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工作会释放重大信号,支持民营经济,其实这已经是N次了,一听到“支持”、“扶持”我心里非常难过,国家宪法早就确定了民营经济的地位,自90年代以来不断强化,多年过去了,国家的政策能不能落到实处?政策稳定性、长期性够不够?
央企国企就好比一个园林里面的风景树木,有温室的培育,有工人的呵护,有人定期修剪和灌溉。民营企业更多像野树一样,他们矗立在荒郊野岭,只要给他们阳光、水分和土壤,也能长得很高、很大,无论是悬崖峭壁还是山川峡谷,我们都能看到大树,甚至在干旱的沙漠,也能形成一篇绿洲。
要让野树活得好,给他们最大的支持就是自由,不能太多的束缚和管控,强行去给他们定位,强行去移栽和修理,才是对野树最大的伤害。
笔者服务十多家民营企业,担任他们法律顾问多年,民企的辛酸血泪一言难尽,大大小小的企业老板才是最累的,老板要去抓项目,搞业务,给员工找事做,给员工发工资,为政府缴税收。但经济下行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资金压力、行业竞争的压力,员工成本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创业者和二代都依然选择坚韧,并用“活下来”安慰自己。
愚以为,要支持民企,并非简单的补贴政策,融资便捷这些看似有效的方法,他们需要的往往是稳定的政策、公平的环境、舆论文化的宽容。显然,这都是我们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
一、稳定的政策是民企最好的土壤
稳定的法制政策能给民企提供最好的营商环境,很多地方制定了各种多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政策,可是能保持多久?下一届地方政府是否还认可?签订的合同是否算数?本人作为律师,案件办多了,五花八门的都有。
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应该是新加坡,新加坡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如果政策的不稳定,如果换一个人就否定上一个人,有的民企为了生存,不得不铤而走险,滋生腐败。
有一个搞笑的案例,一个地方县ZF找到律师,他们研究的是如何废掉以前的自己签订的合同,从而追缴几个当地企业的税收几千万。
西部有一个说法,说有的地方招商是JQK,就是用一个项目去“勾”引,然后把资金“诓”进来,然后找一个理由去“K”他。
不仅是招商引资的地方政策,还有很多法律、法规,每年不断地修改,每年不断地调整,这些有的是为了与时俱进,有的严重伤害了民企的预期,导致成本不断上升,每年企业的合规成本,隐形成本不断增加。如果用今天的规则去惩罚昨天的原罪,如果用“秋后算账”去对待民企,民企不会有土壤,他们只能选择去投机。
二、公平的环境是民企最好的阳光
为了支持民营企业,很多部门搞了很多补贴,可是很多补贴并没有到需要的企业中去,
大量的补贴被投机者圈走,甚至有的退休老同志专门帮企业搞补贴为业,滋生腐败,让国家很多政策无法落实。
前些年为了支持农业,大量金融机构无息和低利息贷款,很多地产公司就注册一个农业公司,搞个农业项目拿一边拿补贴,另一边低利息融资,大家熟知的某大型高负债地产企业,也用旗下的园林公司大量贷款。所以,这些政策看似有效,实际根本落实不到实处。
民企需要的是公平的环境,无论是什么属性的企业,金融企业能按照规则不带偏见,ZF部门能一碗水端平,执法、司法不要有罪推定、一视同仁就够了。
有这样一个案例,国企和民企联合开发了一块土地,按照合同约定,民企修建房屋竣工后就要分割资产,民企投资了约2个亿,国企就上报给区ZF领导,第一次开会同意了,但第二次换了领导就不同意,死活不办,理由合作方是民企,担心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如果合同写了都可以不算数,那么法院的判决应该算了吧,本人代理一个诉讼案件,一个施工民企给街道修了办公大楼,15年过去了没有收到尾款一百多万。换了七八届班子了也没给,无奈民企提起诉讼,案件完胜,最后法院执行通知书都下来了,但街道依然不给,理由是“法院虽然判决了,但是审计不过关”。
我相信民企这样的案例千千万,良好的法治环境、相对的公平正义才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他就像阳光一样重要。
三、宽容的文化氛围是民企的水分和空气
说到文化氛围,也是民企的一大悲哀,社会要求民营企业家像圣人一样的伟大,社会期许太高,是对民企最大的戕害。
说到底,一个商人本质就是一个商人,不要用给企业家带上什么民族的高帽子,也不要要求他们像神仙一样不食人间烟火。他就算是一个有瑕疵的商人,他一样给给社会贡献税收和劳动者就业,只要他不违法违纪,纯道德层面的批判越少越好。
民间有一句俗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这个大风,就是千万人的“口水”。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帖子,说李嘉诚又怎么了,马云又怎么了。在我看来,他做了一个商人应该做,或者说商人可以自由选择的东西,大家活生生要给人家扣帽子,泼脏水,弄一个“汉奸”之类标签上去。
中国应该有文化自信,自信的文化也应该宽容的文化,谁都有可能犯错,而创新更可能犯错,不能因为某一个错就抓住人家一辈子,这不应该是强国文化。
我相信,很多长成参天大树的企业家是孤独的,也许他热爱这片土地,但是他们选择移民新加坡,移民美国。因为别处,有他们需要的土壤、空气和水分,而留在这里,风险巨大,还要网上被骂。
我相信,他们走的那一刻是也许是依依不舍,但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