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是公平的这句话并不是事实。事实是,很多在历史上留下浓重墨彩的名人都做到了内外兼修。以下的这十位作家用独具一格的外在气质和文学代表作证明了这一切。不要误会——我们当然相信他们脑袋里的东西比起他们外在的性感更为重要,但如果作家的性感照可以代替明星偶像挂在人们的墙上,是不是一件为自我性感加分的事儿呢?
放诞不羁的男同典范杜鲁门·卡波特
1924年出生于新奥尔良,美国作家,著有多部经典文学作品。1966年,代表作《冷血》出版,仅两周即登上美国畅销书榜第一位,且雄踞一年之久,这部“非虚构小说”开创了文学创作的崭新形式。另有代表作《蒂凡尼的早餐》。
上榜理由:
幼年身世坎坷,11岁开始文学创作。1958年,成名作《蒂凡尼的早餐》问世,奠定了“战后一代最完美的作家”地位,并成功挤入美国的名流圈。卡波特的浮华社交生活,嗜酒嗜药嗜男人,与他的写作才华一样出名。出身阿拉巴马乡下的他,成名后最爱在纽约名利场悠游,左右逢源地穿行在名流间,应付大场面得心应手。卡波特一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嗜酒嗜药嗜男人,是的,卡波特也是一位公开出柜的男作家。
1984年8月25日,卡波特因用药过度,猝死于洛杉矶友人家中,留下这样一句话:“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谜一样的存在阿尔贝·加缪
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存在主义文学领军人物,“荒诞哲学”的代表。他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不幸遭遇车祸英年早逝,年仅47岁。《局外人》以一种客观记录式的“零度风格”,粗线条地描述了主人公默而索在荒缪世界中经历的种种荒缪之事,以及自身的荒诞体验。局外人并不是指默而索一个人,而是许多具有相同生活状态的人的代表,默而索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他的身上有着太多人的影子。
上榜理由:
加缪年少时就是美男,且是阿尔及利亚竞技大学队的门将,可惜18岁那年因为肺病终结了足球生涯。他曾说过这样的话:“只有通过足球,我才能了解人及人的灵魂”。
永不离手的香烟,精致得体的西装,再加上深邃而锐利的眼神,偶尔一个灿烂的笑容,让你心花开遍。他俊朗的外形兼具法国人的浪漫和阿尔及利亚的质朴情怀,抽烟思考的样子被奉为经典。衣着很有品,女人缘极佳。其文学和哲学方面的成就是二战后欧洲作家群的经典代表。据说,出车祸时,在他随身携带的提包里,还有一部没有完成的长篇小说手稿《第一个人》。时隔多年后,关于他的遗产和“神秘”的死亡依然让人猜测不已。
永不言败的硬汉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
1899年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美国记者和作家,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的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曾多次被搬上银幕。战争的残酷,人性对死亡的超越,都在此书中得到展现。
上榜理由:
他小时候就是爱动漫、爱听故事、爱角色扮演的小美男。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对缝纫感兴趣。他母亲说:“他常想为他爸爸缝件穿的衣物。他喜欢缝爸爸的裤子,有一条裤子是妈妈给他补着玩的。”他喜欢各种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
目睹过海明威风采的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奋德教授说:“海明威是条典型的美国硬汉,他身材结实、宽肩膀、头形端正、有深棕色的头发和小胡子。”作为硬汉,他不仅有空闲时间去荒野打猎捕鱼的兴趣爱好,而且还在年仅十八岁的时候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勇意大利银奖章。这大概上是我们能想象到的最有男子汉气概的事。再加上他的那句超有男人味的名言——“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老人与海》),很难找出比他更是男神的作家了。虽然他晚年的时候确实变得虎背熊腰,但谁说这样就不招人喜欢了?
