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创业,陈佳烁就栽了。
那是2015年,他刚从学校毕业。面对滚滚而来的互联网大潮,这个潮汕后生仔琢磨着把自家的陶瓷生意也送上网试试。
陈佳烁构想得很美,但父亲对此不以为意。
陈爸懂陶瓷,是个摸爬滚打将近30年的老江湖。在陶瓷重镇潮州,他见惯了外贸营生。相比于接一回干一回的出海大单,所谓的“电商”不仅单小,而且占库存,销售压力太重,唯一的好处似乎只剩时髦。
电子商务时代
但时髦的陈佳烁不这么想。
他安排工厂出了一批货,偷偷摸摸地开启了头一遭创业,打算神不知鬼不觉地一展宏图。然而很快,事情变得不妙起来。
刚毕业的陈佳烁经验不足,对陶瓷的风格和款式判断出错,结果真如父亲说的那般吃了苦头——为了给电商备货,手里积压的产品一度突破了百万量级……
紧接着就是急刹车,怒火中烧的陈爸给电商生意判了死刑。陈佳烁也告别了诱人的互联网,回头去做本土的线下市场。
彼时无人知晓,这次滑铁卢并非结局,而是一场巨变的序幕。
连这个挨了骂的年轻人自己也想不到,他会在不远的未来打破父辈30年的销售记录。
成为“潮汕合伙人”
陶瓷影响了不止一代潮州人。
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潮州陶瓷有着漫长到难以估量的历史源流。先民手中握有最初的陶器,从新石器时代埋下种子。烧制瓷器的起源则可追溯到唐,灰白胎质的青瓷顺着长河的另一端飘摇而下。
传承的盛名、工业的技艺、别样的文化,很难说哪一样才是这门艺术的核心。但可以确定的是,从古至今,数不清的潮州人与之交扣在一起,陈佳烁的父亲便是其中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潮州当地的陶瓷产业顺势腾飞,一路高歌猛进。90年代,潮州成长为中国陶瓷最重要的出口基地之一,仿佛复现了千百年前的光景,让人追忆起“海上丝绸之路”那举足轻重的潮州窑。
陈爸也正是在90年代人了行,进了一家陶瓷作坊干活。
他从业务员做起,一边跑业务一边摸索门路,后来打定主意自立门户,再一步步壮大为当地最大的陶瓷工厂之一。听上去,陈爸的创业史可比儿子靠谱得多。
但即使老道如他,也会有陷入僵局的时刻。
2020年初,黑天鹅的羽翼笼罩住整个世界,新冠疫情爆发了。层层传导的余波作用于陈爸的工厂,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退单。
“那一阵子听到最多的就是退单、退单、退单,上百万的外贸单子说退就退。”陈佳烁回忆道。父子俩都记得,因为海外物流阻塞,就算订单完成也压根发不出货,最后只能通通积压在仓库里。
要知道,外贸是潮州陶瓷的支柱。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潮州陶瓷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于全国前列。国外超市的货架上,多数陶瓷产品都带着产地潮州的标签。
这些曾是潮州匠人的骄傲,却在疫情之下变得格外令人焦心。
雪上加霜的是,不但陶瓷外贸不畅,本土市场也迎来了大跳水。全国各地的线下场所偃旗息鼓,酒店商超大量闭店。这一切落在陈爸眼里,意味着潜在的订单需求尽皆消逝。
时局更替,陈佳烁想起了他四五年前的计划。这一次,陈爸点头了。
2020年3月,陈佳烁开始组建团队。“电商”已经不再时髦,他也不是当年那个刚毕业的愣头青了。
这时,另一位主角登场。陈晓鹏是陈佳烁的小学同学,一个进过工地、掂过大勺的本地年轻人。他和陈佳烁一拍即合,只身入伙。
于是,在潮州的一间旧仓库里,“潮汕合伙人”的网店征程开始了。
逡巡物色之后,两个后生仔把店铺开在了拼多多,然后眼巴巴地盯着订单数字。起初,一天只有几十个订单,比起工厂过往的规模实在不够看。
一个月之后,转机显现。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陈佳烁欣喜地发现,网店销售数据攀上高点,突破了日均1000单。
