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14:00,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大抓经济 勇争一流”主题经开区专场新闻发布会,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经济发展局(应急管理局)局长邱鲁金,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项目推进办公室主任王登攀,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金栋,经开区商务局副局长孙平,经开区招商局副局长王金坡介绍经开区有关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树牢“大抓经济”鲜明导向,更好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主战场作用,争当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和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的排头兵。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
启动快。新年伊始,经开区党工委就接连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2023年工作动员大会,全区上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奋斗有我的责任感迅速投入到“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的大会战、攻坚战中,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经开区力量。
方向明。区党工委审时度势,精心谋划了“1369”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1”是一个发展定位:即建设“开放之区•活力新城”;“3”是三大发展板块:即中部崛起、西部提升、东部突破;“6”是六大发展目标:即在深化对外开放上争先领先,打造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核心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争先领先,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在科技创新上争先领先,打造创新型经济聚集区;在全域精致上争先领先,打造精致城市建设引领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争先领先,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样板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上争先领先,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区;“9”是九大攻坚突破行动:即实施空间资源整合攻坚突破行动,园区平台建设攻坚突破行动,鼓励支持高端制造业膨胀发展攻坚突破行动,精准招商攻坚突破行动,科技创新科技赋能攻坚突破行动,精致城市建设攻坚突破行动,营商环境优化攻坚突破行动,安全稳定风险防范攻坚突破行动,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九大攻坚突破行动。总之,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明确,路径清晰。
政策优。区党工委组织各部门认真研究中央和省、市各项扶持经济加快恢复发展政策,结合区域实际,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拟定经开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33条,涵盖扶持制造业发展、加快和提振消费、扩大投资、鼓励外贸提质增效等八个方面,以有为政府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必将推动全区经济率先整体好转和高质量发展。
围绕“大抓经济、勇争一流”,经开区今年将继续深入实施“1+9+9”项目推进计划。“1”,是指旗帜鲜明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第一个“9”是指推进省、市、区三级九大类重点项目建设(即省级重点项目、市级重大项目、市级工业投资重点项目、市级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市级城建重点工程项目、市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市级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市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重点项目、区级重点项目);第二个“9”是指推动“九个一批”落实落地,即骨干膨胀一批、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产一批、招商储备一批、闲置盘活一批、科技赋能一批、资本加持一批、梯次培育一批),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突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实施“九个一批”项目,以新动能推动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培优做强先进制造业。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培育船舶及配套、海上风电设备及配套、新能源汽车组件、光电模组4条优势产业链。依托优质岸线资源,以招商金陵威海船厂、山东电工电气海缆基地等龙头为引领,培育海工装备产业集群。规划建设都市新型精致产业园,培植壮大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实施“制造业倍增计划”,开展新一轮冲击新目标企业、创新型企业等四类企业培育行动,争取全年营收过30亿元企业5家以上、过亿元企业突破50家。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聚焦“三圈”(站前商圈、韩乐坊商圈、智慧谷商圈),推动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剩余51万平方米楼宇全面启动建设,围绕“服务贸易引领区、数字经济标杆区、总部经济聚集区”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贸易、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聚焦“三湾”(九龙湾、东浦湾、逍遥湾),发挥威海港优势,进一步整合航运物流、文旅康养、会议会展等优势资源,继续做好港产城融合发展文章,持续做优经开区全市现代服务业新中心品牌。
突出科技创新科技赋能,激活内生。强化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提升科技实力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鼓励支持重大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实施广瑞电力等25个科技赋能项目,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以上。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强化资源整合,全区纳入高企培育后备库企业不少于12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新培育省级及以上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瞪羚企业3家。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突破500家。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构建“赴外引才、活动引才、以赛引才、中介引才”等渠道,举办“智汇经开区”系列高层次人才对接交流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以上,各类产业人才3000人以上。全面营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建设国际人才生态示范区。
