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文化:著名商号【一】
广升药店
山西省太谷县广升药店的前身是广盛药铺,约创办于明代嘉靖年间。广盛药铺原是到太谷县行医的某大夫开办,后被当地地主杜氏所侵吞。清朝嘉庆年间,药店改组,新增姚聚等人入股,药店遂更名为广升(聚记)药店。
广升药店出售的自制中成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在历史上很有名气,现在仍然驰名海内外。这两种药原来都是宫廷药品。据说龟龄集是明代方土向嘉靖皇帝进献的一种长生不老药,后由方士陶仲文的义子太谷县陶某将配方抄出,又经太谷药铺修改定名为龟龄集,从此流传于世。当然,说此药能长生不老纯属方土骗人。但此药确有增进人体新陈代谢,调整各部机能,加强血液循环,滋阳补肾作用,尤对年老体虚者疗效良好。定坤丹是专治妇女经血不调的中成药。清朝宫女一般是十五岁入宫,二十五岁才能出宫婚配。长期的宫禁生活,使大多数宫女精神忧郁,体力虚弱,身患经血不调之症。乾隆四年(1739),太医院集全国名医修《医宗金鉴》,同时拟出治疗宫女经血不调的药方,即定坤丹。但因此药方不能外传,故《医宗金鉴》未收入。后来,太谷籍监察御史孙某,因母病从太医院抄出此方。从此,定坤丹也流传于世。传说,咸丰二年(1853),太平天国派军北伐时,天王洪秀全曾命北伐军攻占山西后,要保护好生产龟龄集和定坤丹的太谷广升药店。后来,北伐军因孤军作战失败,天王关于保护好太谷广升药店的命令虽未能实行,但由此可见,广开药店出售的龟龄集和定坤丹影响之深远。
广升(聚记)药店从嘉庆年间改组后,到光绪初年是它的迅速发展时期。当时,汉口是川广药材的集散中心,怀庆(今河南沁阳)是生地、山药等药材的主要产区,广州是中西药品的进出口岸。广升(聚记)药店先后在汉口、怀庆、祁州(今河北安国)、禹州(今河南禹县)、广州等地设立了分店。同时,自制销售的丸散膏丹也发展到十多种,如治霍乱的“麝雄丸”、治时疫的“玉枢丹”等均负盛名,销售颇佳。至于龟龄集、定坤丹则更是该店生财的灵丹妙药,尽管这两种药当时产量较低,龟龄集年产仅500瓶,定坤丹年产仅 300盒,但因价格奇昂,每瓶(盒)平均需银2两左右,使该店收益不小。
光绪四年(1878),广升(聚记)药店又进行了一次改组,药店更名为广升蔚,资方包括杜、段、申氏等,而药店实权被段氏所掌握。
光绪十一年(1885),广升蔚店的资方内部产生矛盾,又进行了第三次改组。申氏带领七家股东退出广升蔚,另组成广升(远记)药店,或称广升远药店。从此,两广升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广升远首任经理申守常,精明强干,药店在他的主持下发展很快。雄厚的资本是经商的物质基础,申氏首先设法广为吸收游资,扩充药店资本。接着,积极向外扩展,开设分店,如在营口、济南、重庆、烟台等地也都设立了分店。此外,积极扩大龟龄集、定坤丹的销售市场,使这两种药的销售地区由原来的山西、河北、河南、广东等地,又扩大到东北、西南各省和南洋一带。有人估计,广升远从成立到1930年,盈利在70万银两以上。 但是,广升蔚却与广升远相反,由于经营不善,每况愈下。光绪三十三年(1907),吸收太谷巨绅孟广誉入股资金九千两,又将店名改为广升誉。但药店经营并未改善,仍然连年亏损。1918年广升誉再次改组,更名为广升誉(正记)药店。终因经营不力,与广升远相比,营业一直处于劣势。
晋商文化:著名商号【二】
六必居酱园店
六必居酱园店设在北京,相传创自明朝中叶,挂在六必居店内的金字大匾,相传是明朝大学上严嵩题写。六必居原是山西临汾西社村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开办的小店铺,专卖柴米油盐。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赵氏兄弟的小店铺,因为不卖茶,就起名六必居。
