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一年一度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
证监会每年年初召开的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是市场中人挂念的一件大事,无论是证券商、基金公司,还是普通散户股民,都对此极为关注,市场各方普遍希望从领导人讲话的字里行间捕捉重要信息,以此来观瞻一年来的行情走向,寻找投资机会。
此次会议信息量之大令市场上下万分关注,因为这是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上任后的监管工作会议“首秀”,其传递出的新监管信号将尤为重要。
刘士余在会议上矛头直指“资本大鳄”,表示资本市场不允许大鳄呼风唤雨,对散户扒皮吸血,要有计划的把一批资本大鳄逮回来。
实际上,在该会议召开前两日,刘氏监管新信号已有所体现:此番监管风暴刮向了昔日火热的并购重组。
剑指并购重组
“我们刚收到这个通知。”2月9日下午,深圳某券商投行部负责人表示,以前也有过类似文件,但是此次最严。“如果查出问题,处罚将很重。”
《通知》指出,券商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和非上市公众公司推荐业务(下称“四类业务”)存在“重规模、轻质量”的现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执业行为的合规性均暴露出较多问题,因此将进行全面摸底、规范整改。
另外,自查结束后,监管层会根据证券公司自查报告和各证监局总结报告确定现场检查对象,5月31日前需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投行专项检查所圈定的4类被查业务中,昔日资本市场宠儿并购重组首当其冲,而为其提供财务顾问服务的券商成为本轮检查的主角。
另外,作为并购重组的主体,上市公司们不断爆出计提大额商誉的公告,以往备受推崇的并购标的如今沦落成达不到承诺甚至亏损的不良资产,侵蚀着上市公司的利润及中小股东权益。
此番,证监会《并购重组提案》也对上市公司亮剑。其指出,对于日趋活跃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证监会将加大审核力度,形成监管威慑;强化对业绩补偿的监管,引导市场估值回归;同时加强对被收购企业关于业绩承诺的事中事后监管,严打承诺失信行为。
“可以预见,2017年将是监管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规避借壳、忽悠式重组、三高问题(高估值、高溢价、高承诺)等形成威慑,这对规范并购重组市场来说其实是‘好事’。”2月9日,上海某中型券商并购部负责人指出。
当日,武汉科技大学证券与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并购重组监管将面临三大要点和难点:一是严打并购标的估值操纵;二是严控以并购为目的的定向增发;三是严格限制跨界并购与炒壳重组。
多方夹击壳价“松动”
实际上,自去年三月刘士余上任以来就一直抑制壳炒作,而这也是A股多年难啃的“硬骨头”。当时其一上任就碰上一个棘手的现象:一级市场上,杠杆买家频频砸巨资高溢价买壳,二级市场上垃圾壳股被资金无限爆炒。
以务实著称的刘士余一上任,证监会便迅速向外界传递出暂缓中概股借壳回归的信号。进而祭出史上最严的重组新规和一系列配套文件,剑指规避借壳、忽悠式重组等。
截至目前,最严重组新规已施行半年有余,规避借壳的行径屡告折戟。资本运作受阻的壳市场不再是以前漫天要价的卖方市场,动辄溢价一两倍将总交易总估值托高至百亿的现象渐成过往。
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以及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下,并购重组的资金来源成为近两年监管的重点。
去年12月,刘士余就公开痛批“妖精”、“害人精”们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
“如今那些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野蛮人早已投降,A股从事杠杆收购的‘妖精’也不在少数,尤其是一些大张旗鼓使用杠杆资金囤壳的机构,有可能成为新的监管对象。”上述并购部负责人指出。
在对并购重组的监管风暴之中,一些深度参与其中的“妖精”可能也会现形。实际上,此前监管层已对杠杆收购的资金来源进行了密集问询,并开始对一些杠杆买家进行立案调查。
除了“资本大鳄”以外,刘士余或许将对以下市场热点做出回应:
第一,健全资本市场制度,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证监会多位副主席曾在公开场合强调过“稳”对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在休养生息的2016年,证监会多措并举的推动健全资本市场制度体系,及时填补制度漏洞,提高制度有效性,规范杠杆融资。未来如何在稳中求进,推进资本市场重大改革需刘士余规划部署,证券法修订、注册制改革是否有新的监管论调,市场屏气等待。
第二,监管的表述是否有变化
当前,证监会关于加强监管、防控风险的官方表述为“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入推进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摸清风险底数,做好应对准备,守住风险底线。”其中,三个监管持续贯穿在去年资本市场新秩序建立过程中,今年是否会有所变化,或还是持续目前的监管态势,这决定着未来一年资本市场的整体监管格局。
第三,多层次股权市场的创新改革
要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在提升当前的股权市场规模的同时,还需发展壮大证券交易所主板,深入发展中小企业板,深化创业板改革,提高新三板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当前,新三板市场人气不高,区域性股权市场亟待整合治理,如何确立转板机制,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是摆在刘士余面前的重点命题。
第四,关于直接融资的表述,IPO发行节奏的快慢
