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女性辛追的湿尸目前陈列在湖南省博物馆。由于她的名声广泛传播,几乎每一位前来参观博物馆的游客都充满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她的真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辛追渐渐成为湖南省博物馆的代表之一。
大多数人对她的了解仅限于她在2100多年前的死亡,作为长沙国丞相利仓之妻,她的出土物栩栩如生。辛追的真实故事鲜为人知。
辛追出生于公元前217年,即秦始皇时代。恰逢秦始皇正式开始修筑长城的那一年。
利仓为刘邦建立西汉立下赫赫战功,西汉建立后,利仓被封为軚侯。作为一国的丞相夫人,辛追生前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她的陪葬品足以体现这一点。
辛追的陪葬品丰富多样,包括弦乐器、陶器、漆器、竹简、木俑、药材和衣物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陪葬品之一——素纱襌衣,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
素纱襌衣是目前发现的最薄、最轻的实物衣物之一,长度1.2米,下摆宽49厘米,总面料2.6平方米,却仅重49克,不足一两。
这轻薄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纺织技术极其高超,另一方面是因为它采用了独特的织法,由一组地经和绞经共同完成。此外,所用的蚕丝是由三眠蚕吐出的,这种蚕不仅体型娇小,而且吐丝极其细,使得制成的衣物异常轻薄。
素纱襌衣所使用的高级轻纱,在汉代只有奇郡能够生产,价格昂贵。只有像辛追这样尊贵的人物才能拥有这种衣物。
考古学家的研究表明,素纱襌衣既不是为了保暖也不是为了遮羞,而是纯粹为了展现性感而存在。穿上这样轻薄的衣物,能够使女性的身形若隐若现。它的存在不仅展示了西汉富贵家庭高级享乐的风貌,同时也深化了古代社会中的贫富差距。
在西汉学者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曾描绘过女子穿着素纱襌衣的场景:
“郑女曼姬,被阿緆,揄紵缟,杂纤罗,垂雾縠。”这段文字中的“雾縠”指的正是辛追的陪葬品之一——如蝉翼般薄的“素纱襌衣”。
素纱襌衣价值连城,然而与展示在馆内的素纱襌衣相比,原本在辛追墓中出土的另一件更为轻薄的素纱襌衣却更为惊艳,比馆内的素纱襌衣轻1克,仅为48克。然而,这样一件重48克的素纱襌衣早在1983年就被盗走。
当年,湖南省博物馆遭到一位名叫许反帝的青年盗窃,这一盗窃案后来被称为“特二二案件”。在这次盗窃中,博物馆遭到了6个展柜的破坏,30多件珍贵文物失窃,其中包括素纱襌衣以及一批漆器等珍贵文物。
在警方追缴文物的过程中,许反帝的母亲为了销赃保护儿子,竟然将其中一部分文物焚烧后投入下水道,其中就包括重48克的国宝素纱襌衣。
许反帝和他的母亲最终受到了法律制裁,但那件48克的素纱襌衣却永远消失了。
辛追夫人当年无法预料,千年后她的陪葬品素纱襌衣竟会经历如此命运。更出乎意料的是,她入土千年后竟成为现代医学家进行史无前例解剖的对象。
1972年4月28日,辛追的棺木被打开。尸体出土时,全身包裹着20层丝绸衣服,半身浸泡在略呈红色的神秘溶液中。由于被完全包裹,考古人员对她的尸体不寄予希望。直到约一周后,丝绸衣服被逐层剥离,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辛追的尸体竟然依然栩栩如生。
考古人员在赞叹之余,也感到后悔:若早点打开,或许尸体不会有恶化的机会!
当时的史料描述剥离丝绸后的辛追:“沉睡两千多年的女尸显得十分新鲜,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
1972年夏天,周恩来总理在湖南上交的请示报告上迅速批示:对女尸进行解剖。1972年12月14日,彭隆祥等医生在省博物馆二楼靠东南的展厅对辛追的遗体进行了解剖。
注入防腐剂后,辛追的尸体瞬间呈现出圆润的状态,毛细血管充沛活跃,仿佛刚刚离世。解剖过程揭示了一些关键信息:
辛追去世时大约50岁左右,逝世于甜瓜成熟的季节(她的胃里还留有138颗半熟的甜瓜子)。
辛追生前患有多种疾病,包括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胆石症;此外,在她的直肠和肝脏内还发现了鞭虫卵、蛲虫卵和血吸虫卵。
因此,她的死因是由于胆绞痛引起的冠心病发作致死。
解剖后的辛追尸体还经历了其他“折腾”:被送往全国各地进行展览。当时的文物保护意识相对较弱,因此辛追的遗体有时甚至会被直接搬出来摆放在桌子上进行露天展览,完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由于缺乏保护意识,辛追的遗体在展览时甚至被观众随意触摸。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栩栩如生的辛追尸体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湖南省博物馆于2003年为辛追定制了一个“地下寝宫”,即现在展览辛追的陈列室。这个寝宫保持着恒温恒湿的环境,完全模拟了辛追出土时的墓地原貌,使环境更加接近古代墓穴。当然,相对于当时,现在的棺材已经没有了“棺液”。
与辛追的遗体相比,她的陪葬品似乎更加幸运:除了被盗的一部分陪葬品外,她的绝大多数陪葬品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陪葬品的种类繁多,尤其以各种漆器最为引人注目。
在辛追的陪葬漆器中,最为著名的是“君幸食”套装,每一件漆器都精致无比。这些陪葬漆器不仅包括各种精美的餐具套装,还有各式各样的化妆套装,可谓应有尽有。
千年过去,辛追的陪葬漆器仍然闪耀着明亮的光泽,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用于制作漆器的原料异常昂贵。
西汉时期,生漆取自漆树的天然液体汁,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材料。西汉时的文献《盐铁论·散不足篇》中提到:
“今富者银口黄耳,野王贮器,金错蜀杯。夫一文杯得铜杯十,价贱而用不殊。”
这段文字实际上强调了漆器的珍贵性。漆器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它的制作需要高昂的劳动成本:“一杯的制作需要百人之力,一面屏风等于万人之工。”
普通人在那个时代“终其一生尚不能得一件”的漆器,而辛追夫人的陪葬墓中却数不胜数地陈列着这种珍贵物品。这不禁令人感叹:她当时的生活,真可谓奢华至极。
辛追的棺材也反映了她生前奢华的生活方式。在那个贫困百姓通常只能“薄席一卷以葬之”的年代,辛追竟然拥有四个棺材,这无疑是对她生命奢华的又一见证。
如今,辛追的四座棺椁整齐陈列在辛追棺材陈列馆内。最外层是黑漆素棺,次层为黑底彩绘漆棺,第三层是朱底彩绘漆棺,最里面则是内棺,用帛和绣锦进行装饰。
黑漆素棺代表着墓主人死亡时的场景,黑底彩绘棺通过图像表现地狱,寓意身体和灵魂进入地府。朱底彩绘棺整体呈现红色,象征昆仑仙境和不死之地,展示了古人对进入极乐世界的渴望。最内层棺材上的彩绘描绘了流云神兽,象征羽化登仙。
这些棺材外部的神秘而精美的彩绘令人赞叹。无论是千年前还是今天,每个棺材都堪称“价值连城”。而它们的价值越高,也越凸显了辛追当时奢靡的生活和古代社会的贫富悬殊。
然而,无论当年辛追的生活如何奢华,千年后的今天,她只能安静地躺在寝宫内,任由世人观摩。这一切令人不禁感叹:荣华富贵,终究是转瞬即逝的过眼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