六必居最出名的是它的酱菜,它也是北京酱园中历史最久、声誉最显著的一家。六必居有十二种传统产品,它们是:稀黄酱、铺淋酱油、甜酱萝卜、甜酱黄瓜、甜酱甘螺、甜酱黑菜、甜酱仓瓜、甜酱姜芽、甜酱八宝荣、甜酱什香菜、甜酱瓜、白糖蒜。这些产品色泽鲜亮,酱味浓郁,脆嫩清香,咸甜适度。六必居的酱菜所以出名,与它选料精细、制作严格分不开。六必居酱菜的原料,都有固定的产地。六必居自制黄酱和甜白酱,其黄豆选自河北丰润县马驹桥和通州永乐店,这两个地方的黄豆饱满、色黄、油性大。白面选自京西涞水县,为一等小麦,这种小麦粘性大,六必居自行加工成细白面,这种白面适宜制甜面酱。六必居制作酱菜,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一切规程,由掌作一人总负责。
比如酱的制作,先把豆子泡透蒸了,拌上白面,在碾子上压,再放到模子里,垫上布用脚踩10——15天,然后拉成三条,剁成块,放到架子上码好,用席子封严,让其发酵。在发酵后期,还要不断用刷子刷去酱料上的白毛。经过21天,酱料才能发好。正是这种严格的操作规程,保证了六必居酱菜的质量。
六必居在经营管理上也有一套办法。六必居几百年的经营经验,有一条是任何人不准超支或长支店内资金,对外经营也不欠债。六必居还规定,店内不用三爷(即少爷、姑爷和舅爷),前店柜台人多是山西临汾、襄汾县人。由于六必居经营有方,酱菜制作保证质量,特别重视商品的社会信誉,因而尽管饱经沧桑,却历久不衰,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信誉。
晋商文化:著名商号【三】
协同庆票号
该号财东是榆次聂店王家和平遥县王智村米家,咸丰六年(1856)创立于平遥南大街。协同庆票号最初资本仅3万6千两,而先已开办之大票号资本少则十几万两,多则二十几万两。尽管如此,协同庆且“以区区万金,崛起于咸丰末叶”。著名票号商李宏龄认为:这是因为“得人独胜者,厥惟协同庆一业”。
原来协同庆之成立系两位青年干才推动之结果。先是刘庆和(字肃斋),因家贫,15岁辍学就商,曾在蔚泰厚票号学汇兑,后因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江南大乱,各票号纷纷撒庄和裁减人员,刘便与同号好友孟子元离开蔚泰厚票号,并决心不再甘居人下,而另立门户。他们先经人介绍找到榆次聂店村富商王家,王家主持家务的王栋正愁办票号无合适人选,一见他俩曾在著名的蔚泰厚票号做过事,熟悉票号业务,是个人才,立即聘用刘、孟二人,由王氏联合平遥县王智村米家,二家共同投资办起了协同庆票号。王、米二家见刘、孟年轻,怕难当重任,乃请年长的陈谦安出任经理,刘、孟相助,刘、孟只好以忍为上,以图来日。陈老成持重,但缺乏魄力,主持号事二年余,票号业务平平,盈余不大。不久,陈去世,刘、孟得受重任。时孟年近不惑,财东以孟年长,先请孟任经理。孟为人开明豁达,知人善任,重视选拔人才,除刘为契友外,如陈子弼、雷文山、梁廷绍、温仲献、张星斋、雷润堂等,皆为干才。特别是对赵厚田,孟一见倾折,拔之寒素,予以重任而不疑。后来,赵冒险姑苏,急难兰州,奔波于成都、重庆二十余年,能使全局营业一直发达,皆赖赵氏之力。“得人者昌,政界固然,商界何独不然”!协同庆在孟氏的苦心经营下,日益兴隆。大局甫定,惜孟氏积劳病故,木克坐观其成。继任者刘肃斋,其人工心计,善运筹,凡孟所布置一仍其旧,营业发达,与年俱进,独以四川为最。赵厚田往来于成渝,酌盈济虚,信用特著。蜀中富豪几以该号为储畜府库。但刘之用人,以视孟之知人善任相去甚远,又以赵厚田能力过人,性情刚直,病其不附己,未免对赵稍有芥蒂,但还是以振兴协同庆在川票号的大局为重,起而用之,蜀地之业务,与赵推心置腹。由此看来,王、米二位财东对刘庆和的任用,也不失为知人善任。