陈家父子意识到,今朝的故事和四五年前不同了。疫情深刻地改写了许多规则,好在他们于退潮前握住了翻盘的筹码。
2021年,陈佳烁、陈晓鹏的拼多多店铺进入爆发增长期,全店销售额逼近1000万人民币。
陈家工厂增添的,不只是一条新的出货渠道。事实上,更深刻的改变才刚刚开始,一股新风正在整个潮州陶瓷产业界酝酿。
自救与变革并行
对陈爸来说,试水电商最初的目标是帮助工厂实现自救。
他看着儿子捣鼓的网店一步步步入正轨,总算松了口气。按数据推测,今年网店的销售额有望再度翻番,体量能达到数千万之多。
陈爸心中盘算,知道这个分量已经占到了工厂的绝对大头,是全部线下生意和外贸订单加起来的足足两倍。
放在过去,他怎么也不会猜到,自己倾注心血半辈子的陶瓷事业,最后竟是靠电商保住,甚至还凭此焕发了第二春。
根据陈爸对同行的观察和估算,目前潮州陶瓷的外贸订单已经下降了五成以上。相对的,如今经营向好的厂家则大多借助了电商的力量,普遍的转向正在这座陶瓷重镇发生。
作为其中的佼佼者,陈爸还有更深的感知。
他注意到,电商和传统模式大不相同,尤其在订单的爆发力上,电商爆单的规模远非外贸可比,而且难以预测。这就导致传统的手工生产模式很难适应电商需求,一家红火的网店就能倒逼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电商根植于互联网的沃土,面向的受众毫不设限。崛起的新兴消费者群体,让陈爸这样的老手艺人听到了不少从未接触过的声音,这对陶瓷产品的更新速度提出了新要求。
2020年以来,陈爸动了起来。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他试着改造陶瓷生产线,亲自上阵研发了拉胚、洗水、烘干、印花、上釉、烧制等一系列专业机器。
据陈爸透露,到目前为止,陈家工厂的机械化程度已经高达80%,陶瓷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面貌一新。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自研机器问世,潮州及其他地区的陶瓷工厂也相继跟进应用,“潮汕模式”随之成为业内热议的新话题。
今天的中国大地上,潮州陶瓷的转型并非孤例,相似的故事正在各地轮番上演。
作为地名,山西祁县算不上人人知晓,但倘若谈起祁县所生产的星巴克猫爪杯,应该能让不少网友倍感熟悉。
在一件难求的网红爆款背后,祁县玻璃远销欧美、中亚等地区,以一己之力占据了全国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出口量的半壁江山。
可以想见,祁县玻璃产业如此依赖外贸订单,疫情降临后无疑和潮州陶瓷一样受到了剧烈冲击。
“没单子工厂就要停炉,但厂房租金、工人工资、设备维修都需要钱, 真的是喘不过气来。”入行30年的祁县老匠人杨宏强说道。
为了挽回局面,杨宏强和当地的年轻人颉育麟合作尝试电商,期盼能从疫情的阴云下走出来。自大学毕业起,90后颉育麟就在玻璃厂工作。积攒了业务经验之后,他也铆足了劲想自主创业。
就这样,颉育麟注册了网店,把祁县玻璃搬上了互联网。过去一年,店铺卖出了将近千万元的当地玻璃制品,县里的匠人终于等到了好消息。
同样乘着电商之风而起的,还有河北藁城梅花镇屯头村的宫灯制作者。
屯头村2000多户村民中,有多达1800余户从事宫灯相关产业。200多年来,“宫灯第一村”承载着为中国人添置年味的使命,用大红灯寄寓平安喜庆。
现在,这门传统手艺也成功触网。1000余家电商卖家在村里诞生,覆盖了数个主流电商平台。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屯头村近年的宫灯年产销量突破了1亿对,年产值约15亿元。
陶瓷、玻璃、宫灯……在广阔的中国乡镇产业带,曾隐匿着数不清的作坊、工厂与匠人。年复一年,他们伫立在各自的领域,专注于勾勒大众生活的一角。
直到而今,成长于互联网浪潮的年轻人来了,平台来了,电商来了,新技术和新观念都来了。