流星般绚烂的天才诗人阿尔蒂尔·兰波
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无法被归类的天才诗人,创作时期仅在14至19岁,之后便停笔不作。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影响,成为了超现实主义诗歌鼻祖。《兰波作品全集》囊括了他的全部诗歌和部分书信、日记,是目前为止国内翻译出版的最完整的一部兰波作品全集。
上榜理由:
他被视为一位通灵者,“横空出世的一颗流星,转瞬寂灭”。他“看见了幻觉本身”,发明了“新的花、新的星、新的肉和新的语言”,成为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者;凭着通灵之心,他洞穿了世纪的苍茫与黑暗。他在诗歌中,揭示了残酷的真相,发现并创造了惊艳神奇的美。15岁那年,他就能以拉丁文写诗并赢得了很多奖赏。性格叛逆,屡次离家出走。后来,他开始酗酒,留长发,衣衫褴褛,依旧难掩国色。孤独、自负,眼神忧郁又桀骜不驯。著名象征主义诗人保尔·魏尔伦在读过他的作品《醉舟》之后,被他的诗才深深吸引。之后,魏尔伦便和这个17岁的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坠入爱河,成为了巴黎诗坛著名的同性情侣。
垮掉一代的精神领袖杰克·凯鲁亚克
1922年生于马萨诸塞州。美国小说家、艺术家、诗人,也是垮掉的一代中最有名的作家之一。《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宣言书,被奉为世俗的叛逆者与抗争者历久弥新的圣经。从六十年代起就轰动美国,是风靡世界各地的青年精神指引读物,也是历久弥新的美国文学经典。
上榜理由:
激情,任性,灵魂不羁,有着国王般的骄傲。“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享受在路上的感觉,风神潇洒。多次在美国和墨西哥漫游,一路吸毒、酗酒、偷窃、嫖娼、赌博、恋爱。1951年,他将自己的这些经历以及与同行者的谈话用打字机胡乱打在一个长达250尺的纸卷上,一行挨一行,没有留空格,也几乎没有标点符号。他认为,只有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然地”写下来,才能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任何修改都是伪装,都是真诚的丧失。乔伊斯·约翰逊说:“对于凯鲁亚克,写作是一场反抗虚无感和绝望感的战争,它们经常淹没他,无论他的生活看上去多么安稳。他曾经说,当他老了后,他绝不会感到厌倦,因为他可以捧读自己过去的所有冒险史。”
向“美”而生的毒舌王子奥斯卡·王尔德
英国著名文豪,集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童话作家等各种身份于一身。19世纪最富盛名的剧作家,与萧伯纳齐名。《道林·格雷的画像》的故事开始于美少年道林·格雷面对好友霍尔沃德为他画好的肖像时说的一句话——“如果我能够永葆青春,而让这幅画像去变老……我愿拿我的灵魂换青春!”
上榜理由:
1874年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学习,出版首本《诗集》后,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虽然年轻的王尔德还没有获得一个文学奖项,但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的他,在伦敦社交界已经小有名气,一些杂志甚至刊登着讽刺他的文章。王尔德因一度被指控为同性道德败坏者被判有罪,在瑞丁和本顿维尔监狱服了两年苦役。这两年,王尔德停止了戏剧创作,在狱中写下了诗作《瑞丁监狱之歌》和书信集《深渊书简》。近些年,他以“毒舌”而为人称道——“努力不过是无事可做的人的避难所。”“每次人们赞同我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一定错了。”“人生就是一件蠢事追着另一件蠢事而来,而爱情则是两个蠢东西追来追去。”
不朽的小科员弗朗茨·卡夫卡
1883年生于捷克布拉格,德语小说和短篇故事家,被评论家们认为是20世纪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变形记》囊括了卡夫卡所有中短篇小说,共计76篇,包括《变形记》、《在流放地》等脍炙人口的名篇。故事怪诞离奇,无确定的时间和地点,无前因后果,给人以梦幻、神秘、奇特的感觉。
上榜理由:
