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他把五款临汾产葡萄酒推入柏林国际葡萄酒大赛,并获得金、银大奖,为临汾赢得世界名片。这个为临汾打造世界名片的人,就是乡宁戎子酒庄庄主张文泉。张文泉为何痴迷葡萄酒,他生产的葡萄酒,又为何能受到世界顶级专家的青睐呢?
张文泉出生于1965年12月,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财政、地税系统工作,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公职。然而,1997年,张文泉却突然放弃公职投身商海,炼起了机焦。商海搏击,短短几年时间,他创办的集采煤、洗煤、焦化及城市供气、供暖和房地产为一体的永昌源集团,就发展成为乡宁首屈一指的大型企业集团。但2005年,这个一向不走寻常路的“商海弄潮儿”,却再次毅然转型,干起了被国际上视为西方人专利的葡萄酒行业。
张文泉说:“说实在的,本身搞能源这些我们就存在一些政策性的风险,像我们搞农业这个项目,通过我们对市场的了解和调研,对这个行业的调研,第一是这个行业是个长远的产业,它目前在中国刚刚起步不到二十年么,第二就是这个产业它可以持续去发展,因为它和农民老百姓联系的比较紧,所以它这个可以持续去发展。”
告别煤焦铁,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除了为产业长远发展考虑,张文泉还有一个小心思,让苦焦的乡亲们,也告别传统生产方式,有事做,有钱赚。
虽然在能源领域取得成功,但一下子从黑色转绿色,做葡萄酒,张文泉可一点儿经验也没有。怎么办,这位从不服输的高原汉子从头学起,他通过查阅当地30年的气象资料,与西方葡萄酒产地气象地理对比,确认乡宁具备种植酿酒葡萄的条件,通过多方考察和学习,逐步掌握酿酒葡萄种植、加工、酿造技术。 2007年,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张文泉投资2亿元建成了可实现年产5000吨的酿酒企业戎子酒庄,并且在乡宁城北塬试种葡萄1000亩。
张文泉告诉记者,因为我们本地的条件,地理条件和我们的土壤气候,都比较适合种植葡萄,种葡萄不是说任何地方都可以种,比如说其它产区可能种梨可以,有的种苹果可以,有的种其它水果可以,但是我们这个产区呢,经过我们科学验证以后,它就适合种葡萄,所以我们才选择了做葡萄。
既然决定做葡萄酒,就应该有自己的酒庄文化。一提到酒庄,人们大都会想到欧洲的建筑风格,但张文泉觉得中国人自己建造的酒庄,应该有中国的风格。所以,在张文泉心中形成了一个大概的雏形,那就是无论在酒庄的名字上,还是建筑设计风格中,必须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选择戎子来做为酒的品牌它有什么渊源呢?张文泉说:“戎子是一个很有渊源的人,戎子离我们现在2700多年了,戎子是我们春秋战国晋文公的母亲,他是我们当地人,所以我们以她命名,第一是增加了我们企业的文化的厚重感,第二是她也是中国第一个发现葡萄酒的人,因为葡萄酒不讲发明讲发现么,所以我们就把她捧为戎子酒庄。”
创办戎子酒庄,张文泉还有一个惊世之举,聘请享誉世界的前柏图斯酒庄(Petrus)首席酿酒师柏图先生,出任戎子酒庄首席酿酒师。
张文泉说:“因为葡萄酒这个行业我们大家都说是"舶来品",实际这个我们讲传承,但是从这个我们从这一千来年,我们实际是蒸馏酒在我们那时候比较流行,在尤其工业化以后,我们这工业化比国外要晚一百年,所以通过工业化以后,外国人把这个从设备上也好,这个酿酒的技术也好,他们已经做到极致了,所以我们在这个第一也是用我们空气好,土壤种植我们的粮食作物,然后用他们的技术和设备,来做出我们最好的酒,把我们黄土高原种出的葡萄,它的潜质发挥到极致。”
首席酿酒师的加盟,国际先进葡萄酒生产工艺的引进,在国内率先采用氮气防氧化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这一系列举措,让黄土地出产的葡萄酒,保证了葡萄酒的天然活力特性和质量,戎子酒庄的红酒品质一再提升,张文泉旗下的戎子红酒多次在国内外获奖,销量不断攀升,树立了山西红酒与民族葡萄酒的形象。
在葡萄园管理上,张文泉开创了“订单式合同管理的方式”对葡萄基地进行管理,带动了周边十多个村子的万余名农民致富,创造了村企联动促农增收与社会和谐发展新模式。
如今,乡宁北塬,绵延数千亩的葡萄种植基地里,掩映着一座浓缩了民族文化的仿宋中国庄园,花园亭台、小桥流水、长廊泥塑,每一景每一物无不体现着传统中华民族文化。
截至目前,乡宁北塬的葡萄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000亩扩大到了现在的3000多亩,惠及乡宁北塬东廒、西廒、富家塬等地,带动了周边十多个村子的三万多名农民,而戎子酒庄的红酒也达到了每年5000多万元的销售额,并且已经销往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酒如人生、人生如酒,如今张文泉正带着中国文化灵魂的红酒一步步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从黄土高原一步步走向世界,张文泉有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而这些梦想与追求,正是他创业不竭的动力,为家乡打造一张世界名片,把临汾推向世界,正是无数个张文泉,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更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