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15个世纪的漫长等待,在这一刻迎来曙光;经过20余载呵护和钻研,千年壁画带你“回”到北齐。12月20日,经过3年多的筹备建设,这座备受关注的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墓葬,化身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正式对公众解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开启了通往北齐绘画世界的大门,创造了世界墓葬壁画原址保护的奇迹。
一票难求的博物馆,一眼阅尽北朝壁画
临近冬至,室外温度低于零下10摄氏度,但阻挡不了市民们对这间博物馆的热情和好奇。开放时间一到,不少市民早早就在博物馆门口等候着,期待早一点见到这间基于“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原址保护和展示而建的博物馆。在博物馆门票预约小程序上,至月底的门票已经一票难求。其实,这份从徐显秀墓出土面世便开始的期待足足长达二十余年。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的美誉,山西壁画是三晋大地上极具代表性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构成从汉代墓室壁画到唐宋元明清寺观壁画的完整序列。其中,北朝墓葬壁画上承汉晋、下启隋唐,是最具代表性的宝藏之一。
▲徐显秀墓墓道及壁画
而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之所以常被学界和文博爱好者讨论,因为其保存了北齐时期壁画300余平方米,面积之大、水平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外都实属罕见,是全国首座建设于壁画墓葬原址上的专题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展览分为3个展厅,以山西北齐壁画展示为核心,解读时代特征,展现了北朝晋阳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的重要地位。第一展厅《别都华彩》,再现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古人的精神风貌;第二展厅《一眼千年》,是北齐徐显秀墓展示专厅,分别从考古发现、原址展示、科学保护的角度,介绍北齐徐显秀壁画墓的来龙去脉;第三展厅《简易标美》,则通过太原娄叡墓壁画、忻州九原岗墓壁画、朔州水泉梁墓壁画,向人们系统介绍北朝晚期的绘画艺术。
“穿越”古墓,与北朝乐师“弹”琵琶
走进这间博物馆展厅,观众可以近距离地观察每一幅彩绘。180余位各类人物、7匹马匹、一辆牛车、各色仪仗、兵器、乐器、神兽、生活什物和装饰图案……1400多年前的世界在这个空间应有尽有。这些墓室壁画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东壁的驾车牛。这头牛雄健剽悍,神态欢快喜人,昂首奋蹄,好似破壁而出,形象惟妙惟肖,成为徐显秀墓壁画中的“网红牛”。
这些鲜艳如新的壁画不仅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水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完整再现了北齐达官显贵排场豪华的生活场景,成为研究北齐社会历史文化极为难得的视觉形象史料,更是展现古晋阳“东魏霸府,北齐别都”历史地位的实物依据。人们走进这里,便可窥视曾经在太原这片土地上的北朝风采,领略“地上千载变化无常,地下一世繁华依旧”。
▲观众沉浸式体验互动环节
第二展厅内观众最为集中,黑暗的环境中增加了一丝来自千年古墓的神秘感。依旧保留着盗洞的墓封土堆,和经过保护性处理的墓道完整地呈现在展厅中。透过玻璃,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墓道墙壁上的壁画和墓门;戴上展厅内的VR眼镜,观众沉浸式地跨过墓门,“穿越”墓室之中,精美壁画便触手可及;壁画互动墙前,轻点屏幕,观众“拿”起琵琶,与壁画上的乐师合奏一曲,徐显秀夫妇端坐在宴会中心,笑眼盈盈……
▲第二展厅
创造世界墓葬壁画原址保护的奇迹
作为第一位进入墓穴的考古队领队,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常一民在博物馆开馆仪式上再回到曾经的考古现场,感慨颇多。“第一次进入盗洞时,借助很微弱的灯光,我看到了色彩斑斓的壁画,好像刚刚画好似的,鲜艳如新。这些壁画是仅在墓壁上粉刷一层白灰水就直接彩绘,这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尚属少见。经过艰苦努力,这些脆弱的壁画近乎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是非常珍贵的。”
据常一民介绍,古代壁画保护修复材料筛选遵循“最大兼容,最小干预”的基本原则,选用了具有良好可逆性和可操控性的粘结材料,目的就是尽可能利用当地材料以增强其相容性,同时再辅之以必要的添加材料和胶粘剂,甚至还运用到一些航空材料。
▲博物馆内,壁画修复过程展示
专家曾评价:徐显秀壁画墓的保护利用,是多学科、多领域、多方向、多系统共同科研打下的一场中国墓葬壁画原址保护“防卫攻坚战”。曾参与北齐壁画保护的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汪万福在现场说:“古墓葬壁画的原址保护至今仍是个世界难题,国内外很多地方都曾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可以说,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创造了世界墓葬壁画原址保护的一个奇迹。”
从考古现场,转变为专题类博物馆,1400余岁“高龄”的徐显秀壁画墓有了新的开始。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王江表示:除了承载徐显秀墓原址保护重任,北齐壁画博物馆在后期开放展览过程中,还要充分评估徐显秀墓遗址厅封闭保护的复杂性,加强管理与监测,有效利用科技调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