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到4月1日,一则消息传来,某地出台“四不原则”,以行政文件落实保护民营企业家。
官网定调
习惯于见证历史的行家,对这一份抬头为“琼府办”的官方文件,还真不太习惯。
在某乎和票圈,引发争议的正是这一段“四不”原则: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能不继续羁押的及时予以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
作为自贸区,海南这一举措不同寻常。
要知道,行家曾在“30年系列”中回顾了本土资本市场的历史。自1978年以来,广深之地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倒是有这样的“特色”。
十年之后的1988年,海南设省。又过了十年,天后王菲登台歌唱“相约98”的1998年,海南取得了首家银行破产的记录,成为写入历史的时代缩影。
行家不确定,此举是否会成为新的试验田,让后来者摸着石头过河。然而,隔着琼州海峡,步子太大,转向太急,是否会扑通掉下去呢?
受惠者谁
行家自觉对法律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但还是想不明白:被保护的民营企业家是否有什么独特之处?既能谈笑风生指点江山,又能网开一面更加平等?
还有,究竟哪些人是民营企业家?写入公司章程的董监高?股东方?还是单凭一张名片就自称的“某总”?
这年头,除了挤破头进不去的国字头单位外,个人设立公司比找到工作还要容易。哪怕是外卖骑手,都能以个体户身份执业,并规避劳动法的要求。
要不,类比高净值客户,划个道?比如纳税多少多少,可兑换一张赎罪券。累计多少张,换成丹书铁券或是免死金牌?
当然,为简单起见,行家还是将这一范围缩小,只考虑“董事长”和“总经理”头衔的人士。
那么,现有的涉及“企业家”的案件,是否遵从了“少捕慎诉慎押“的政策?
涉刑数据
行家据裁判文书网不完全统计,涉及刑事案件的判决书(下称“涉刑案”)现有65.63万份。当事人字段带有“总经理”的涉刑案为39,224份,带有“董事长”的涉刑案为7,222份,并且各省的占比差别颇为明显。
考虑到地域差异,行家按省区比较了董事长和总经理涉刑案比例与平均值的差距,果然有发现。
比如,广东省涉刑案占全国的8.87%,其中总经理涉刑案仅占全国总经理涉刑案的2.73%,偏低6.14个百分点;董事长涉刑案也只占3.92%,偏低4.95个百分点。其次是浙江省,总经理涉刑案占比偏低4.45个百分点,董事长涉刑案偏低3.30个百分点。
再看下去,总经理涉刑案偏低较为明显的省份还有广西、上海、江苏、重庆、湖南、四川。而在山东省,总经理涉刑偏高5.57个百分点;辽宁省和河北省分别偏高3.69和3.57个百分点。董事长涉刑案偏低的省份还有浙江、上海、江苏、广西、福建和重庆。而董事长涉刑案偏高的省份中,湖北省高出2.78个百分点,山西省高出1.72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海南省的涉刑案仅占全国的0.51%,其中董事长和总经理涉刑案的比例均略低于全国平均值。不过,差距并不明显。四舍五入的话,可以认为是全国的缩影。
唯二券商
虽说金融行业具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但近年来民营的金融机构也逐步壮大。是否有机会享受政策呢?
中证协分支机构地图显示,海南省内网点集中在省会海口,其次是三亚。
总部位于海南的证券公司共有两家:金元证券和万和证券。工商信息显示,两家均是国资背景券商。
不属于民营企业,就是有什么丹书铁券免死金牌,想来也轮不到。而因降薪潮受到波及的普通员工,那就更不要说了。
民营私募
另一方面,因一系列优惠政策,不少私募机构选择在海南基金小镇注册。而这些机构中的民营企业家,或许可以高枕无忧了吧。
据中基协统计,注册地位于海南的百亿私募现有四家——海南世纪前沿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世纪前沿)、茂源量化(海南)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茂源量化)、海南希瓦私募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希瓦私募)和海南进化论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进化论)。巧合的是,这四家均是证券投资类私募机构,并且目前还没有以红字显示的诚信和提示信息。
注册地位于海南的准百亿私募现有6家,其中齐家私募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简称:齐家私募)、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千合资本)、海南盛冠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盛冠达私募)为证券投资类私募机构;远见共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远见共创)、海南拾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拾玉私募)和国信国投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简称:国信国投基金)为股权创投类私募。
在这份名单中,远见共创的实控人为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家保险)。这家机构成立于2019年,由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及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共同出资,并接盘了当年的“安邦”。除此之外,其余9家均由自然人实控。
今年2月,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简称:南山分局)下发行政处罚文件,点名茂源量化及其母公司茂源投资存在非法雇佣外国人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属地管辖,南山分局对茂源投资罚款14万元,而茂源量化未“跨省”处罚。
规模在50-100亿区间的国信国投基金,现有三条诚信信息和两条提示信息。
一是涉嫌“碰瓷”。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表示,这家机构与之无关联关系。
行家好奇的是,国信证券近年来大批量起诉名字中含有“国信”二字的金融类企业,却为何放过了这家?难道也是被保护了?
二是监管处罚。
2021年11月,国信国投基金被海南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被处罚的原因包括未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未对2只基金产品进行风险评级,未将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与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进行匹配,未对投资者是否满足合格投资者条件的情况进行核查;未恪尽职守履行管理人职责,部分项目未见公司跟踪项目公司运营情况的相关投后管理工作记录;与投资者约定最低收益;未妥善保存业务档案,未妥善保管个别基金产品财务顾问费支出的相关协议凭据,现场检查期间未向检查人员提供。
三是异常经营。中基协已暂停受理该机构的基金备案申请、该机构相关重大事项变更申请以及相关关联方新设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记申请。
同样是民营机构,遵纪守法时而举步维艰,违法乱纪却能如鱼得水——在道德失效的时候,法网便成为唯一的约束底线。
如今这一政策出台,是否会让金融机构再现劣币淘汰良币的情况?是否对得起人民二字?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