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过世自己却远在国外无法办理房屋继承过户手续,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高低层住户意见难以统一……这些矛盾纠纷,常常困扰着老百姓。如何才能及时、简明、高效地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11月29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北京西城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介绍法院深化诉源治理工作的整体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
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化解
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秦学伟在发布会上介绍,北京西城法院以党建为引领,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深度对接“接诉即办”工作,前移化解矛盾。12368“院庭长专线”在今年1-10月接听热线63814通,比去年同期提升14%,24小时办结率保持在100%。
此外,北京西城法院还进一步强化“西城家园”APP应用,增加源头预防渠道,拓宽“法律直通车”应用覆盖范围,将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纳入,办理线上线下各类诉源治理较去年同比提升75%。
在诉前阶段,北京西城法院加强融通,在什刹海、月坛等3个街道先行先试开展委派调解,以点带面,在全市率先实现“法院+街道”诉调对接全覆盖。截至2022年10月,诉前委派辖区街道调解组织调处案件673件,委派案件量为全市法院第一,调解成功155件,成功率达23.03%。
在诉中阶段,北京西城法院依托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总对总”调解资源,将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北京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等调解组织纳入特邀调解组织名册,在金融街法庭设立调解工作室,指派调解员常驻。今年以来,通过“提前介入、全程监督、预先审查”一体化联动机制成功化解金融纠纷2014件,较去年同期增长20%。
在诉后阶段,北京西城法院充分释放效能,立足核心区基层治理特点,在各街道开展“无讼社区”创建活动,以无讼理念推动形成区域治理新风尚,实现“小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化解”目标。
街道与法院衔接,跨国继承案线上办结
通报会上,北京西城法院立案庭法官梁良通报了几起典型案例。
2021年5月,常某的丈夫突然离世,家中存款全部都在常某丈夫名下,而夫妻二人在美国的独子孔某因疫情无法回国,急需生活费。无奈之下,常某找到月坛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寻求帮助,要求继承丈夫名下的存款。
通常情况下,如果双方当事人都在现场,街道调解委员会可以对继承问题进行调解,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并联系法院通过司法程序确认协议效力,供当事人办理财产继承事宜。但常某的儿子无法回国,街道调解委员会无法进行处理。对此,月坛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北京西城法院取得联系,在法官指导下,通过北京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走诉前调解程序解决常某的问题。后来,北京西城法院将此案委派给月坛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就地调解。
2021年6月30日,在月坛街道人民调解员主持、北京西城法院承办法官全程指导下,常某通过“北京法院云法庭”与远在美国的儿子隔空连线,双方在线签署调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次日,北京西城法院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并向双方进行电子送达。至此,这起跨国继承案件顺利办结。
法官表示,根据《民法典》规定,常某与儿子孔某均系常某丈夫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均有权继承常某丈夫的遗产。本案特殊之处在于,常某并没有直接来法院起诉,而是到当地街道调解委员会寻求帮助。鉴于孔某在美国无法回国办理相关事宜,街道调解委员会无法通过常规方式解决。
实践中,这种难题不在少数。近年来,北京各级法院不断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致力于推动纠纷解决平台的信息化和国际化,立足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和首都国际化发展需要,探索建立在线调解、在线审判、在线司法确认等一体的网络信息平台。今年,北京西城法院进一步前移调解关口,深层次加强与辖区街道人民调解组织的诉调对接机制,将适宜就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纠纷委派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就地化解。
记者 张静姝 编辑 杨海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