,因为老师是一个统筹的角色,她能每天给你汇报孩子哪里不会,学得不好,错的太多已经很尽职了。并且,大多数学校三点就放学,经常性的老师下午学习啊、有活动啊……反正就是回家学去。最终学得好,给学校增光,学得不好,家长没好好教。
各位可能也都体会到了,双减之后最大的矛盾是,缩短了课内的时间和教学内容,倒逼着你回家想办法,但是……懂的都懂。考试内容就更不用说了,看到好多家长的形容你就理解了,课内一粒沙,考试撒哈拉。
03
越“努力”越焦虑
事实上我们回过头发现,连最根本的扎扎实实教孩子的事情都没做好,忙了一堆促进焦虑的事情。一直在错误的方向卷着,最后发现,学校的作用都变了。你想在学校好好学到东西不太可能了。学校是个社交场所,但是不让社交(之前好像还限制课间十分钟的,不知后来实际的解决情况),是个表现舞台,但是是给在外面都学会了的孩子的表现舞台,还是个要时刻学会保护自己的小社会。
这些年我们在教育领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越“努力”搞的大家越焦虑。如果说,我们的教育连一笔一划教孩子写字的能力都在失去,如果连给每个孩子的午餐加几块牛肉的决心都没有,就不要再提什么教育的改革和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