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层面来讲,高质量发展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从微观层面来讲,高质量发展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标准。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范蠡“五守”思想的核心内容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思想家。范蠡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因其经商意识超前、才能独具一格,被后人尊称为“商祖”“商圣”,是民间的“文财神”。结合史料与文献记载,范蠡思想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结为守势、守时、守义、守人、守欲五个方面。
1. 守势
守势,就是把握趋势、顺势而为,指人们做事一定要有前瞻性,能够洞悉趋势;要有战略眼光,顺应时势布局。
范蠡本为楚人,与文种相遇后纵览天下,一致认为未来“霸兆见东南”,相约前往吴国谋求发展,虽然这样的选择短时间内会“小有所亏”,但从长远来看会“大有所成”。到吴国后,看到伍子胥的才能,认为难有发展机会,范蠡做出“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的判断,偕同文种入越。初期,虽受越大夫石买妒忌而不得重用,但范蠡采取隐忍之策“游于楚越之间”,熟悉环境,等待时机。可见,范蠡的职业生涯从观“势”开始布局。
范蠡辞去齐相后来到陶国,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适合从事商业贸易,“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侯时转物,⋯⋯”,通过提前筹划、“侯时”发展,没多久就“致赀累巨万”。
范蠡认为越王勾践是一个能共苦不能同甘之人,为避免未来有难,在助其兴越灭吴之后当机立断离开,并留下书信告诉文种要顺应发展趋势,劝其尽早离开。遗憾的是文种不信其言,多年后落得被害的下场。
范蠡的一生能功成名就、独善其身,在于其坚持守势思想,以战略眼光预见事物发展趋势而提前布局,并且敢于功成身退。
2. 守时
守时,就是守住时机、顺应天时,遵守事物与自然发展的本原规律,不能忘乎所以。
越王勾践即位三年就想攻打吴国,范蠡劝阻说时机未到,不要挑战吴国,并强调聪明人做事一定要顺应时机,逆时而动不会成功。但是勾践不听范蠡劝阻,最后落得惨败的下场。为了不被灭国,勾践不得已接受范蠡、文种妥协求和的建议,入吴为奴。回到越国后第四年,勾践谋划复仇,范蠡又一次劝阻说时机不到就应蓄力待发,如果硬要去做会给自己招来灾祸。人和事一定要与天时配合才能成功。
在近十年的隐忍之后,攻伐吴国的时机终于来临,范蠡对勾践说:“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惟恐弗及。”强调时机稍纵即逝,要当机立断,不能有丝毫耽搁。
显然,范蠡懂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自己的运行趋势和发展规律,行事必须守时,也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懂得节制,把握时机。
3. 守义
守义,就是做事一定要诚信守诺,为人处事正直,爱财取之有道。
范蠡与勾践在吴国为奴期间生活异常艰苦,受到吴王夫差拉拢时范蠡态度坚决,心甘情愿地陪同勾践受罚。在决定生与死的选择面前,范蠡坚持自己的信义。
隐退经商后,范蠡在保证商品品质的基础上坚持薄利,不赚不义之财。正是这样,鸱夷子皮、陶朱公品牌才能迅速在市场上赢得良好的口碑。
有了一定积累之后,范蠡将财富“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堪称是“先富带动后富”第一人。相传,当时鲁国穷困潦倒的书生倚顿听说范蠡致富的故事后主动前去问计,范蠡不仅倾囊相授,还给他一定的资助。
由此可见,守义是范蠡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他的一生始终把诚信正义作为行为准则。
4. 守人
守人,就是守住用人规律的意思,指要善于知人长短,做到识人善任,能够遵守用人的规则,用人恰当合时。
公元前494年,夫椒战败,勾践入吴为奴前曾考虑让范蠡守国。范蠡则建议勾践调整策略,让文种留下来治理国家,自己陪同勾践去吴国为奴。后来的经历证明范蠡的提议非常正确。公元前490年,勾践回国后希望范蠡能帮助他治国理政,范蠡再次强调:“时节三乐,不乱民功,不逆天时,五谷睦熟,民乃蕃滋,君臣上下交得其志,蠡不如种也。”范蠡清楚人非完人,即使是自视大才之人,也知道自己仍然有不足之处。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讲“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就是对范蠡坚持“择人而任时”的守人思想恰如其分的阐述。从深层次来讲,范蠡认为选对人、用对时机是成事的根本。
5. 守欲
与前面“四守”思想强调守住、遵守不同,守欲强调克制,要克守住贪心、贪欲,指人在行为处事中要能知己克贪,做到了解自我短长,克制欲望。
根据《越绝书·越绝外传纪策考》所述,范蠡少年时就“独有圣贤之明”,虽然也认为自己是大才,与文种有谋天下之抱负,但他从不自我膨胀,对自我认知保持清醒。如前所述,勾践入吴为奴前及回国后两次提出让他代为管理国家,范蠡都推荐文种,认为自己不是全才,治国安民是自己的短板。在勾践急于复仇的时候,范蠡始终保持冷静,从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分析形势,劝阻勾践要克制,等待时机。助越灭吴成就伟业之后,范蠡认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克制对名利的贪欲,激流勇退、隐姓埋名“下海”经商,才没有落得和文种一样的悲惨下场,所以司马迁称赞其“智以保身”。
范蠡在齐国创业成功后,因其才能与口碑被齐国拜为相,范蠡感慨“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久负盛名不详”,再次归还相印,把财富分给亲朋好友,埋名而去。由此可见,范蠡从不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而自我膨胀,始终把自己视为“布衣”。
在经商过程中,范蠡更是克制对利润的贪婪,坚持“逐什一之利”“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强调“无息币”,不盲目扩张。
范蠡的成就与其坚持的“守欲”思想密不可分,始终保持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不盲目、不膨胀,克制贪欲。
基于范蠡思想的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结合范蠡“五守”思想,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以超前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
战略是企业对于未来发展的趋势判断与综合考量,对企业发展领域、发展速度与质量、发展能力的长远谋划。战略具有长远性、综合性、全局性等特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为企业指明方向、确定目标、找准发力点,奠定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
与范蠡的“守势”思想相对应,如今复杂多变的环境下,顺应趋势、提前谋划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领导者要像范蠡一样,以战略的眼光看待发展问题,企业要以前瞻性的战略引领发展。
一是要顺应国家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及科技发展等大环境,结合行业竞争与自身发展,确保企业战略制定的依据,也就是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是要保障战略的可持续性,即战略支撑下的企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要以绿色低碳为企业战略定基调,力求实现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均衡发展。