突出有效扩大内需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相结合,融入发展新格局。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恢复和扩大消费,促进经济稳中向好。
全力攻坚重点项目。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通过以商招商、资本招商等方式,全年举办各类招商对接活动30次以上,力争签约过亿元产业项目15个以上。争取实施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137个以上,总投资不低于266亿元,全年完成投资突破120亿元。
优化要素服务保障。优化推进机制,党工委管委领导分包重点项目,“项目推进办+职能部门+属地镇街(国企)”联动推进,问题“吹哨报到”分级解决。加快空间资源整合,建设完善6大专业特色园区,对重点项目实行全要素倾斜、最优先保障。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进“金融赋能”“包容普惠创新”等七大工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加快消费提质扩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围绕汽车销售、餐饮住宿、韩国商品销售等领域挖掘消费增长点。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做好游山、玩水、逛城、下乡四篇文章,邀请重点客源地旅行社来区开展踩线和“引客入经”活动。
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善用RCEP生效良机,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在国际大循环中闯出“经开区之路”。抢抓全省QFLP扩大试点机遇,鼓励引导外资投向重点园区及重点项目。举办中韩经济文化周、韩日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对韩经贸合作,打造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核心区。
★
经开区今年在项目建设方面具体是如何安排的?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经开区始终旗帜鲜明的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今年继续深入实施“1+9+9”项目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案和工作机制,推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推进省市区三级“九类重点”项目全面加速。从数量上看,目前经开区列入市级调度的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有90个,另外经开区自行调度推进的区级项目31个。12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6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9%。其中,15个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7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8%、104.7%,平均单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达到2.1亿元,同比增长64%。从质量上看,121个重点项目中,高端制造业项目60个,项目数量、总投资、当年投资分别增长40%、30%、50%,其中,当年计划投资过亿元制造业项目18个,占比达30%。
推进“九个一批”项目乘势突破。骨干膨胀一批。今年重点实施“智改数转”项目11个,绿色低碳改造提升项目13个,多元化市场拓展膨胀项目10个,小企业高成长膨胀项目31个,年内项目新增产值突破40亿元。签约落地一批。每季度组织1次项目集中签约,全年力争签约过亿元产业项目15个以上,过20亿元大项目1个以上。开工建设一批。上半年新开工项目不少于66个,全年力促新开工项目不少于80个,完成投资不少于83亿元。投产达产一批。年内新增投产产业项目总数不少于57个,完成投资不少于57亿元。招商储备一批。全年举办招商对接活动不少于30次,每月滚动更新重点在谈项目20个以上。闲置盘活一批。年内盘活闲置楼宇、厂房13万平方米以上。科技赋能一批。年内抓好25个科技赋能项目建设运营。资本加持一批。年内争取1家企业成功上市,融资不低于6亿元。推进区引导基金争取投资企业5家以上,投资金额2000万元。梯次培育一批。年内争取新增升规纳统企业50家左右,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
进一步优化提升工作机制,营造一流的项目建设环境。
在推进机制上,从4个方面进行了优化提升。一是继续实行项目分包机制,将目前实施的121个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全部进行分包,同时将重大牵引性项目、需要上级多个部门帮助协调推进的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堵点推进缓慢的项目、市级年度集中观摩项目四类项目逐一分包至党工委管委领导;二是继续实行“项目推进办+职能部门+属地镇街(国企)”联动机制,逐个项目建立工作专班,实行“专班包保、节点告知、问题会商、全程盯靠”服务;三是继续提升“吹哨报到”问题分级解决机制,对需单一部门解决的问题,由各镇街、项目单位直接吹哨职能部门,对需多个部门解决的问题,由各镇街、项目单位吹哨项目推进办等牵头部门,对重大难点问题,由项目推进办等牵头部门上报分管领导会商直至上报党工委研究解决;四是继续强化调度督导机制,党工委每月调度项目进展情况,每季度听取牵头单位汇报“1+9+9”项目推进情况。
在服务机制上,从3个方面进行了优化提升。一是完善审批服务机制,建立新开工产业项目、续建产业项目、拟观摩制造业项目三张清单,对列入清单项目,继续完善信息互享机制,采取部门提前介入、联合指导、优化流程、一线审批方式,进一步压缩手续办理时限。二是优化政策扶持服务机制,建立惠企政策平台“免用即享”对接通道,指导项目单位用足用好“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包”,研究出台区级相关政策措施,将政策直达企业。三是提升要素保障服务机制,继续对重点大项目、好项目实行全要素倾斜,在土地、资金、能耗、排放指标及其它配套需求上优先予以保障。
★
