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狂赚900多亿的科兴疫苗,大家都熟悉吧,但是你知道吗?这家公司的股权之争,都可以拍一部电视剧了,什么抢公章、拉电闸,甚至还自爆行贿!具体咋回事呢?
故事还得从潘爱华、尹卫东这两位科兴创始人说起。
潘爱华,潘总,主业北大教授,副业是带着手底下的未名集团,做生物医药的产业投资。
尹卫东,小尹,基层出身,半辈子都在和疫苗打交道,他创办的唐山怡安,正处于甲肝疫苗研发的初期阶段,起步艰难,资金紧缺。
左为潘爱华 右为尹卫东
这俩人,一个有钱、一个有项目,一拍即合,在2001年成立了专攻疫苗生产的北京科兴。
潘总的未名集团出资5100万,小尹的唐山怡安用疫苗当做股本,技术入股2400万,再加上新加坡外资投的2500万,三方构成了51%:24%:25%的股权结构。
所以这时北京科兴是掌控在潘总手里的。
2002年甲肝疫苗的成功,让北京科兴一战成名,赚到了第一桶金。
但随后的疫苗研发之路就没那么顺利了,要么失败,要么还没研发出来,流感啥的就已经结束了。
这么玩下去,钱都打水漂了!
所以为了给公司续命,拿到更多的研发资金,北京科兴决定去美国上市。
但问题是,北京科兴的第一大股东——未名集团,是北京大学三大产业集团之一,有国资背景,不符合纳斯达克的上市标准。
潘尹兄弟俩开始商量了
小尹:大哥,公司没法上市咋整啊?
潘总:难整啊,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一大股东的位置让给你吧。
小尹:公司说到底还是大哥的,这样,以后公司还是大哥说了算,你有一票否决权。另外,董事会五个席位中,大哥的未名可以提名3个人,怎么样?
潘总:行,就这么办!
于是,一番股权操作下来,潘总让位,成了北京科兴的小股东,持股26.09%。
小尹也不是直接就把剩下的股权拿走了,而是成立了科兴控股(香港)公司,通过香港科兴拿到北京科兴73.91%的股权。
问题来了,你说在美国上市的是北京科兴还是香港科兴呢?
诶,都不是!最后上市的是科兴生物(SVA)这家新公司。总结起来就是个套娃过程,科兴生物通过香港科兴,实际控股了北京科兴。
不过科兴生物呢,小尹本人也只占股百分之10点多,大头都被外资占去了。
上市头几年,潘总和小尹明面儿上的关系还不错,但在2015年,兄弟俩突然撕破脸,反目成仇了!这又是咋了?
原来科兴生物在美国上市了十几年,股价和成交量一直都很低,市值也只有三、四亿美元。小尹就不服气了,他觉得这股价跟实际经营情况严重脱节,科兴被美国人低估了。
2015年那会儿不是迎来了中概股私有化浪潮么,小尹也想把科兴私有化,重回A股,进而拿到更高的市值。
潘总一看,这机会不来了吗?退市私有化就是他重新掌控科兴的大好时机啊。
但小尹也不傻,当然也清楚,通过退市私有化,拿回股东手上的股份,就能成为科兴的第一大股东,进而掌控科兴。
于是从2015开始,兄弟俩轮番斗法,争夺股权。
潘总和小尹各自组了一个买方团,股东内部都开始拉帮结派。
你出价6块,我就出7块,你出7块,我就出8块.....争到最后,双方坐下来谈判,也没把私有化这事儿谈拢。
软的不行,双方就开始来硬的了。
潘总罢免了小尹的总经理,小尹废掉潘总的董事长,还有什么相互举报呀,挂失公章啊,拉闸断电啊,甚至还有潘总带领二十名壮汉,来北京科兴办公室抢夺重要资料的戏码!这些在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狗血剧情,都给你来了一遍。
俩人就这么闹着,直到新冠病毒来袭,双方才勉强休战。
是携手一起造疫苗了吗?不,小尹出了一个狠招,直接把潘总彻底排除在外了。
当年科兴生物上市时,小尹留了一手,以研发疫苗的名义,又在成立了科兴中维,这家公司也是由香港科兴控股的,但跟未名集团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潘总那会儿也没想到以后会闹掰,他的未名就没掺和进去。
闹掰后潘总又想着,控制了北京科兴,就能控制科兴整个上市主体。
没想到,小尹在开发新冠疫苗时另起炉灶,直接以科兴中维作为开发主体,跳开了潘总的“未名系”!
这不,去年11月,潘总就把小尹、科兴中维等等告上了法庭,说小尹把北京科兴的各类人才、技术、设备,都转移到了科兴中维,用来研发新冠疫苗,半年就赚了五百亿,给北京科兴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等等。
不过这个官司还没开庭,潘总的未名集团就因为18年拉闸断电的事儿,被判罚要先赔偿北京科兴1500多万。
总之看下来,科兴的股权争斗远远没有结束,尹卫东和潘爱华这对昔日携手又翻脸的老朋友,还有不少仗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