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金融市场所对应的基本面可由大事件来归纳,一是大面积通胀,二是俄乌旷日持久的冲突。由现在情况看,前者已出现了一些转机,但后者暂无转好迹象。就中国来说,2022年末防疫政策已出现了明显优化。A股有望于2023年二季度或下半年迎来“恢复性行情”。
2022年疫情持续整年,首季俄乌冲突爆发,且之后演变成旷日持久的对抗,这就使得全球供应链继续扭曲,能源、粮食等上涨使全球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
俄乌冲突只是通胀加剧次要原因,最主要原因还是美国刺激政策力度太大。2021年初拜登政府上台,执行的是罗斯福那套,简单说就是“大政府”,与“小政府”里根经济学那套完全相反。
通胀危机尚未远离
拜登政府上任不久签署了数万亿经济刺激法案,具体包括:用于新冠纾困的1.9万亿美元,用于基建的2万亿美元“美国工作计划”,用于医保等福利的1.8万亿美元的“美国家庭计划”。据相关机构测算,如果拜登措施全部落地,金额会达到美国GDP三成左右。
美联储也作出配合,开启了一系列宽松政策,比如启用了无限QE、新融资计划、二级市场信贷便利工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便利(MMLF)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很明显,央行上述行为叠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共同推高了通胀。
因通胀压力,2021年11月美国即开启“量化紧缩(Taper)”,2022年以来美国频繁加息,基本上已不再参考经济增长数据了。美国年内已经加息了7次,累计加息4.25个百分点。其余发达经济体央行中除日本少数国家外,大多也进行类似加息。
虽然主要经济体不断加息,但通胀压力始终存在,甚至部分国家通胀数字仍然高得离奇,比如英国之类。不过,经济龙头美国的通胀数字于四季度已初现缓解迹象。
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美国10月CPI同比增长7.7%,低于之前峰值8.3%。到了12月1日,美国又公布了显著弱于预期的11月个人消费物价指数(PCE),至此美国通胀“开始回落”这一市场预期进一步坐实。12月13日,美国公布的11月CPI同比涨7.1%,进一步回落,且弱于预期的7.3%。
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政策声明中暗示2023年可能不会转为降息,这显得略微强硬。不过,市场其实并不太相信美联储的言论,这由当天美债收益率下跌也可以看出。
包括通胀数据在内的种种迹象显示,美联储加息进程可能步入收尾阶段,如果不出意外,美国本轮加息周期将呈“橄榄形”,即加息的两头幅度小,中间加息幅度高。美联储加息可能还有一二次,幅度或降至每次25个基点,且大概率会在美国年中结束加息周期,其后便进入观察阶段,然后并不能完全排除在2023年末就转入降息的可能。
虽然通胀有回落迹象,但绝对值仍然相当高,所以投资者在任何时候对通胀都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当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数据均进入剧烈下降的后半程,才能确信这波通胀危机已彻底远离。
全球股市延续调整
有道是“通胀无牛市”,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美股年初起即开始下跌,全球滞胀气氛很浓。美股最近两个月有所反弹,这主要与通胀数据弱于预期相关,因这使加息预期弱化。
股市反映的是上市公司业绩预期,而当衰退威胁始终存在的当下,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前景堪虑,故股市大概率也只是反弹,难以反转。
美股本轮跌势已沦为技术上的熊市,虽然深跌后有些反弹,但由历史经验看熊市的调整时间也大概率未到,故投资者还需提防美股2023年进一步杀跌。
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美股共经历过16次熊市,平均持续时间是17.4个月。股市进入熊市是与内外经济、政治等多重复杂因素相关,绝非几个简单政策就能扭转的,比如不可能仅凭与几个国家签几项贸易协议就能扭转的,不可能仅因加税或减税就能解决,同样不可能因加息或减息就解决,因为这是结构性问题,非数量型政策能解决。
结构性问题只能通过结构性变革解决,比如出现类似蒸汽机、计算机、互联网那样的重大突破,使劳动生产率断层式飞跃。如果没有结构性重大变化,经济或股市多半只能通过充分下跌或调整来自然缓解。12月中旬,美国在实验室突破核聚变某一关键技术,但离真正商业化显然还极远。
至于欧洲,衰退惯性有可能更大。2008年以来欧洲经济本来就恢复乏力,这几年遇上了新冠,还没缓过来就又遇上了俄乌冲突,粮食尤其是燃料这些生活必需品价格因冲突而暴涨,民众苦不堪言。
欧洲有巨大福利负担,法、意、德这三大欧元区经济体的福利支出都占GDP接近三成,欧元区及欧盟之外的英国稍好些,但也超过二成。上述许多欧洲国家福利支出相当庞大,更重要是雷打不动,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经济一直没很好恢复的重要原因。
简单说,因为开支大且刚性,故政府实际上没有办法给企业与个人大幅度减税,比如最近英国甚至还加了税。当通胀削弱了民众实际购买力时,这个时候没办法通过降税等手法减轻民众负担时,那么就意味着整体社会消费多半就会萧条。
日本等经济体情况也许更糟,不过日本经济疲弱其实是常态,故对市场预期影响不大。
就我国情况看,除了疫情这一非常规影响因素外,经济基本面与主要发达经济体大不相同,中国产业链最全,即使当全球面临最严重通胀时,我们中国的通胀仍相当可控。
经济增速可以期待
受疫情及经济疲弱影响,A股2022年以调整为主,5月、6月有波反弹,但7月起又跌,到11月起A股展开一波上涨,迄今该涨势仍在延续。如果细看基本面,这波反弹也许与之前反弹不同,应有机会演变为稍大的行情。
支持A股上涨的信号是疫情防控优化“新10条”,这种情况下国内外看好A股的资金骤增,人民币汇率也大幅回升。除此之外,房地产政策变化也带来一些支撑,比如支持房地产市场“金融16条”出台,但这个只是辅助支撑,关键还在防疫方面。
由多国这两年防疫经验看,其经济都有个先受抑再反弹的过程,多数经济体经济呈波动性或螺旋型上升状,起初阶段相对艰辛,通常会持续半年左右,其后经济恢复才显得相对顺畅。当然也有些例外,比如也有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始终积弱不振,只是这未必就全与疫情因素相关了,也与全球性大通胀及随之而来的被迫紧缩相关。
考虑到冬、春季疫情本身就易反复,至少在起初几个月经济及股市都会产生些反复,A股12月中旬的回落正反映了该反复性,投资者应特别注意这点。
如果2023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仅小幅回升,下半年随着疫情进入扫尾阶段,我国经济有望报复性反弹,这样最快2023年二季度或最晚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很可能恢复至潜在增长水平,股市的上涨也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