三是调整组织架构与资源配置。战略意图要转化成具体的组织行为,需要企业在组织架构与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与战略相匹配。
2. 以全方位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
创新就是突破常规与固有认知,通过创造来构建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新观念、新方法、新产品、新环境等,并能获得一定的收益。
范蠡无论是辅佐勾践兴国强越,还是“下海”经商都强调守时。这里的守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通过各种创新手段主动创造机会。三迁至陶地,范蠡看到南方诸侯国对北方战马的大量需求,虽然是很好的商机,但对于人生地疏的范蠡来说还没有做好准备,于是他以组建马帮酬宾之名吸引拥有经营渠道的富商姜子盾与之合作,化解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获益颇丰。
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像范蠡一样不等不靠,以创新解决“人事与天地相参”的问题。
一是观念创新,为了提高整体效益, 敢于打破陈规陋习, 克服旧有思想束缚, 树立全新的经营观念。
二是技术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对已有技术进行改进,以技术升级支撑产品升级。
三是组织与管理创新,通过调整和变革组织架构及管理方式,使企业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及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
四是商业模式创新,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促成企业将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生产体系,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
五是市场创新,通过引入并实现各种新市场要素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开辟新的市场。
3. 以商业诚信保障高质量发展
从宏观角度讲,商业诚信是商业经济的基石,是市场经济的根本制度保障;从微观角度讲,商业诚信是企业立身之本,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范蠡在经商过程中坚持“务完物”“逐什一之利”的“守义”思想,不仅财富获得快速积累,也实现了“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的可持续发展。“陶朱公”品牌在当时声名远播,甚至后人都把它当作守信商人的代名词。《礼记·王制》有“布帛挟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的记载,即在市场上出售的物品必须“货真价实”,如果质量不合格或缺斤少两就不要售卖。如今,“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而言,低碳、绿色只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表层目标,从深层次来讲,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用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坚守诚信底线,以商业诚信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企业应做好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诚信,广告宣传不虚假、产品质量合要求、售后服务兑承诺;
二是合作诚信,重合同守契约,趋利不忘义,战略合作立足共赢发展;
三是员工诚信,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工资福利合理,关心员工身心健康与职业发展。
4. 以完备的人才队伍促进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企业宝贵的战略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战略目标的保障。
范蠡的成功与其坚持的“守人”思想密不可分。“择人而任时”让其在治国方面辅佐越王成就霸业,在商业方面得以“三致千金”;善于识人让其知道勾践“鸟颈长喙”能共难不能共福,功成之后激流勇退得以保身。管仲在《形势解》中道:“明主之官物色,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成功无不立。”高明的领导者善于选人并用其所长,所以做事可以无所不成。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讲“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就是对前人用人思想的精辟注释。
企业从传统发展跨入高质量发展,无论是对技术的需求,还是规划的制定与落地实施,最终都要由人来完成,只有建立起完备的人才队伍,才能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除了“守人”思想,企业管理者还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公元前494年,越王被吴国军队围困于会稽山时,宣称凡是同姓兄弟,只要能出谋打败吴国,就可以与他共同管理国家。文种就对勾践讲:不能等到用人的时候才去找,这未免太晚了。企业要增强人才队伍的忠诚度与凝聚力,应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二是合理使用人才。范蠡强调“择人而任时”,认为即便是自己与文种也不是全才,所以勾践两次委以治国重任时都被其婉拒,认为文种来担此重任更加合适。企业招聘与培养人才不能追求完美,关键要因才施用。
三是有效激励。物质与精神手段相结合,激发人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使每一个员工都能“竭其力”。
5. 以企业使命助推高质量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富好行其德”的表述,说明人们在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的满足后会越来越重视利他行为。由此可见,在当前物质环境相对富裕的条件下,构建以复兴强国、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内涵的企业使命,能够很好地满足员工潜在的利他需求,对员工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反过来,这样的企业使命也能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吴为奴时,虽然生活艰辛且时刻都有生命危险,但面对吴王的诱惑,范蠡却坚定地留在勾践身边。即使知道勾践不会有福共享,范蠡仍然留在越国殚精竭虑只因他肩负的使命与责任——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称霸。所以,待到使命完成,范蠡留越的意义与动力不在,离开越国已是必然。范蠡用实际行动解析了使命。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每一个员工为之奋斗,仅靠物质激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内核形成企业使命,并使之成为每一个员工的奋斗目标。此外,企业须抵御各种市场机会与短期利益的诱惑,坚持绿色、高效、健康发展的初心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