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原平市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继续实施“农业稳市”战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五措并举建设现代农业。
创品牌,强化特色农业。推动果蔬“育繁售储”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形成产业优势,引领培育果蔬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集聚禀赋优势,打造产业联盟。依托10.87万亩梨果种植优势,利用“同川梨”全国名优稀特和地标产品的品牌影响,组建原平果业联盟,着力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联合发展新模式。深化科研助力,夯实繁育保障。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院校合作,筑牢粮食、蔬菜种子繁育基地,粮食制种以“双惠”种业为龙头,从甘肃张掖转移回当地,大大节约了制种成本。引入湘研系列辣椒制种项目,全市辣椒制种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3家,面积已达1300多亩,辣椒优种出口马来西亚、南非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影响力日益显现。建成果蔬冷藏库6万立方米,可冷藏新鲜果蔬6000万公斤,从原平到广州、深圳等南方大中城市全程实现冷链运输,加上原平果商的市场营销,经济效益成倍增加。
抓龙头,促进产业化进程。目前已形成跨区域、大规模、集群式、板块式发展新格局。立足粮食、蔬菜、水果、畜牧四大主导产业优势,以闫庄镇、崞阳镇、中阳乡、西镇乡为重点,建好粮食示范园区。今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85.65万亩,粮食种植仍居全省前列,成为名符其实的“晋北粮仓”。以新原街道、王家庄乡集中建好蔬菜示范园区。建成塑料大棚0.5万亩,引进山东寿光蔬菜种植管理模式,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3万亩,除满足本市蔬菜供应外,还销往北京、天津、呼和浩特等省外大中城市。以同川镇、子干乡为主集中建好酥梨产业园区。培育建好年出圃10万株酥梨种苗繁育基地,每年完成2000亩“玉露香”梨嫁接项目,全面提升原平市“中国酥梨之乡”的市场地位。以苏龙口镇、大林乡为主建设畜禽养殖产业园区。目前全市己注册养殖合作社368个,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存栏生猪29.84万头、存栏肉牛2.33万头、存栏羊28.6万只,养鸡30余万只,养殖业己从家庭分散经营全面转向规模化经营。
夯基础,增强农业生产力。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稳产高产提供保障,先后投资上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并对盐碱地进行改造。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以防汛抗旱为目标,投资5000余万元对观上、神山、寿山、槽桦沟等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并对永兴河、阳武河两大灌区末稍渠系提级改造,确保旱能浇、涝能排。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提升,目前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500余台,配套机具2万余套,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其中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和托管服务,今年全市土地流转和托管服务超过40万亩,有效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强服务,加快新农村建设。搞好农民就业培训与零工市场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目前全市近5万农民经过就业培训实现进城入企就业,370个行政村都建起“零工市场打短工QQ群”,群主一般由村“两委”主干或合作社负责人担任,有什么零工活只要群里一发布,就会解决农忙时节用工难。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并把王家庄乡作为国家级卫生乡镇整体推进,变过去的“垃圾围村”为现在的“鲜花绕村”。全市农村厕所改造完成7万多座,基本上实现了清洁用厕。每个村都实现了农村街巷硬化、通村公路绿化、便民连锁店普及、文体活动场所便捷、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
增投入,强化政策支持力度。随着地方财力的增长,持续不断地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全市新增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60%以上用于“三农”。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投入全部用于“三农”;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鼓励社会资金整理、复垦、开发闲置土地。特别是同川、云水、大牛店、苏龙口等有条件的乡镇把多造地、造好地列为主要领导任期目标。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逐步建立主要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制度,采用价格调节基金支持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积极建立以工补农长效机制,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