出生于中产阶级犹太家庭的卡夫卡总害怕别人发现他内心的狰狞,从而使人反感。但实际上,和他有过交际的人都认为他举止稳重又有风度。才华横溢的他,唯一的可挑剔之处是幽默感有些匮乏。据说他有一米八三那么高,能把一身朴素的衣服穿出帅气的感觉。眼睛长得很漂亮,清澈又深不见底。会骑马、善游泳,还是一名不错的划船手。周末时,卡夫卡还会亲手策划与朋友们进行远足活动。写作对于卡夫卡来说很重要,他认为写作是“一种祈祷的形式”。因此,写作时,对噪声非常敏感的卡夫卡首选在安静场所。
文学世界里的推理大神东野圭吾
1958年生于大阪市。日本推理小说作家。1985年以《放学后》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2006年代表作《嫌疑人X的献身》为他赢得了日本文学最高荣誉直木奖。
上榜理由:
一个喜欢滑雪和剑道的理工男,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电气工程系。率性的他在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工作和生活后,萌发了写作念头——“上班族的日子过得十分单调,所以很想给这样千篇一律的生活,来些不一样的刺激。其他目标的实现需要花钱,或是需要购买些道具,而小说则不同,只要有铅笔和纸,到哪里都能写。所以我就每天利用下班之后的时间开始写小说。”1986年成为专业作家,以写推理小说而闻名。相传,韩国警界都在东野奎吾作品中学习侦查技巧。在他眼里,人性的黑暗、世态的炎凉才是他在小说中真正想要诉说的,“这些东西是人类永远需要关注的命题。”他的思想极具魅力,他说:“所谓活着并不是单纯的呼吸,心脏跳动,也不是脑电波,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要能看见自己一路走来的脚印,并确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记,这才叫活着。”
自得其乐的优雅之士村上春树
1949年生于京都市。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著有《且听风吟》《1Q84》等,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在日本广受年轻人的欢迎,是日本最畅销的小说之一,在世界各地亦已先后推出了18种不同语言的译本。
上榜理由:
村上文风简洁、风趣、幽默,很性感。这里的性感,不是指女性丰乳肥臀式的外在性感,而是指秀外慧中式的由内而外散发的性感,展现出了欧美作家的轻盈基调。他热爱音乐和跑步,在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日日都坚持跑步,各色各样的思绪从心底涌起。村上先生每天的跑步基本安排在九点或十点工作结束之后,冬天早起跑步太冷,就在下午或者傍晚跑。夏天的话白天跑步太热,就在早晨凉爽的时候跑,然后再工作。这是随季节而定的。林少华说:“村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把这种孤独与无奈写成负面的东西,而是通过内在的心智操作使之升华为一种无不优雅的格调,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
文人世界里的武士三岛由纪夫
1925年生于东京市。日本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电影演员与日本民族主义者。1925年他的代表作《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发表后大受好评,获第八届读卖文学奖。
上榜理由:
出生刚满四十九天的三岛被祖母强行抱到自己的病房,开始了在重病缠身的祖母“监视”下的生活。与祖母之间的关系,使他过早地意识到死与性。他的童年极度缺少与男性的接触。然而,这样的三岛长大后却别有魅力。刚毅的面庞展现出他英雄神武的风范,他青年时因医生的误诊,被认为不适合参军。此后,他一直为不能上战场报效祖国而懊恼和羞愧。痛定思痛后,他开始疯狂的体能训练,拼命锻造自己的肉体。他会骑马、击剑,乘坐过超音速战机,是黑带空手道高手。他的写作风格也十分硬朗,他每一块肌肉的力量都灌注在了他的作品中。他在日本文坛享有盛誉,有人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他性好热闹,三教九流之辈无不结交,好美酒,嗜佳肴,高朋满座,列位无虚席,十足是一位花花公子。高兴的时候,在别人家中还会表演倒立。曾三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1968年当他得知诺奖得主是川端康成时,脸色铁青一言不发驾着自家跑车上高速公路奔驰数小时,显然未能得奖对他打击极深。于1970年11月25日切腹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