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冯叔,在上周一推送的文章《公司的四种死法》里,您提到了法治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能展开讲一讲吗?
冯叔:我们每一个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人,都需要法治来保护。有人说,弱者需要法治,实际上,强者同样需要法治的保护。它保护的是每一个人。
其实法治也非常简单,它就是相当于一个「交通规则」。我一直觉得,法治跟交通规则很像。
举例来说,正常情况下,北京每天差不多有400万辆车出门。400万辆车,各有各的目的地。每个人出门时的动机、目标都不一样,但是为什么大家敢出门?不担心互相撞上?
首先,有交通规则。其次,红绿灯是公平的。第三,万一出了事故,警察按照条例、规范来处理,保险公司也会根据客户买的保险给赔偿。第四,司机都是理性的,是拿了驾照的。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大家就敢出门了。
法治社会就是社会系统里建立了各种这样的规则,让我们能够放心出门。
我跟人打架了,我知道警察是按什么处理的;我的权利被侵害了,我知道到哪里去投诉、仲裁,甚至打官司;我对某一个管理部门有意见了,我知道该如何进行行政诉讼……也就是说,法治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在这活下去的信心的来源。
法治,很重要的一点是规则清楚。每个人都知道规则,就不怕有冲突,不怕大家的动机和目的不一样。即使大家的动机、目的都不一样,经常发生冲突,在法治的环境中,我们依然可以安心地生活、安心地做生意。
如果是在非法治社会,很多事都会不一样。
比如说,我们观看拳击比赛,两个人在台上「打架」,他们是按照规则打的,甚至之前的训练,都用的是同一套方法。这样的话,比赛才能进行下去。
如果这两个人到了一个黑房子里,规则看不见,也不起作用了,一定会有人想先下手为强,对方也可能会想「无毒不丈夫」,也搞偷袭。
这是在黑屋子,没规则时的情况。如果又换回到拳击台,按照规则办,这些就不会发生。也就是说,人类的互害模式往往都是在「黑箱」里发生的。在有法治、有规则的情况下,不存在先下手为强,也不存在无毒不丈夫,大家按规则来就行了。
《底线》| 法治带来信心
大家对规则的确信,以及规则实施过程中的公平,会带来普遍的信心。
法治是一种基于对规则的信任,然后建立起的人和人的关系。在法治的环境中,无论动机如何,无论去哪里的,无论目的是否一样,也无论大家的矛盾有多深,怎么冲突,社会都会有信心。
为什么会有信心?因为在法治的条件下,我们对事有稳定的预期。
举个例子,在战乱的时候,人走夜路会很害怕,黑灯瞎火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在和平时期,在法治的环境下,就不会怕。因为大家知道,遇到事了可以找警察,另外有天眼,即使碰到坏人,坏人也会被抓住。
做企业也是这样。企业的信心来自于做任何决策都是有根据的,而且未来能够预见到过程和结果。当对未来的过程和结果没法预判的时候,往往就不做决策了,于是就出现了躺平、摆烂。
这两天,我听到了这样一件事。
有两个人合资办了一家地产公司,各占50%。最近,其中一位通知他的合伙人,公司还要还的贷款、利息,他都不打算还了。不仅他不还,还建议合伙人也不还。
他说,「我对未来的预期不乐观,所以就准备摆烂,就当我们已经暴雷了。大不了就是被起诉,变老赖。」
但是合伙人不愿意被起诉,他还有信心,还想维持自己的信用,就打算把这个项目收购,100%接过来,然后再跟银行统一谈展期和降息的事,未来再考虑重组,以及把这个项目卖掉的可能。
这个合伙人特别生气,很不解对方怎么弄成这样?以前对方也有一家非常大的公司,怎么突然一下子变得这么不体面,摆烂成这样?他很不理解。
我想,这大概就是有预期和没有预期,有信心和没有信心,对待未来、对待不确定的事情,做出的不同的判断。摆烂的人,认为不确定的事会持续下去,他对未来没有信心,所以觉得今天也没必要再做好人。
我以前研究过一个事。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的信用观念比较差,有些地方的人信用观念比较好?最后发现,战乱、饥荒、灾难多的地方,人的信用相对不好。而一个长期稳定,几代人都住那儿,没多大变化,哪怕很封闭的地方,信用也比较好。这就是因为他们的预期是非常稳定的。打仗、逃荒、流民很多的地方,他要什么?只要填饱肚子。
法治其实也是建立一个稳定长期的关系,然后再有预期,才有信用。如果法治崩溃了,信用也就没有了,生意就没法做了。所以,要想把生意做好,我们就需要稳定的法治环境,让大家建立起稳定的预期。有了可预见的未来,生意才能做起来。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