经开区将采取哪些措施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经开区聚焦开发区经济建设主战场定位,围绕全省“十强产业”和全市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发展方向,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实施“4322”产业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速增效、做优做强。特别是今年以来,经开区抢抓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紧紧围绕“1369”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全力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培优做强先进制造业。强化制造业战略地位,全力实施“制造业倍增”计划,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在引导产业链迭代升级、产业基础体系重塑上实现新突破。依据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编制产业链“三图三清单”,围绕“链主型”、核心型、成长型企业进行补链扩链强链,重点培育船舶及配套、海上风电设备及配套、新能源汽车组件、光电模组4条优势产业链。积极招引产业链延伸项目和配套企业,实现本地企业产业链配套协同,龙头或核心企业与外围配套企业空间上高度集聚、生产经营上分工协作、资源优势上互补共享,全年力争签约过亿元产业项目15个以上。将海工装备产业作为制造业倍增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依托招商金陵威海船厂、山东电工电气海缆基地等龙头打造百亿级海工装备产业基地。
在助力企业膨胀发展、冲击新目标上实现新突破。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实施新一轮“冲击新目标企业、冲击新目标后备库企业、创新型企业、小微高成长型企业”培育行动,通过“一企一策”分类、“一对一”结队联系、“一事一议”快速会商等机制精准推动骨干企业膨胀发展,争取全年营收过30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50家以上,升规纳统企业50家以上。实施科技创新突破行动,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实施45个市级工业投资重点项目,引导区内技改服务商与企业精准对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行动,新培育省级及以上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瞪羚企业3家。
在发挥比较优势、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实现新突破。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培育力度,抢拿通行证,争取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培植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依托豪顿华氢气压缩机高端产品积极招引布局加氢站成套设备产业;依托嘉瑞光电光学镜头模组布局虚拟和增强现实、安防、医疗组件产业,依托世一电子、泓淋电力、昌星电子布局新能源汽车模组产业,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赢得主动。
在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增强政策针对性实效性上实现新突破。支持壮大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现代轻纺服装等四大主导产业,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优势产业链条构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等领域。重点支持优势产业链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关键零部件和核心产品,扶持实施进口替代或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的区内制造业配套企业。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经开区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城市开放指数较高、对韩开放特色鲜明、城市发展活力十足的优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围绕中部崛起,做好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中欧国际物流等9个航运物流项目建设运营;依托智能制造产业园精准引进信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推进山东港跨境生活资料分拨基地、青年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
围绕西部提升,不断优化提升站前商圈、韩乐坊商圈、智慧谷商圈服务功能,重点推动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剩余51万平方米楼宇全面启动建设,推进国际馆、中数互动私有云等项目加快进度。
围绕东部突破,以市委党校、职业学院为依托,大力发展科研教育;以国际经贸交流中心为抓手,带动会议会展行业发展,年内举办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威海国际人居节等各类会议25场次以上。
围绕滨海旅游康养带,依托63.6公里岸线及九龙湾、东浦湾、逍遥湾资源,以东浦湾房车营地、小螺号、龙山湖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为龙头带动文旅康养向高端迈进,加快构建海陆统筹、中西东协同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
经开区在促进消费、扩大开放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把恢复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山东消费提振年”决策部署,通过各种举措,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稳定消费预期,积极推动消费全面复苏。
充分发挥各级政策的杠杆作用。利用汽车消费券、餐饮消费券积极拉动汽车和餐饮消费;举办各类促销活动,拉动人气集聚;支持零售企业规模膨胀,积极扩大限额以上零售企业规模;积极扶持韩日商品集散地发展,打造韩货体验首选地。
研究制定区级专项政策。围绕企业膨胀发展、升规纳统等领域,利用扶持资金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消费提升,目前正在抓紧制定政策,待广泛征求意见和会议研究通过后向社会发布。
鼓励举办促销活动。充分利用韩乐坊、华发商业街、九龙城购物广场、居然悦购等商业载体,引导重点商贸企业、特色商业街区、大型购物中心举办特色餐饮、韩货商品、家具建材、汽车展会等活动,提振商家经营信心,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同时,利用东浦湾房车营地、海水浴场等旅游资源,打造外地游客来威旅游消费首选地和目的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重点商贸企业、特色街区拟举办的贯穿全年的各类促销活动达70余场,其中包括华发新天地商业街青岛啤酒节、韩乐坊仲夏美食啤酒节、第9届中韩自贸韩国商品交易展等促销活动。
更大力度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助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用好省商务厅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山东出口商品展系列活动的平台与资源,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充分发挥属地职责,积极开展招商招展,参与承办第三届韩国(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
