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___  河南省晋商会  冯南垣 

​2023年上半年,大同市人才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3-09-01 16:05     浏览:267    
核心提示:与高校签约合作项目41个;引进博士88名;引进双一流高校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等知名医科大学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121名;全市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8名;出台双十六条人才政策2023年上半年,我市人才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背后,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与高校签约合作项目41个;

引进博士88名;

引进“双一流”高校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等知名医科大学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121名;

全市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8名;

出台“双十六条”人才政策……

2023年上半年,我市人才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背后,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做好人才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传递出了我市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鲜明态度。

人才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人才工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化党管人才,深化省校合作,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服务保障,奋力打造各类人才奔涌汇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崭新画卷,为高效高质完成“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使命,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勾勒党管人才纲领卷

得天下英才而任之

在人才工作方面,我市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卢东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了解人才工作、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领域各层级人才意见建议,亲自主持召开3次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次市委人才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议定全市人才重点工作。各县区也在党委领导下,不断完善党管人才机制,全市上下已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其他责任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树立重视人才“大导向”。市委常委会多次集中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等内容,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全市上下对人才工作的认识。市委以强烈的担当精神,直面矛盾、清理旧账、破解难题,稳妥推进“三十条”人才政策兑现工作,树立了政府践诺守信的良好形象。预计为4家院士工作站、304名“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发放人才补贴,更加坚定了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信心和决心。开展人才专项考核,对各县区、各成员单位采取月度调度、季度督导、年度考核的方式,有效提升人才工作重视程度,推动任务落实。开展人才工作“大调研”。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开展“强化人才支撑”课题调研,集中时间力量,对我市人才工作进行调研摸底,全面掌握各类人才底数及现状分析,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和行动方案,明晰了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措施,同时建立全市领军人才、博士人才、基础性人才需求库、技术难题需求库。

微信图片_20230901160829

在顶层设计方面,我市坚持高位谋划、广泛学习、全面调研,深入推进政策起草工作,经过多轮修改论证,出台了《大同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激励十六条措施(试行)》《大同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创优人才生态十六条措施(试行)》,构建起涵盖人才引进、认定、服务、培养、使用、奖励等各环节的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其中,对于新引进的博士、双一流硕士、本科毕业生给予各类奖励补贴,在人才公寓、岗位待遇、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交通出行、旅游参观、住房贷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对柔性引进人才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办法给予奖励。“双十六条”人才政策的奖补力度在全国同类城市排名靠前,在制度上强化了人才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成为大同市吸引人才集聚的“强磁场”。制定实施举措,强力推进柔性引才。开展柔性引才摸底调研工作,全面掌握全市柔性引才的现状、数量及结构情况;召开3次全市柔性引才专题会,部署教育、卫健、科技、工信、国资、开发区等部门制定本行业领域柔性引才政策及行动方案,出台了《大同市2023年柔性引进人才若干措施》,持续实施柔性引才专项行动。

创新引才方式基本卷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今年以来,我市通过不断创新引才方式,多措并举广揽各方贤才。在全职引才方面取得新突破,首次开展校园招聘,组织部门牵头,各相关单位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市属公立医院、大同师专、山西通航学院等单位到省内外知名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抓住高校毕业生“黄金招聘期”,引进121名“双一流”高校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等知名医科大学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针对性强、效率快,引进高层次人才成效明显。成立博士招聘宣介“小分队”精准引才,成立博士招聘宣介“小分队”,分赴东北、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华东等6个片区53所知名高校,“一对一”“面对面”开展博士招聘,先后对接321名博士人才,全市共全职引进博士88名。在柔性引才方面取得新进展,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柔性引才的安排部署,坚持实践与探索并行,制定柔性引才政策举措,分领域谋划开展柔性引才对接活动,其中,在北京、上海举办了高层次医学专家柔性引才座谈会,与104名医学专家进行了对接合作。今年以来,全市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8名。人才引进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人才优势正在集聚。

 

微信图片_20230901160829_1

微信图片_20230901160829_2

微信图片_20230901160830

 

深化省校合作是我市一项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我市建立事前沟通、调度会商、考核通报机制,将“12大基地”建设年度任务细分至各责任单位,每月考核通报,对标对表,争先进位,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多次召开推进会,凝聚工作合力,构建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市县联动、专班推动的工作格局。建立领导包联制度,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包联“12大基地”建设。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共开展“党政正职访名校”活动40次,走进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0余所省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下发《大同市“县(区)党政正职访名校”招才引智“五个一”行动方案》,统筹开展宣传推介、校园招聘、师生座谈、校企对接、产品展示等活动,不断扩宽合作领域,共与高校签约合作项目41个。截至目前,大学生实习实训合作成功2514人,学生报到人数1969人,完成实习人数1410人,全省排名第一。

绘实人才服务核心卷

留天下英才而悦之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今年以来,我市着力做好人才服务,持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暖心举措,让各类人才在我市安身、安心、安业。大同市人才服务中心正式运行,统筹人才服务工作,提升人才引进办事效率;发放凤凰英才卡,通过复盘办事程序、实地“走流程”等措施,确保人才享受高质量服务。牵头研究制定人才服务保障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明确教育、科技、人社、公安、卫健等10余部门服务保障责任,为各类人才解决便捷落户、配偶随迁、子女入学、医疗健康、人才周转房等服务保障。为云冈研究院等用人单位的博士人才协调解决落户、家属随迁、子女教育等问题;为高校挂职博士解决住房、通勤等生活问题,为57名市委联系专家发放津补贴近10万元,保障人才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2514名来同实习实训学生安排住宿,每人发放生活补贴1188元。

微信图片_20230901160830_1

我市在寒假期间组织开展11场“融聚英才、智汇大同”返乡学子座谈会,营造重视教育、珍惜人才的舆论环境。与大同籍在外优秀学子座谈,召开返乡创业青年代表座谈会,向他们发出“家乡的召唤”。今年以来,通过各级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介绍我市人才工作亮点做法,集中宣传介绍我市与高校合作经验,其中《深化市校合作  共促高质量发展》《山西大同:深化省校合作助推高质量发展》等被《中国人才》等中央级媒体刊发报道。全市人才工作的经验类信息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人才》等中央级平台刊发11篇,在《组织人事报》、《山西日报》、山西组工网等省级平台报道100余篇,在《大同日报》宣传刊登55篇,在其他市、县两级平台宣传报道200余篇,着力营造出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

不拒众流、方成江海。高质量转型发展中的大同正广开求贤之路,汇聚八方英才,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展望未来,我市将坚持更高标准、更高要求,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开放的政策,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我市“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汇聚强劲人才动能。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