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一级市场风险投资中,财务回报和环境价值有可能被兼顾吗?再石资本用五年的坚持,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文 | 吕雅宁
编辑 | 苏建勋
“从无人问津到人声鼎沸,没有哪个领域像可再生能源这样,在过去几年有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
3月初,再石资本成立五周年的“庆生宴”上,合伙人夏中宝对大家这样说到。
2017年,当互联网赛道还炙手可热的时候,夏中宝的视线投向一个并没有那么“性感”的领域——气候技术,即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而诞生的各类新科技。夏中宝和几位同样来自新能源领域的合伙人一起,共同成立再石资本,专注气候技术领域的投资。再石资本的起名来由也很有深意:成为能源领域的一颗再生之石,秉持长期主义的理念,用资本的力量解决气候问题,打造一个更清洁美好的地球。
因为入局时间早,再石资本几乎是行业内最早接触到新能源初创项目的一批人。当“双碳”概念尚未提出,气候技术少人问津的时候,夏中宝就带领团队提早布局分布式光伏、氢能、智慧能源管理等细分赛道。凭借灵敏嗅觉与精准判断,再石资本已接连完成对国富氢能、英臻科技、恩易浦等优质项目的投资。
“例如氢能源,几年之前只在大巴上应用,场景非常单一,对投资机构来说并不诱人。但氢能在本质上既具备能源属性,又具备材料属性,制、储、输、用的全环节链条都能为传统能源带来变革。氢能在未来肯定是有一席之地的,从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这一天已加速到来。”夏中宝谈到。
整体而言,再石资本的投资策略有些不寻常:投资可以兼顾一流财务回报和带来正向环境价值的企业。这句话不长,却很有分量。正向环境价值被放在和企业财务回报同等重要的位置,即他们始终强调的「双重底线标准」。
在财务指标之外,再石资本构建了ESG投资体系,并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设立差异化的ESG管理策略。再石资本还将ESG理念延伸到内部管理中,希望能为投资组合和业界同行树立榜样。
2023年,再石资本迈入成立的第五个年头。再石资本再度梳理投资逻辑,重点关注能源转型、工业升级、先进交通三大可持续发展相关主题。
作为合伙人的夏中宝,见证了气候技术从冷门走向火爆,但他的心态却没有太大改变。他始终认为,投资人能提供的价值,不应只局限于高财务回报,而是应该充分利用资金,引导环境和社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近日,夏中宝接受了36碳的专访。
再石资本合伙人夏中宝
以下为交流实录,经36碳编辑整理:
成为能源领域的再生之石
36碳:五年前,国内市场对于气候变化、气候技术尚未普及,再石资本选择成立的契机是什么?对于市场格局有哪些判断?
夏中宝:2016年前后,很多国家已将应对气候变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当时中国作为全球碳排放大国,气候议题的热度却不高。我们一方面意识到气候危机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也坚信气候技术必将成为全球话题,而气候技术变革与发展的前提是巨量的资金投入,这就是成立一家投资机构的必要性。
我与其他几位合伙人的理念不谋而合,大家都是新能源产业背景出身,深刻了解能源领域减排对全球减排的重要意义,我们希望能及时捕捉到市场上的突破性技术,为产业输送更多的黑科技。
因此,我们给机构命名为再石资本。一是相信可再生能源将替代化石能源,成为全球能源最主要的供给方式;二是希望通过寻找、培育市场上的新兴技术,让我们的责任投资业务成为能源领域的再生之石。
36碳:您提到当时气候议题的关注度并不高,再石资本是秉持什么理念坚持下来的?
夏中宝:我们始终坚信人类与自然密不可分。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理应为之做出贡献。既然经济活动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那么能源的清洁化变革必然是全球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我们预判,超过90%的能源清洁化解决方案,将涉及新能源开发利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负碳技术、能源数字化转型技术等,其中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
资本的作用非常巨大,它可以主导一个行业的发展,也能改变大众的思考方式。再石资本聚焦能源领域变革,专注气候技术投资的驱动力,不仅源于双碳目标的确定性,更源于技术带来的正向效应。我们始终认为,当下正是长期布局气候技术领域最具确定性、最理想的时期。
36碳:近几年,再石资本投过哪些特别优秀的项目?
夏中宝:恩易浦是我们非常成功的案例之一。2018年初,我们就很关注分布式光伏和户用光伏领域。当时行业里都在建地面电站,分布式能源由于开发难度更大,还处于尝试初期,而户用光伏就更加早期了。但我们非常确定的是,新型能源的供给方式,未来一定是分布式的、用户侧的。
后来,我们找到了恩易浦,这家企业多年深耕于微型逆变器领域,即分布式光伏的核心部件产品,拥有非常成熟的人才团队和产品体系,还在美国、日本和德国等20余个主流市场获得长期稳定供应的验证,品牌认知度很高。目前,分布式光伏和户用光伏也在本土市场逐渐兴起,这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增量市场。
前几年,我们还投过一家做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公司,团队创始人特别年轻,兼具能力与梦想,这家公司在近两年的发展规模也非常快。新能源这个行业是非常有活力的,创始团队也都年轻有为、敢想敢做,未来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去成就有意义的事。
36碳:在2018年这个时间点关注气候技术领域,会觉得寂寞吗?