从去年11月份开始,IPO获得批文的速度从此前的两周一次递进至一周一次,市场迫切需要知道,当前的新股发行家数和每周一批的下发速度是否与此前证监会“将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新股发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的官方基调相同。IPO的频率和募资规模是监管层短期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提速减量是否意味着监管层谨慎试探市场的承压能力需要明确。
当前,新股发行和审核速度加快,市场各方都在猜测,主流观点为监管层正在根据市场情况适时疏解IPO排队企业所形成的“堰塞湖”,向常规的IPO发审节奏回归,提高发审效率。
一个健康的市场理应承载相对合适的IPO募资规模,IPO的温和加速显示出市场正趋于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刘士余下一步的IPO发行和发审思路如何,至关重要。
第五,对融资行为、市场交易行为的监管
岁末年初,证监会对再融资念起了“紧箍咒”,相比于IPO的融资规模,再融资对于资金的吸噬堪称大胃王,除了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对再融资乱象进行罗列梳理外,监管部门正在加强对于以定增为主的再融资审核监管,证监会或采取现场检查制度、保荐机构复核等多种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次融资金额过大的行为。到底监管尺度如何,对再融资的紧箍咒要念多久,需刘士余明确。
同时,去年年中以来对于并购重组的规范,对“忽悠式”重组、“跟风式”重组、虚假重组等情况的检查和监管,概念炒作、借壳上市的约束,中概股回归的叫停等一系列监管举措,是否还将继续或加强,也需得到答案。
第六,股市异常波动时的非常态化政策是否需要回归常态
当前市场已经基本趋于平稳,市场普遍看好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异常波动期间,临时性一些非常态化的政策措施是否会回归常态,从国际成熟市场看,特殊时期采取的救市措施都会根据市场发展变化情况逐步撤出。目前,保险机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已经恢复常态,股指期货等政策限制是否会松绑,证监会的监管态度很重要。
第七,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稽查执法力度
自上任以来,刘士余始终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每周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可作为佐证,除了对传统的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活动进行打击外,刘士余还将稽查执法之剑挥向了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私募基金等新型违法违规行为。
刘士余对证监会稽查局、稽查总队的最新要求是,严厉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严惩挑战法律底线的资本大鳄,逮鼠打狼,敢于亮剑,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守护神,成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神盾,可见,刘士余已有一套较成体系的稽查执法监管思路。
第八,投资者保护
去年以来,证监会研究出台了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同时发挥投资者保护局和投保基金公司、投资者服务中心的“一体两翼”机制作用,动员市场主体与监管部门共同做好投资者保护工作,开展持股行权试点。今年,投资者保护还将是重头戏,除了充分揭示产品风险,引导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理念,自担风险,自负盈亏,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外,还有哪些具体举措来为投资者的各项投资保驾护航,还需刘士余进一步细化明确。
第九,对期货、私募、债券市场监管的表述
除了股权市场外,证监会去年对期货市场、私募基金、债券市场也加强了监管,除开展现场检查外,对期货市场的异常波动进行了关注,资本市场要在各个方面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需确保各市场稳定发展,避免风险。证监会在合规风控方面对交易所、中介机构的新要求,有待刘士余细化。
357天,股市“刮骨疗伤”初显成效
在经历了2014~2015年的牛市以及紧随其后的股灾之后,2016年的A股市场迎来了新的掌舵人。距离2月20日刘士余履新证监会主席至今,已经过去314天。伴随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监管动作的实施,管理层也传达出鲜明的信号——依法、从严、全面监管。
在刘士余上台后,
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执法雷厉风行,刮骨疗毒、猛药去疴,查处了一批大要案件,对各类违法违规形成强大震慑。
行政处罚决定数量、罚没款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市场禁入人数也达到历史峰值。
除信息披露违法、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传统案件外,还显著加强了对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的处罚追责力度。
16年以来,证监会的严查严打,大家有目共睹。
“挤泡沫”、“打妖精”、“逮鼠打狼”、“逮资本大鳄”、“批黑嘴”......刘士余以他特有的风格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中国资本市场保驾护航。2017,希望中国股市能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