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四月的云中大地满眼新绿,处处可见植树造林的场景。一棵棵新栽种的树苗迎风挺立,连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漫步在这片土地上,城市与乡村、田间与山林释放着春季浓郁的气息。
国土绿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山上治本、身边增绿、林业增效”的总思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夯实绿色根基,筑牢生态屏障,全市绿色总量不断增加,绿化结构不断优化,生态底色愈发亮丽。
“2022年,全市各县区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两山七河一流域’,以‘两山’工程为引领,坚持绿化彩化财化同向发力,持续推进全市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2022年,我市共完成国土绿化面积44.4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8.92万亩、飞播造林1.2万亩、封山育林7.13万亩、退化林修复7.2万亩。同时,抓好未成林造林地管护工作,去年共完成未成林造林地管护40.3万亩,进一步提高造林保存率和成林率,实现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
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进一步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我市科学规划宜林荒山绿化彩化财化工程,根据晋北地区高原风沙源生态保护和修复、环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以及林业生态扶贫PPP等项目规划布局,全面推进现代化林业建设。
抓好环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项目,为京津冀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生态环境新动力。2022年全市共完成环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区建设项目造林任务3.7万亩,环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区规划建设格局更加突显:构建蓝绿交织、自然共生、功能健全、生态优良的生态绿色隔离带,培育森林康养、休闲旅游、文旅融合、亲近自然的宜游宜居区。
“这几年咱村还真没少种树,你看这一出门就是绿荫荫的,空气也好了,心情也好了,大家伙儿每天早晨都出来健身。”天镇县马家皂乡龙池堡村村民王青激动地说。乡村绿化美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的乡村绿化美化工程让全市农民成为了真正的受益者。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绿化美化质量,2022年,我市积极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利用“四旁四地”等非规划林地,扎实开展森林乡村绿化美化活动,共完成省林草局下达的3个森林乡村奖补建设任务。通过实施乡村绿化彩化美化工程,乡村绿化体系更加完善,综合效益更加显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林业系统将持续扎实开展科学绿化行动,描绘绿水青山新画卷,为全市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贡献林业力量。
加快推进
国土绿化重点项目建设
2023年,我市国土绿化任务42.2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5.03万亩、飞播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14.2万亩。重点实施大同市晋北地区高原风沙源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黄河和黄河流域防护林屏障建设工程、环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
加强未成林造林地管护工作
近日,市桦林背林场成功入选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为全市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开了好头。随着我市国土绿化空间越来越小,全市林业系统转变思维,适应新变化,由造林转为森林经营,针对退化林、低效林、未成林有计划、早安排,积极申报国省级提质增效和封育项目,统筹各类管护资金并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对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未成林造林地封育管护的投入力度。同时,严格贯彻落实《山西省禁牧轮牧休牧条例》和《大同市禁牧休牧条例》,确保国土绿化成果进一步巩固。
大力开展
森林乡村绿化美化行动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采取省级补助、县区投资的办法,大力实施森林乡村绿化美化工程,重点抓好进村道路、街巷庭院、环村周边绿化,着力打造生态乡村,提升生态宜居水平,形成环境优美的微型生态系统、产业兴旺的生态经济基地,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同时,积极开展国家森林乡村、森林县区和森林城市创建活动。
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继续抓好义务植树和部门绿化工作,推进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利用“互联网+义务植树”系统,加大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宣传力度,拓宽社会绿化参与渠道,努力让“植绿、护绿、爱绿”成为全社会共识共为。全面落实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古树名木档案,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对亟待保护的古树名木进行全面保护,从根本上改善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