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山西大同,零下23度的寒风中,一列列2.6公里长的钢铁煤龙从湖东站接续驶出,一路向东,驰向渤海之滨河北秦皇岛,形成一条奔涌不息的“乌金”长河,这就是大秦铁路。十年来,大秦铁路肩负保障能源运输、守护万家灯火责任,创造了世界单条铁路年运量4.51亿吨的最高纪录。
全长653公里的大秦铁路,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是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也是我国西煤东运的主通道,用户群涵盖全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公司、380多家主要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和6000多家企业,同时担负着十几个省(区、市)的生产生活用煤
运输任务,被誉为“中国重载第一路”。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动脉,大秦铁路自1988年一期工程开通、1992年全线通车以来,不断深化自主创新,持续进行设备升级改造,拥有全国最长列车,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成果。
2012年以来,大秦铁路年运量持续攀升,累计运输煤炭突破45亿吨,比之前通车20多年的总运量还多12亿吨。2018年创造建线以来最高纪录4.51亿吨,不仅远超建线初期的1亿吨设计目标,而且达到世界公认单条铁路运能极限的2.25倍。2017年以来,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坚决扛起“公转铁”责任,大秦铁路成为主阵地,2020年6月18日创下单日运量138.42万吨历史新高。据测算,大秦铁路45亿吨的运量与公路同等运量相比,减少能耗约495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亿吨,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为保障长期高负荷运转的线路安全,大秦铁路不断升级迭代装备设施。高性能、长寿命、高强度的钢轨、道岔、轨枕等线路基础设备广泛应用;牵引动力升级更换为国产的大功率电力机车;高效融合创新了无线同步控制技术,实现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同步操控;载重80吨的重载车辆成为标配;全覆盖应用5T设备,动态检查和跟踪监控车辆运行状态;每年两次立体式、大规模集中修施工整治,夯实大秦铁路安全基础。
坚持创新驱动,是大秦铁路创造重载奇迹的秘诀。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循的条件下,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大秦铁路成功实现了万吨、2万吨重载列车常态化开行。2014年4月2日,长近4公里的3万吨重载列车在大秦铁路试验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2018年,在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见证下,“重载铁路技术研究中心”在太原局集团公司正式揭牌,202项重大课题在这里收获成果。2021年以来,重载列车自动驾驶、新型可控列尾运用试验等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年负重争先。如今,大秦铁路创造并保持着世界单条铁路重载列车密度最高、运输能力最大、增运幅度最快、运输效率最好等多项第一,在服务晋煤外运、保障国计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原料煤成本坚挺支撑、需求较好及焦炭供应收紧情况下,焦炭第二轮100-110元/吨提涨正在陆续落地,本轮涨价有望短期内全面落地。
01
随着供应整体收紧以及下游需求向好,近期炼焦煤市场偏强运行。目前市场交投氛围较好,煤矿线上竞拍成交价多有不同程度上涨,产地炼焦煤延续稳中有涨行情。在原料煤持续走强的背景下,焦炭成本支撑力度增强,焦炭价格上行驱动加大。
汾渭CCI冶金煤指数显示,截止12月1日,
山西低硫煤指数2398元/吨,日环比持平,周环比上调40元吨;
山西高硫煤指数2133元/吨,日环比持平,周环比持平。
虽然在焦炭首轮提涨全面落地后,焦企利润稍有修复,但同时原料价格也在上涨,焦企仍面临亏损。
炼焦煤价格坚挺挤压焦企利润,亏损下焦企生产积极性受打击,再加上疫情影响物流,焦企原料煤到货受阻迟缓,部分焦企也因原料吃紧而被动减产,叠加环保等因素干扰,焦炭供应端呈现收紧态势。
与此同时,需求表现较好带动下,焦企出货顺畅,虽然部分焦企厂内焦炭库存有所累积,但整体焦炭库存仍在低位。
02
需求端看,近期由于疫情影响原料运输受限,加之部分前期检修的钢厂陆续复产,钢厂焦炭库存被动下降,处于偏低状态。加之冬储备库,钢厂拉运积极性较好,采购需求明显增加,部分有催货现象。同时,部分贸易需求也有拿货。
在当前格局下,本轮涨价有望在短期内全面落地。随着焦炭逐步落实两轮涨价,焦企利润稍有修复,目前个别焦企有提产预期。
03
对于后市,目前市场人士看法有所分歧,部分人士仍有进一步看涨预期,但也有市场参与者认为在盈利改善和运输逐步恢复下焦企将提产,供应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叠加钢市淡季下游钢厂盈利能力不佳,预计涨势将就此打住。
CCI汾渭估价显示,截止12月1日,
山西吕梁准一级焦价格2460元/吨,日环比上调100元/吨;
河北唐山准一级焦价格2660元/吨,日环比上调100元/吨;
山东日照港准一级焦2640元/吨,日环比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