光绪十六年(1890),刘去世。时协同庆票号资望相当者颇不乏人,但财东独致电赵厚田,授以全权,出任总经理。此时协同庆已开业30多年,在北京、天津、张家口、开封、西安、上海、汉口、长沙、福州、厦门等31处设有分号。分号林立,伙友众多,且遍布各商埠,难免积弊丛生。赵上任后,首先裁节浮靡,滥竽充数者悉罢免,是人材者举而用之。不徇情不蔽贤。赵平时好读史鉴,每论古今中外兴亡之得失,辄中窍要。时中日纠纷迭起,赵尝谓:“国家粉饰,承平海疆,不久恐有事,决意举闽、粤各庄先行撤回,连号之不能自立者,亦拟分期裁撤,以免唇亡齿寒。”光绪十九年(1893)冬月赵一病不起。不数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赵之忧深虑远,绝非偶然。赵氏去世后,财东王氏见协同庆日趋败落,赶忙抽走资本,另谋生财之道去了。协同庆成米氏一家独股。协同庆执事继起者,大率按部就班,已非应变之材。故不到十年,一误于连号之牵掣,再误干大肆铺张,号规难振,人心溃散,轰轰烈烈之事业竟一落千丈。辛亥革命爆发,协同庆各地分号经理伙计看大势已去,一个个趁机席卷而逃。所剩无几的财产也遭到乱兵抢劫。接着,一批批债主从各地涌到平遥总号,坐索存款。时财东米氏当家的人称“米七少”,被债主告到平遥县衙门。米先已得到风信,便携带其母潜逃到介休北辛武村冀家躲藏起来。冀家“笃信堂”当家的冀师曾与米七少系表兄弟,米氏寄人篱下,恶习不改,仍挥霍无度,吸食鸦片,只靠变卖财产维持,不久将祖上遗产变卖一空,就连豪华一时的楼阁院庭也拆卖成一片废墟。米七少与其母最后都在穷困中死去。股东王家,从票号抽出资本后,改为投资盐业、烟铺、杂货等,但无奈其后人不争气,无不染上吸毒嗜好,只有靠变卖家产为生,王氏最后一代当家人王奇,最后竟沦为乞丐,饿死街头。李宏龄对协同庆之盛衰感慨地说:“统观始末,其成败得失,皆系乎人,人存则举,人亡则废,凡事皆然。”
晋商文化:著名商号【四】
合盛元票号
原为茶庄,道光十七年(1837)改为票号,财东是祁县荣任堡郭源逢和祁县城关张廷将(大盛魁商号创办人张杰后裔)。合盛元最初股金白银为六万两,总号设在祁县城内西大街西廉巷。首任经理梁寿昌,先后在北京、天津、太原、奉天(沈阳)、营口、安东(丹东)、西安、开封、上海、安庆、汉口等城市设庄。随着业务的发展,股金发展到10万银两。到19世纪80年代后又发展到5O万两,公积金650万两,加上吸收的存款,周转资金可达1OOO万两。
合盛元票号的发展,该号后期的财东郭嵘、经理贺洪如等立下了汗马功劳。甲午战争(1894)爆发,东北局势混乱,票号业务受损。郭嵘、贺洪如慧眼识英才,委派年仅18岁的申树楷(字培植,1875年出生,祁县申村人)任东北营口分号经理。申氏力挽狂澜,使营口票号转危为安,重振业务,并进而以营口为基地,不仅在东北与日商、俄商竞争,而且还抓紧时机向国外发展。
光绪二十二年(1896)合盛元票号在安东(丹东)设立分庄后,又在被俄国势力控制的朝鲜新义州设立了代办所,开始了国际汇兑业务。光绪二十六年(1900)新义州代办所改称合盛元支庄。光绪三十年(1904)日俄爆发战争。次年,俄国战败被迫放弃在朝鲜的特权,并与日本在东北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合盛元票号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先后在四平、哈尔滨、齐齐哈尔、黑河等地设立了分庄,并进而向日本本土发展。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日本神户设立了合盛元神户支行。
合盛元票号不仅为留学生汇兑学杂费,还对海外侨胞给予汇兑等照顾和优待。
这里应指出,合盛元票号不惧风险,远渡重洋,设立支庄,开创了我国金融机构向海外设庄的新纪元。
合盛元票号在贺洪如、申树楷等的积极带领下,经过全体同仁的努力,业务日益繁盛,仅光绪三十三、三十四年(1907、1908),全年汇兑总额就在2000万元以上。即使在甲午战争后到辛亥革命前的逆境中,仍然得以发展,每次帐期分红利每股最多达 14000银两,少者也有8000银两。清王朝垮台后,军阀混战,山西票号损失惨重,纷纷倒闭,合盛元也未能幸免,终于在1914年宣告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