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过去40多年取得辉煌发展,房地产行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开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就表示。
1月24日,张占斌在由中国房地产报、中国住交会组委会、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沉潜蓄力 择势而行 2024中国房地产年度趋势论坛——暨CIHAF第二十四届中国住交会”上坦言,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中国房地产破解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动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它的意义是有目共睹的。“如今,随着时间推移、形势转变,中国房地产行业也面临着新的选择、模式的转型,机会和挑战蕴含其中,需要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家和专家共同探究如何抓住新的历史增长点。”
目前,市场和企业遇到不少困难,不少人对经济和房地产发展存在疑惑。张占斌表示,中国房地产业仍然有机会,大家需努力前行,把应做的事做好。“当前,房地产业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供给的精准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满足市场和人民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动态化甚至定制化的需要。只有这样,中国的房地产业才能不断前行,再创辉煌。”
不过,房地产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也面临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长期的思考、调研与研究,张占斌认为,中国供给侧改革能否真正成功,评判标准在于扩大内需战略是否真正落地,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是否真正启动、运转、畅通。
扩大内需战略关键在于落地,张占斌从多个角度作了深度分析。其中,“三个倍增”是必要条件。
第一个“倍增”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以2020年为基数,到2035年,全国人均收入平均基数要达到6万多元。
第二个“倍增”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目前我国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将增加到8亿人。扩大内需既要增加需求的量也要提升内需的质,这就要求有更多的人跻身到中等收入群体中来。
第三个“倍增”是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倍增。2012年,我国市场经营主体5000多万个,2020年达到1.4亿个,2023年达到1.7亿个左右。只有市场经营主体数量实现了倍增,前两个倍增才有实现的基础。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给予高度关注,学术界、理论界、实业界都在讨论这一话题。” 张占斌表示,实现“三个倍增”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坚实性力量。
张占斌表示:第一,实现“三个倍增”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消费升级,形成新的消费需求。需求端倒逼供给端升级换代,高质量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动力,助力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第二,实现“三个倍增”将培育更多的数字型、智能型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市场经营主体,为中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培育更加丰富的肥沃的土壤。第三,实现“三个倍增”能巩固我国世界市场和世界制造中心地位,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高质量融合提供条件,为聚焦世界高质量生产要素,加快形成世界科技中心和科技革命的策源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实现“三个倍增”的过程中,张占斌强调,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
第一对关系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立场,这种价值的实现基础是经济建设的成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目标的最重要条件。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很好地体现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对关系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大的宏观方面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就在于较好地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更好地发挥了政府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是从具体的微观方面来看,这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个比较优势,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需要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对关系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关系。具体来说,是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和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的关系要处理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共同担负起中国经济成长重任,共同担负起推动中国经济成长的重任。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关系。张占斌提醒说,民营经济发展得好的地方,国有企业发展也会好;民营经济发展得不好的地方,国有企业很难发展好。
“‘三对关系’处理得好会调动‘三个积极性’。” 张占斌解释,第一个积极性是调动广大企业的积极性,重点是民营企业的积极性。中央发文支持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说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也要创造一个好的宽松的市场经济环境,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为民营经济排忧解难。
第二个积极性是调动资本市场的积极性,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性。中国资本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股民基民意见很多。资本市场搞得不好可能就会增加风险。建设金融强国,必须调动资本市场的积极性,这方面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第三个是调动领导干部的积极性,特别是地方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很重要。中央对此也出台了一些激励机制,鼓励干部要勇于担当。“如果大家都‘躺平’,中国经济怎么能够向好的方向发展?”
张占斌表示:“要实现‘三个倍增’,要让‘三个积极性’有更大的作为,还要有三个方面的深化改革。”
第一个深化改革,就是在重大的理论上,法律制度方面,要有改革和突破。比如,关于民营经济的理论、关于资本问题的理论,能不能有新的突破。
第二个深化改革,就是在一些制度的系统集成创新上需要有更大的突破。比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特别需要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就要下决心改革收入分配结构,改变现有的国民经济分配格局。
第三个深化改革,就是地方综合性的改革,包括先行区、示范区、自贸区等的改革。改革试点也应该奋勇争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