产业升级的阶梯徐徐升起,只待人们踏上去。
汇入数字化之潮
毋庸置疑,在中国乡镇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电商模式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新出路。
但电商的本质从来不是变换渠道那么简单,实际上,更大的机遇在于电商创造的契机——着手改造的契机,它指向全面的数字化改造与现代化改造。
而种种改造与探索,都势必是商家和平台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潮州,陈晓鹏边卖陶瓷边思考。“其实,经过一整年的摸索,我们才明白该怎么做电商。”他总结道。
实战之后,陈晓鹏咂摸出很多门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拿什么去管理建设供应链?设计更新产品的依据从哪来?所谓“电商”,由无数个拷问组成,逼着你一遍遍审视全局。
也是在这样的过程里,陈家工厂的陶瓷生意越来越摩登。
陈爸处理起了电商销售数据和市场反馈,有些新命题光靠过去30年的积累已经不够解决。比如,陈爸注意到:“国外的客户喜欢色彩艳丽的陶瓷,偏油画风,但国内消费者的审美大不相同,尤其是年轻群体更加喜爱简约的设计和色调。”
数据与洞察很快作用在研发设计上。2022年“双十一”,陈爸研发的“小众”产品一天卖出了数千单。
过完双十一,陈佳烁和陈晓鹏两个年轻人又一门心思研究起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一个个新词从他们的嘴里蹦出来,譬如“阿米巴”“德鲁克”……
这是因为公司在不断壮大。2020年3月到2022年11月,电商团队的规模从最初三四个人,一路扩张到了40余人。今年年底,陈佳烁他们还计划搭建直播团队。于是,如何维持创业团队的工作效率,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首要难题。
陈晓鹏目前的计划,是学习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他们决定在拼多多的运营团队中率先试行“合伙人制度”,接下来的陶瓷销售旺季将是第一场大考。
不久前,陈晓鹏和陈佳烁还迎来了意料之外的“客人”。
“多多新匠造”专项团队造访潮州,主动与这群年轻人接洽,探讨双方未来的合作模式。据悉,“多多新匠造”专项团队正着手为他们的店铺申请“品牌黑标”,并提供更多数据和技术支持,以此促进潮州陶瓷的数字化转型。
所谓的“品牌黑标”,是一种独特的平台认证方式。在拼多多,那些质量与口碑上佳的店铺,能通过黑标认证证明自己。
例如重庆大足的“邓家刀”,这是一个著名的老字号品牌。入驻拼多多后,邓家刀取得了黑标,销售业绩顺势再创高峰:招牌砍骨刀一度雄踞拼多多同品类全网销售量第一的宝座,爆款产品锻打切片刀总销售量逾30万单。
邓家刀这样的案例激励着众多后来者。陈晓鹏相信:“如果可以在平台完成品牌申请,我们的销量会再上一个台阶,也会在更多的消费者群体中打响潮州陶瓷的名气。”
潮州陶瓷不是拼多多唯一的扶持目标。7月以来,拼多多启动了“2022多多新匠造”行动,旨在助力各产业带打造区域品牌,推进数字化改造。
从具体数据来看,拼多多将投入10亿级别的专项流量资源和补贴资源,并成立专项培训团队,计划培育至少10万个新农商。
到目前为止,行色匆匆的“多多新匠造”已经在许多地方留下了脚印。团队先后深入了湘西凤凰、安徽宣城、江苏宜兴、河北藁城、浙江义乌、山东章丘、山西祁县、重庆大足等多个地区。
大大小小的县镇、村落,彼此相隔千山万水,却被互联网的大手串联起来。
潮州的陶瓷置身直播间的聚光灯下,湘西的蒲扇被年轻人带进迪士尼,宜兴的紫砂手艺人走红在网络,榔桥的木梳飞出昔日的小作坊……
更多的好东西,还在来的路上。
本文源自:刺猬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