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很热闹,没人戴口罩,于是有人开始反思:我们的防疫政策真的正确吗?
于是,有人又得出结论:只要放开了,我们也能像人家一样正常。
凡是说放开了就正常了,那要看这个正常是怎么定义的?
很多人说国外放开了都正常了,这是真的吗?他们真的正常了吗?他们的生活正常了吗?他们的经济秩序正常了吗?他们医疗救治正常了吗?怎么英国看病还要排队一两年呢?
没有危机,难道通货膨胀就不是危机吗?难道那高物价不是危机吗?
所以,疫情来了,生活永远都回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因为时代永远被这个病毒改变了,当我们到达一个新的时代之后,我们必然要具有对一个新时代的适应性,我们所有人的生活策略必须要有灵活性,所有不具有灵活性、适应性的物种终将被淘汰掉。
回到开始的问题。
首先,大家要明白:在现场看球的球迷,他符合什么条件?人家到底要不要进行防疫?
球迷想要做一个合格的球迷,首先体力得好,第二他得有钱。体力好加有钱,他才能到现场去,那些得了病、又穷的人根本就不会到达现场,这就叫做幸存者偏差。
人家多哈到底防不防疫?人家当然防疫了,怎么可能不防呢?人家是土豪,为了世界杯人家就能花2,200亿。人均百万富翁的国家,他的命更值钱,他怎么可能不防呢?只不过人家防疫的手段相当的简单、朴素,就是砸钱。
而我们国家想要防疫,那就必须考虑到资源问题,因为我们和人家不一样,人家到处是钱,人家卖能源。有多少钱啊!一个国家人口才250多万,比石家庄市区都少80万人。所以,人家的防疫体系和我们的防疫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人口大国,资源平均上是小国,还必须考虑经济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低成本的问题,那么高的防疫成本我们是承担不起的,我们的财政压力是巨大无比的,所以我们和人家不一样。不能看着人家放开的表现就说,我们应该放开,这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和人家不具有任何类比性,一个小国放开代表一个大国要放开吗?人家老人占比很小,我们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的老人是小国人口的十倍,这有任何可比性吗?
一旦我们发生大规模的疫情,最容易发生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资源不足与资源挤兑。石家庄经过了一周的实践,现在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身处风暴的中心,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但是通过零零碎碎的信息都可以感觉到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资源不足,资源挤兑。
在这个时候,怎么办?能怎么办?只能忍着,忍过去再说。
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资源分配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分配的不公平将会造成更大的社会不公平,这会酝酿巨大的安全与稳定危机,好比火山在积聚能量,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出来。
如果按年龄分配,老人多,年轻人少,那谁不高兴?如果按照钱分配,钱多的分得多,钱少的分得少,那谁不高兴?如果按照权分配,大的多,小的少,那谁会不高兴?如果按力量分配,力大的多,力小的少,那谁不高兴?
这些问题都是现实的,显而易见的,都在现实中存在着、发酵着。
防疫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全民的健康原则,是人民至上,是生命至上。
有命才有资格说发展才有资格说享受生活,才有了一切生活的前提条件。去挣钱,去还房贷车贷,去养家糊口。命都没了,那还有什么用呢?前提条件不存在,那其他的东西不都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吗?这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面对自己利益的时候,还有几个人能懂呢?
放开了就真的能挣钱了吗?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放开了,疫情扩散了,危机如果起来了,你的老板都没了,你还去哪儿上班呢?你还去哪儿挣钱?你可能连上班的机会都没了!如果扩散了,人们的钱都拿去吃药了,他还怎么消费呢?你开店还能有人买东西吗?
如果告诉每个人,你感染新冠的机会只有6次,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感染6次之后,你要么是个死人,要么是个废人!你只有倒数6次的机会,你还会认为新冠是可以随意感染的吗?你还会认为它就是感冒吗?
大家可以去看看国外的案例,感染三次的人很多都坐轮椅了,感染4次5次的人在哪儿?感染6次的人在哪儿?对,他们都去孟婆店里喝汤去了。毕竟死人是不会出来说:我感染了以后症状有多么严重。
因为死人永远不会说话,这也是幸存者偏差。
不要总是拿着活人说没事当成论据,那是幸存者偏差!因为你所看到的只是活下来的人,还有一部分死人是永远看不到的。
很多人说这个新冠就是感冒,那个轻症就是很轻,那个无症状就是没有症状,麻烦这些人好好地去看一看诊疗标准,什么是无症状,什么是轻症?
只是给大家提示一下,当你不能呼吸还可能昏厥的时候,需要输氧的时候,这是一个轻症。只有当你半死不活的时候,那个才叫重症,那时候才有机会获得医疗救治。都要死了,还浪费医疗资源干什么呢?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哭着喊着:我还可以抢救一下。
如果有种,敢不敢大喊一声,老子不用救治了!
试问当你理解了这种症状诊疗标准之后,你还觉得自己可以像对待感冒一样来对待新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