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O2O项目“燃健身”和入驻其平台的市隐晓居发生了款项纠纷,双方各执一词,由此揭开了一直藏匿在服务项目下的刷单原罪。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9月22日晚间,一篇名为《讨伐燃健身这个不良公司,还我22万元财产!求转发,伸张正义!》的文章在互联网圈子里广泛传播。讨伐燃健身的一方是市隐晓居瑜伽舍的负责人刘志毅,一家北京的连锁瑜伽机构,主要的讨伐内容是,燃健身工作人员要求其刷单让“数据好看”,但是过后却翻脸不认人,并扣押其本金和补贴共计22.03万元。
随后发布了声明,表示“我们绝不可能、也从未有过任何有关‘无理克扣商家课程款项’的行为。”认为市隐晓居的行为是“造谣污蔑”,并表示已经“完全证据链已由公司法务采信,我们正在使用法律渠道来维护我们权益。”
事情还没有结果,然而在这表象之下,我们看到的是O2O风潮下的刷单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刷单真是O2O界的毒瘤
时下最火热的O2O类服务应用几乎都陷入过刷单困境,笔者在使用Uber和嘀嘀快车时均遭遇过司机要求乘客帮助刷单的情况,他们表示这可以让他们获得额外的补贴。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应用为了杜绝刷单,还专门开辟举报通道,希望用户可以贡献力量,帮助平台肃清刷单商家,刷单问题已经成为O2O界名符其实的毒瘤。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就曾表示,从市场竞争的结果倒推,一家互联网企业要成功,就要不计成本的获取客户,并教育用户(让用户保持使用频率),这时正常获客就显得太慢,补贴用户成为O2O时代的主要模式。刷单也就应运而生,但是O2O刷单赚的是O2O企业的钱,这个钱本来是对用户的补贴,获取客户并保持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刷单对O2O企业来说,可能会有一些好处,如提高交易量等数据表现,但更多的是坏处,刷单客赚的越多,就意味着O2O企业花了钱并没有达到效果。从逻辑上讲,刷单客是O2O企业的敌人而不是朋友。
很多不差钱的大公司在开拓市场时都遭遇过刷单,有人预估Uber在华每日订单量其中有30%至40%的订单是刷单,每天Uber在中国光被刷走的金额都超过千万。
刷单让O2O公司进入奇怪发展模式
刷单似已成为O2O圈里一张秘而不宣的遮羞布,投资人喜闻乐见,创业者假装看不见,刷单客历历可见。所有人在这个真实的谎言里自得其乐,浑然不觉身后面临的巨大危险。继投资人口口声声说不再看故事之后,看数据成了O2O创业者们孜孜不倦追求的话题。可惜大家心知肚明,在这个"亲身经历"都能造假的年代,造个虚假数据算什么难事?
初小创公司吃不消
当然这些公司也会规则和技术并用,来防止这种刷单行为,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往往平台技术的更新比不上刷单技术的更新。
不过相比下,初创型的小公司是吃不消这样刷单的。在中国法治和信用环境缺失的状态下,商户刷单行为的违法、失信成本很低,就算被一个平台清退了,还能转投下一个平台,如果同行可以联合起来,对这样的商家说不,那么势必加大他们的失信成本,真正让良币驱逐劣币。
刷单一直是O2O跑马圈地时期被反复诟病的一条原罪,此次燃健身和市隐晓居之间的纠纷不是开始,也不会是结束,又有多少创业公司死在了烧钱刷单的路上。
刷单客难敌诱惑
在数据造假的下水道里,"刷单"在黑暗的地底下肆无忌惮地成长。它变成一项专职工作,甚至形成一条产业链。这里有培训,有职业的刷单客,还有月入数万的灰色收入。
饿了么:月入数万,和老板分成
外卖刷单,应该是是用户们最深痛恶绝的数据造假行为。消费者在不清楚这些商家资质时,大多依靠其他消费者对于商家的评价进行判断,主要查阅、比较配送时间、菜品味道等。
O姐曾经留心过一家餐馆,这家号称送餐只要23分钟的餐馆底下的评论两极分化,充斥着大量"10分钟、20分钟送达"的信息,以及一小部分淹没在评论里"70分钟、90分钟送达"的差评。
当O姐来到这家餐馆,发现店里并没有什么人出去配送,但是随手一刷餐厅评价,页面上又弹出了几个"10分钟送达"的五星好评。再看看账号,总是那么些人。别告诉我他们天天能吃好几顿外卖,对亲妈也没这么追捧吧。
根据媒体采访资料,一位外卖刷单客坦承"1部手机每天大约可刷70元(含平台补贴),20部手机每天就是1400元左右,因此每个月能刷4.2万元。这笔收入和面馆老板对半分成。"
Uber:刷单刷出一辆宝马X5
专车刷单,应该是行业内曝光量最多的一个"造数据"话题。在专车软件起步阶段,招募车主曾是业务开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吸引更多的司机入驻自家的专车平台?以Uber、滴滴为首的专车巨头所谓的"浑身解数"无外乎烧钱二字。
你接单,我补贴。他补3倍,我就补4倍。你融资7亿,我就融10亿。补来补去,还不知道各家抢占份额是否已经成功,反正专车司机已经赚钵满盆盈了。
两部手机,或者两个好友,或者一个软件,又或者一个职业刷单客。你下单,我接单。你在家,我也不出门。交易成了,补贴进账。
曾有媒体爆出,"Uber在中国至少有20万个虚假的司机账号被用于刷单,30%-40%甚至更高比例的订单是虚假司机制造的虚假订单。"
有段时间,O姐的好朋友突然说要辞了工作去当全职专车司机。追问之下,原来他公司同事家里人靠当Uber司机,自己动手当刷单客赚取平台补贴,刷出了一辆宝马X5。
一亩田:每十万交易额返利200元
打着"改变中国农业、实现农产品(000061,股吧)交易互联网+"的一亩田最近常处在风口浪尖之处,不仅深陷造假话题,关于刷单的事实也得到了大量一线员工的证实。
"每天3亿的流水量的数据大多数是靠我们一线员工自己刷出来的。"
在一线员工看来,一亩田为了有华丽的数据来吸引风投的钱,根本不顾市场需求,对每个县、每个门店大到上亿、小到上百万的流水任务太荒唐。
想要完成这任务,一线员工只能化身刷单客:两部手机,拿自己的钱通过一亩田的线上交易从这一部手机转移到另一部手机。最后自己的钱一分没少,但是一亩田的平台上已经有了这笔钱的交易数据。
另一方面,平台的返利活动也让刷单客荷包膨胀。根据一亩田的游戏规则,每十万的交易额可以返利200元。这些返利,最后也只是落入刷单客的口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