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达康书记别流泪,祁厅长会笑!”……最近,你有没有被一组“达康书记”的表情包刷屏?
看到这张图片,好多网友表示心疼达康书记。不过,看到最新公布的这个数据,想必达康书记会感到很欣慰吧。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增速创一年半来最高。
此刻,达康书记一定是这样的:
那么,一季度GDP数据如此亮眼,针对中国经济,专家们又是怎么看的呢?近期市场对本轮经济周期前景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和争论,对经济的观点存在三种声音:
以方正证券任泽平为代表的战略性中期乐观派、以大摩华鑫章俊为代表的谨慎派和以中泰证券李迅雷为代表的悲观派。
中期乐观派:
中国经济新周期归来
任泽平认为,当前正处在“经济L型”的一横,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任泽平指出,过去半年多来,看空中国经济和股市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宏观数据却不断超预期,股市也比市场预期的强劲,这本身就值得反思。客观地讲,未来新周期将面临库存调整、宏观调控等带来的短周期波动,但这并不影响新周期已经缓缓开启的中长期趋势。
邓海清也认为,在地产严调控、金融严监管背景下,GDP增速反而超预期回升,再次验证经济L型拐点已过,经济“新周期归来”,偏执看空中国经济必犯大错。
2017年一季度 GDP同比6.9%,创2015年三季度来最高,不仅再次验证了中国经济运行良好,同时,GDP同比6.9%的高增速是在政府对房地产的严调控、以及对金融严监管的前提下实现的,反映出了经济的内在动力已经充沛,经济“新周期”归来。
谨慎派:
挑战还是比较严峻 不可盲目乐观
当前真的是“新周期”的开始?章俊则明确表示不赞同这种观点。
章俊认为,去年4季度和今年1季度经济增速反弹更多是下行周期过程中刺激政策的累积效应的集中反映,而非所谓“新周期”的开始。
很难想象,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通过短短的一年多内针对几个重点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就完成了整个经济体的过剩和落后产能的出清。中国ICOR(增量资本产出率)持续上升,背后反映了中国每增加一单位GDP产出所需要的资本投入在不断上升,而资本投入的上升背后则隐含的是货币发行规模的膨胀,以及杠杆率和债务率的上升。我们认为以供给侧改革为标志的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着才刚刚起步,切不可盲目乐观,而回到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上去。
章俊指出,1季度GDP环比增速出现了明显放缓,从去年4季度的1.7%跌至1.3%,相比去年2季度高点的1.9%,已经有相当幅度的回落,说明经济上行动能有所减弱。伴随着2季度基数效应的抬升以及环比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GDP同比增速可能会回落至6.7%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投资增速、出口情况等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逐步企稳好转,这与我们采取的措施和国际经济形势新变化有直接联系。
赵锡军指出,“目前来看,开局不错,但挑战还是比较严峻。特别是国内投资增长持续性不是特别确定,投资增速,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仍然是相对较低,怎样进一步激发活力,是下半年面临的巨大挑战。要创造条件营造更好投资氛围,对不良的资源配置导向纠正,扭转脱实向虚的势头。”
“在国际经济变化方面,尽管走势慢慢好转复苏,但总体经济状态还有很大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货币政策调整会影响中国等新兴市场,全球走势政策变化也面临着挑战,要密切关注。” 赵锡军指出。
悲观派:
经济数据靓丽可能是华丽的谢幕
而中泰证券李迅雷和海通姜超“师徒俩”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则显得比较悲观。
在李迅雷看来,由于经济活动存在上下游之间、内外部之间的传导过程,故出现“时滞”现象。此外,由于传导速度有快有慢,使得“时滞”也有长有短。正是由于经济活动的这种“时滞”,这使得人们时常被表象迷惑,甚至导致决策失误。
例如,对于此轮周期性行业的回暖,不少人认为是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崛起,那为何不是经济下行这一中长周期中的短暂反弹呢?中国经济增速的高点出现在2007年,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中国推出了两年四万亿元的基建投资刺激政策,这一政策至2011年基本结束,但随着经济增速的进一步下行,政府终于在2012年中期启动了新一轮的经济刺激。
李迅雷认为,实体经济中民间投资者的整体行为与资本市场上散户投资者的整体行为没有太大差异,即都是追涨杀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滞因素,若持续不断的巨大投入并未在一段时间之后达到预期效果,就会使得人们对经济更加悲观。
李迅雷指出,如今,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大家对未来经济似乎又有了信心,因为公布的数据很靓丽,如今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5%,就连出口在3月份都增长了16.4%,创出两年来的新高。此外,发电量、铁路货运量等指标也创出多年来的新高,但这其中大部分数据都可以归结为2012年中期以来经济持续刺激所带来的滞后反应。
靓丽数据背后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时滞因素,二是投入因素。时滞因素不再赘述,研究投入因素则是为了考察投入产出比。2016年下半年以来各项经济指标的好转,与政府部门举债、国企高投资和居民加杠杆有关,伴随着商业银行信用的大幅扩张,如在2012-2016年的短短四年,商业银行总资产增加了100万亿元,这包含了国企的信贷扩张、地方政府的债务置换以及PPP等巨大的信息量。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了中国政府在组织资源方面的能力非常强,这是西方国家政府望尘莫及的,如2016年中国政府与国企的投资占GDP的比重接近40%,大约是美国政府投资占GDP比重的10倍左右。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似乎不用太担心今后几年政府稳增长的能力,但要改变经济下行趋势,恐怕也很难。而且,从短期来看,库存周期似乎也步入了去库存阶段。”李迅雷指出。
而李迅雷的徒弟姜超也认为,当前是繁荣的顶点,经济下半年有下行风险。姜超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仍处在典型的存货周期中,企业基于短期涨价去增加投资,其实只是一个存货的恢复。这一轮存货周期已经持续了两年半,到今年二季度,存货周期满三年就应该结束了。所以,今年上半年经济还比较稳定,但是下半年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