夏中宝:实话说,确实有些寂寞。五年前关注这个细分领域的人非常少,想找同行交流都挺难。但好的地方是,没有人跟我们抢项目,如果放在今天就不一样了。
还有一点印象深刻,2018年国家能源局出台“531新政”,意味着光伏补贴退坡、实现平价上网会比预期更快实现。当时的政策影响非常大,短期内几乎所有光伏项目的营收都陷入低谷。不过我们本就来自能源行业,对市场变化、周期性政策的承受能力相对更强。
当时光伏的成本下降非常快,若继续按照政策的趋势发展,光伏很快就能完全实现市场化,不管从经济性还是技术性来说,未来的想象空间都是巨大的。如今分布式光伏已成为巨大的增量市场,这也验证了我们当时各项预判的正确性。
36碳:这五年间您感受到的变化有哪些?特别是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提出之后。
夏中宝:这五年间外部环境多变,比如科创板成立,重点推荐的七大领域中就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等,市场肯定会朝这些方向发展。
后来国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从产业端去看,“双碳”目标提出之后,政府给予新能源更高的关注度,开始主动招商引资,银行机构也会给这类企业给予信贷倾斜。
再石资本布局比较早,很多同行也来请教气候技术的投资潜力。我们看到气候技术从一个小众的领域,逐渐演变成如今各大机构纷纷追捧的香饽饽。
当气候赛道热闹起来之后
36碳:如今关注气候技术的投资机构非常多,甚至有些拥挤。您认为现阶段再石资本的差异化优势体现在哪里?
夏中宝:我们看到热潮下伴随更大的竞争压力,也对市场过热可能带来的资产虚高定价问题存疑。我认为,投资中最重要的还是信息源和对行业的认知程度,只有自己功课做全了,行业里的专家才愿意跟你继续交流,而不是项目在单方面输出。这种共鸣非常重要,能让机构在资方抢投的时候脱颖而出。
气候技术是一个高门槛、长周期的投资赛道,对投资人的行业积累、产业资源有更高的要求,而这正是我们的优势。从成立至今,再石已经在气候技术领域深耕多年,对于项目中各环节的价值点也有深刻认知。比如什么样的企业容易成功?最主要的判断点是什么?这套逻辑在机构内部已经非常清晰,这相对于较晚布局的机构是有比较大的优势。
36碳:再石资本始终强调企业的正向环境价值,请问这块表现如何衡量?
夏中宝:眼下,很多初创企业都在宣扬自身产品和服务带来的环境价值,我们主要着眼于两个点:“长期”和“有效”,这也是行业面对的重点与难点。
一个企业能“长期”带来环境价值的前提,是能保证其生存并实现良好的发展,这其实还是回归到商业模式和自身技术实力。同时,我们会结合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维度来考察企业能否“有效”带来价值。比如,即便企业的产品能够助力社会减碳,但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碳排或严重污染,这也不能称之为是真正实现了环境价值。
36碳:现在有些不同的声音,认为ESG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反而会变成一种负担,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夏中宝:这也是我们在建立ESG投资体系前反复思考的问题。ESG是帮助企业有效规避各类风险、获得更长期及可持续收益的方式,绝非企业前进的阻碍。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投资机构,我们希望能以身作则。基于再石的ESG战略规划,我们设立了董事会监管下的ESG三级管理架构,并专设ESG部门协调各项工作开展。
比如,我们已经把办公用品、员工福利,全部替换为带有碳标签的低碳产品;统计公司运营、员工通勤及差旅的碳排放,并与国际碳抵消机构合作,以修复热带雨林等方式完成碳抵消,实现运营层面“净零”排放。
对于投资组合的ESG管理,我们也会根据企业情况进行调整。
针对早期企业,我们更多采用教育的方式,帮助创始团队更好地理解ESG及其如何赋能商业发展;针对成熟期的企业,我们更多从风险防控角度,帮助企业更全面地评估环境、供应链、客户等利益相关方的潜在风险,提高企业盈利的可持续性。
无论是对机构自身或投资组合,我们贯彻ESG的前提是希望大家能更积极主动、得心应手地去做这件事,所以前期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很重要。
36碳:在气候技术领域,知识门槛相对较高,团队如何应对这一层面的挑战?
夏中宝:大概在4年前,我们就意识到:气候技术这个领域,你要看得懂技术,才能跟别人聊得来。
大部分投资机构还是以金融、MBA背景的人才为主,但我们发现气候技术领域需要更强的理工背景知识,因此我们的投资团队覆盖了在材料化学、能源、电力工程等领域中具备深度行业理解的人才,而中后台团队则侧重于金融、法务等专业性人才,从而打造出一支复合型队伍。团队如今更专注在深度挖掘细分赛道的上下游产业链,包括材料、装备等领域,从根源去精细化的研究行业的发展前景,并鼓励不同背景的同事共同验证。
36碳:碳中和、气候技术将是未来持续热门的赛道,再石资本的发展重点如何规划?
夏中宝:再石始终坚持的一点是,不是为了贴近“双碳”概念而做投资,而是聚焦解决气候问题过程中的各项关键技术。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增量,结合产业和经验优势,我们将会集中关注能源、交通这两个领域的减碳技术。第二是减少存量,也就是对现有的碳进行处理和利用,CCUS技术在国外很火热,虽然目前国内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但这也是我们未来持续关注的领域。
| 题图来源 IC photo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碳”(ID:carbon_36kr),作者:吕雅宁 苏建勋,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