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4个多月,创维核心子公司再度换帅。
内部一份红头文件显示,创维-RGB电子(彩电公司)总裁一职,由集团行政总裁施驰兼任,担任执行班子负责人;原总裁李坚,则改任副总裁。
12月15日,创维内部人士,向《21CBR》记者证实消息属实。
新的管制架构下,创维-RGB董事长仍为王志国,其角色将协助总裁施驰工作。
“这是一个有趣的安排。”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分析说,这一战术布置,体现创维决策层仍视彩电为关键。
创维掌门人林劲,正努力提振这一起家业务的状况。
重臣掌舵
创维-RGB由彩电事业本部演化而来,向来是创维的营收重镇,控股创维数字、酷开网络、创维光伏等多家实体。
RGB主营多媒体业务板块,1-9月,该板块营收169.77亿元,总营收占比为44.19%,不妙的是,收入同比下滑13.7%。
7月,38岁的林劲子承父业,接过集团董事长一职。创维-RGB也同步启动调整,掌舵4年的王志国不再兼任总裁,改由李坚担任。
李坚掌管集团的光电科技、照明电器、半导体显示等子公司,涉及电视产品线的OLED技术研发。
据“华尔街科技眼”报道,创维集团实行总裁负责制,总裁对公司有更直接的控制权。
不料,王志国、李坚组合未维持多久,总裁一职再生变。
内部文件显示,新的人事调整发生在12月12日,签发者正是新任一把手施驰本人。
施驰现年51岁,他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于2000年加入创维,是创维数字创始团队核心成员。
今年3月,施驰获得委任,升任集团行政执行总裁,成为林劲的左膀右臂。
按照内部文件,施驰兼管彩电公司,将直接领导一个8人的执行团队,得到王志国、李坚等人的协助。
刘步尘认为,王志国等熟悉创维电视业务,理解电视技术和趋势,集团要强化电视业务,仍然需要其专业能力。王本人能力很强,创立酷开电视时,劳苦功高。
家电产业观察人士洪仕斌认为,彩电业已进入滞涨期,施驰有浓厚的技术背景,可能会有新思路。
“求变只有两条路,一是技术突破,一条是转型升级。打造技术型的高管团队,对创维而言是好事。”洪仕斌说。
改革提速
林劲做此安排,或与业务当下的处境有关。
创维的多媒体业务,主要部分为智能电视系统、酷开系统的互联网增值服务等。
1-9月,创维的智能电视系统产品大幅下滑,国内市场营收69.8亿元,同比下降 21.8%;海外市场营收61.37亿元,同比下降15.7%。
酷开系统的互联网增值服务上,同期营收9.88亿元,同比仅小幅增加0.58亿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刘步尘认为,除了行业下行之外,部分或源于创维电视的策略偏保守。
“今年世界杯,海信和TCL都有大力度的推广活动,创维没有。”他举例说。
整体来说,过去一年,创维彩电的市占率保持稳定。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今年11月,在彩电线下与线上市场,创维的市占率(按照零售额计)分别为18.3%、11.4%,位居市场第二、第四。
对比去年同期,创维份额甚至有所微增,然而,与海信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今年3月,时任集团董事会主席赖伟德就提到,必须抓好改革工作,增强彩电公司组织活力,要求当时新上任的执行团队直面占有率下降的困境,振兴彩电业务。
“要认真按照集团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抓紧推出并实施公司管理职能机构和研发、制造、国内外销售等体制改革方案。”
赖伟德明确,彩电业务应加快新一代显示技术的应用、加快发展商显业务、加快海外基地建设的战略。
施驰的赴任,或有助统合资源,加速业务线的改革。
事实上,由集团总裁兼任彩电公司一把手,在创维不乏先例。
据说,过往集团CEO张学斌、杨东文、刘棠枝等人,同样兼职过创维-RGB的重要职位。
集中力量
对于接班人林劲而言,安排核心高管掌舵,稳住彩电公司基本盘,格外重要。
其父黄宏生涉足业务非常多元,创维旗下现有多媒体、智能系统技术、智能电器、新能源、现代服务业五大业务。
这两年,创维一大收获,在于新能源业务。
创维光伏主要从事光伏电站项目开发、建设和运维,1-9月,其业务体量78.21亿元,同比大涨257.1%。
黄公开提出,未来可拆分10家上市公司,每家公司目标百亿规模。
林劲年中走马上任,首先要完成已规划的新三年目标:到2024年,集团营收目标为1000亿人民币。
愿景宏大,也有隐患。
以智能电器业务为例,其实是创维的白电业务,有空调、冰箱、洗衣机、厨电等多种品类。1-9月,业务体量仅35亿左右,市场份额多数在10名开外,行业格局稳定,天花板相当明显。
创维一度想分拆智能电器业务,赴创业板IPO,结果也被迫中止。
稍有不慎,弱势板块可能成为财务上的拖累。
现在,彩电为主的多媒体业务,创维尚在第一梯队,也遭遇挫折。
创维曾经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发展OLED技术,它是中国首家、全球第二家具备OBM(即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能力的电视厂商,其在OLED电视市场的整体占有率也始终领先。
不过,OLED技术在中国的进展,未如预期。
“国外的家电技术逐步向医疗器械、新能源等领域倾斜,只有在技术上加大投入,家电企业才可能突破瓶颈,形成新增长极。”洪仕斌说。
对于转型中的创维而言,寻求突围的前提,可能首先要适度聚焦,稳住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