着力培育外贸增长点。强化进出口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服务,培育大宗商品进出口企业,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扩大进出口规模,促进全区外贸进出口促稳提质。
推动跨境电商集聚发展。利用第五届中韩跨境电商大会等契机,宣传经开区交通及政策优势,吸引物流仓储、电商平台等企业来区投资。服务泛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推动晴明、鑫韩通等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加大招商力度,吸引优势项目入驻。加快培育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实现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做大贸易规模。
扎实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支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服务外包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形成新的有效措施和典型经验,聚力打造服务贸易特色产业聚集区。
强化外贸政策服务。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政策宣讲及培训活动,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鼓励企业申请AEO认证,最大可能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持续做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资金、跨境电商扶持资金等组织申报工作,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深化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发挥中韩(威海)城市国际客厅作用,着力引进国外官方机构、商协会、公共服务平台等,同时与已入驻和签约合作的机构全方位深化对外经贸、科技、人才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举办中韩经济文化周、韩日企业家座谈会等系列活动,组织参加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暨深化与日韩合作推进会等活动,为深化对外合作注入强大动力。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强化服务保障,推动外资项目加快落地,做好扩增量文章。协同相关部门,持续加大重点外资项目支持力度,加强登记注册、银行外汇等方面的服务保障,推动重点在谈项目早落地、早到账、早投产。
加强宣传引导,挖掘现存企业增长潜力,做好稳存量文章。强化外资企业服务大使机制,重点走访服务规上工业外资企业,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利润再投资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将留存利润投向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重点环节,稳固拓展产业链条。
创新资本招商,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做好提质量文章。抢抓全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扩大试点机遇,依托国资平台资源,协同金融监管部门靠前指导,加强与国内外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拓展利用外资渠道。围绕海工装备、高端制造、临港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强化精准对接、招商选资,促推利用外资提质增效。
★
经开区招商引资工作有什么新的方向和目标,工作将围绕哪些重点方面开展?
今年,经开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抓经济、勇争一流”的统一部署,全面实施“1369”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狠抓落实“1+9+9”项目推进计划,聚焦海工装备、电子信息、创新经济等主导产业,明确目标、搭建平台、创新机制,精准对接,全力推动招商引资项目量质齐升。
经开区将瞄准国内外重点产业区域,积极谋划、组织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确定全年引进投资过20亿元大项目1个以上,总投资过亿元的主导产业项目15个以上的总目标,依托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都市新型精致产业园等6大载体平台的资源优势,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成效突破,争当威海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探路者和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的排头兵。今年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形成突破。
围绕“存量变革、增量崛起”求突破。
依托区内骨干企业膨胀,开展建链、延链、强链、补链招商。充分挖掘招商金陵船舶、泓淋电力、迪沙药业等国内龙头企业以及贝卡尔特、豪顿华、赛科泵业、电美世等优质外资企业的产业资源,聚焦上下游配套开展精准招商,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联动效应;重点梳理山东电工电气威海海缆基地、芜船威海绿色海工产业基地等新实施大项目产业资源,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加大产业聚集力度,全力打造规模集群。
立足经开区产业基础,创新招商机制,瞄准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招商。建立“1+3+N”招商联动机制,推行“一中心、三平台、多部门”联动,加大招商人员、载体、政策整合力度,实现资源共享、力量集中、效率提升。通过优化考核机制,压实主体责任,以重点区域产业转移为着力点,确保招商活动有成效、对外推介有成果。每月组织开展专题招商活动2次以上,加强与500强企业、各类商协会组织的合作力度,面向日韩、欧美开展专题招商推介活动4次以上,走访外资企业中国总部或分支机构、中国韩国商会、中国日本商会等外国商协会、社团组织20家以上,有效储备项目资源。充分发挥韩日商品集散地及先进制造业聚集区优势,在跨境电商、智能制造等方面实现利用外资新发展,形成主导产业鲜明、具有较强产业集聚效应的国际投资生态圈。
按照“中部崛起、西部提升、东部突破”的功能布局,加大投入、完善配套、提档升级,打造优质的招商载体。强力推进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海工装备产业园、海工装配产业园、临港物流产业园、智慧谷产业园、新型都市精致工业园等园区建设运营,谋划招聚一批订单充足、经营迫切、产业契合度高、落地周期短的轻资产制造业和总部类项目,促使特色园区快速形成规模。
围绕“政策加持、以投促引”求突破。
今年经开区将继续统筹全区招商要素,调整优化招商引资、产业基金、人才招引等扶持政策,提升招商引资竞争实力。实施“以投促引”的招商合作模式,聚焦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及国资平台的产业引领作用,用好产业基金、天使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嫁接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项目资源,放大投资乘数效应,助力项目招引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