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恶性肿瘤患者频发恶心、呕吐,连续40多天无法进水进食,为此辗转于太原、北京的多家大医院,却始终找不到解除病痛的良策。2月中旬,他和家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市中心医院消化中心,经过多学科联合诊疗查明病因、因病施策,得到了更全面、更有效、更个体化的诊疗服务,重新拥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市中心医院消化中心自2022年11月14日成立以来,已为诸多此类疑难危重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消化中心有效整合了消化内科、消化外科、消化内镜中心等多学科,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设备等综合优势,建立起标准化、精准化的“一站式”医疗服务平台,推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不断向专业化、精细化迈进。
强强联手 打破壁垒
2月16日,一名72岁的贲门癌患者和家属来到市中心医院消化中心就诊。令他们想不到的是,给他们服务的不只是一名接诊医师,而是一个医疗团队,他们在就诊“第一站”第一时间获取了最优化的诊疗方案。
得了消化道恶性肿瘤,该挂内科还是外科,该选择手术治疗还是介入化疗?在此之前,这名患者和家属为了寻求一个最佳“答案”,在各大医院不同科室之间奔波,而多个科室又会制定多个治疗方案,不仅给他们带来很多不便,还影响诊疗的连贯性和最终效果。这也是许多肿瘤患者和家属面临的一道难题。
市中心医院消化中心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将消化内科、消化外科、消化内镜中心有机整合,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精准的诊疗方案和贯穿门诊、入院、手术、康复等全流程的服务,既让患者省去了烦琐的就医流程,免去了奔波于各科室之苦,也保障了诊疗的延续性。
“为了进一步凸显消化中心优势,实现学科发展精细化、专业人员专攻化,我们形成了‘三个专科、四个病区、九个小组’的结构模式,每个病区、每个小组实行主诊医师与首席专家双轨负责制。其中,主诊医师实行二级负责制,首席专家则由本院专家及国家级专家组成。”消化中心主任李建义介绍,“随着诊疗进程和实际需求,各小组无缝衔接、共同协作,不仅可进行常规消化内科、普通外科疾病的诊治,还可以开展内镜检查和微创治疗、外科开腹手术等,患者无须转科就能第一时间解决诊治难题。”
以人为本 精益求精
“我为什么总是肚子疼?”消化中心成立之初,一名郭姓患者慕名而来。近一年,患者饱受腹疼困扰,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他先后走进多家医院,做过阑尾和胆囊切除手术,可所有的治疗手段在他顽固的腹疼面前都失效了,令他一次又一次从满怀希望到深陷绝望。
“消化系统疾病覆盖范围非常广,患者基数也极为庞大,且病因复杂、表现多样,不仅有感染、肿瘤、外科急腹症等常见病,还有涉及多学科协同诊治的疑难杂症。”消化中心副主任、消化外科主任李兰生说,“针对郭姓患者的罕见病情,我们启动了MDT(多学科联合诊疗),为患者尽早明确诊断与治疗提供最佳方案。”
消化中心MDT工作委员会及MDT专家组由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郭淑明牵头成立并担任组长,同时集合了各学科专家和各方资源优势。在讨论会上,专家们结合郭姓患者的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和辅助检查,根据各自专业特点进行了多维度的全面分析讨论,最终考虑患者为胰腺癌,完善相关检查后明确了这一诊断。再经专家组综合研判,提出了先辅助化疗再开腹手术的诊疗建议。
“MDT是肿瘤治疗的‘最佳途径’,对于肿瘤这样复杂、难治、涉及多个学科的疾病,单科诊疗已经不再适宜。”李兰生说,“通过多学科合作,共同为患者诊断、治疗,集众家所长得出更科学、更个体化、更有利于患者的方案,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晚期生存质量,同时避免了多次转诊、重复检查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的负担,并有效缩短了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的时间。”
从“患者追着医生跑”到“专家围着患者坐”,MDT已成为消化中心常规开展的特色诊疗模式,让在多个专科间辗转仍无法解决问题的疑难病患者获得精准诊断和优化治疗,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疑难杂症诊治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齐头并进 高速发展
2月14日,消化中心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诊疗术)组负责人、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张世义与消化内镜中心护士长王靖昌、护士郭佳斌为一名十二指肠肿瘤患者实施内镜下胆管道金属支架引流术和内镜下十二指肠水平段金属支架置入术。
在过去的40多天里,这名患者反复呕吐、无法进食,日益消瘦且痛苦不堪,四处求医却被下了“无计可施”的通牒。他本以为没有治疗希望了,没想到在市中心医院消化中心看到了曙光。MDT专家组经过反复讨论和分析,发现患者因肿瘤扩散引发肠梗阻,并产生了黄疸而无法推进肿瘤后续治疗,再经讨论和研判后,为患者制定了完善的手术方案及各种治疗预案。
因患者十二指肠与胆管连接处已被肿瘤占据,导致十二指肠降部狭窄,且手术视野受到局限,进一步增大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ERCP组医护团队沉着应战,经反复尝试找到通路、释放导丝,凭借丰富经验和精湛技术化解难点、闯过难关,一次性解决了患者的两大难题。术后,这名患者激动地说:“我终于不吐了,也不难受了……”
同时实施两项四级手术,让患者既保住了性命又改善了生存质量,彰显了消化中心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强大的综合实力。目前,消化中心的诊疗技术呈多点开花的态势,消化内镜也在超微创的道路上不断开疆扩土,已开展常规无痛胃肠镜/鼻胃镜检查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剥离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诊疗术、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胃造瘘术、经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等。
其中,经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是近年来新兴的超微创诊断和治疗阑尾炎的技术,在门诊即可完成,不仅不开刀、创伤小、无疤痕、恢复快,还能保留阑尾及相应功能,适用于更多人群。这项新技术自2016年开展以来,已形成以消化中心ERAT组负责人范艳明和主治医师马金平为主的成熟团队,截至目前已成功实施3000多例,手术数量及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并多次受邀在国家级行业大会上现场演示、推广、分享相关操作和经验,更吸引了全国各地各医院的医学人才来此实地进修学习。
消化中心在造福患者、解决疑难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学科间的合作和交流,使各学科间对彼此技术的更新发展有所了解,显著提升了各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了三大学科齐头并进、高速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消化中心的“软硬实力”,提高了消化系统疾病的综合诊疗水平。
“消化中心成立以来,积极顺应医学发展和患者需求,各学科紧密配合、相互支撑、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了‘1+1+1>3’的效果。”李建义说,“我们将通力协作,瞄准学科前沿,紧抓临床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全力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共同打造省内一流、全国有名的消化中心,真正实现患者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