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直销模式,大家都不模式,毕竟还是在当年风光过一段时间。在经济大潮席卷整个中华大地的时候,直销模式也追随中国的经济发展,一起度过了那个光辉的岁月,所倡导的要以新的姿态改变落后的经济模式,当年也算得上是风起云涌了。
然而也就这短短的不到三十年的光阴,直销怎么就此哑火了,再也看不到往日的雄心壮志,再也没人愿意提起它,甚至很多人悔恨当初的选择,毕竟毁掉了一个人最宝贵的青春时间段。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如此的不待见这种经济(新)模式呢?
回过头,让我们看看各种经济模式,中国商人的占比数量。在经济的三种模式中,传统模式商人数量占比最高,是中国总人口的20%,平均五人里面就有一位传统商人;电商(微商)商人人数是中国总人口的12%,大约平均十一人中就有一位电商商人;直销在册人员商人是中国总人口的2%,平均五十人中有一位“直销商人”。
从这个商人人数占比比例看,直销商人的占比最小,发展了三十年仍然还是比较弱小的群体。这个数据是注册人的数量人口,包括了诸多的产品消费用户,实际上真正全身心投入这个事业的专业直销商人,占比只是0.03%,也就是说,平均三千多人中才能找出一位专业的直销商人。
那么为什么这种当代的经济新模式,就这么难以在中国发展起来呢,甚至面临衰落境地呢?以下简单做下分析。
直销经济模式出现在中国的由来。
中国直销的前身,是美欧国家经济体的传销模式,中国的直销模式是从传销模式演变而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雅芳公司远渡重洋率先来到中国,打破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经济的藩篱,成为在中国第一家注册的传销公司。随之赶后而来的是以玫琳凯、安利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十多家传销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取得了合法的经销权利。
接下来,可能年纪稍大些的朋友都清楚当年的这个事件:为了整治传销乱象,国家出台了“全面治理传销的各项条例”,大有把这种模式驱除国门的迹象。但由于世贸组织的干预,判定中国为商贸违约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起诉中国要求巨额赔偿。当时我们的经济发展正进入快车道,来不得半点闪失,这么大一笔赔偿金势必会把中国经济拉倒退回若干年。无奈,通过协商,中国只能忍气吞声,许诺先前注册的国外的传销公司暂时保留运作权利,并协商决定,不再为后来海外的传销公司注册,而是可以为国内的民族企业注册,改“传销公司”为“直销公司”。其商业模式并未变更,而是用以产品为主体的实体公司经营销售产品的手段,杜绝空洞的金融公司介入。这样一来,后来逐年在商务部注册的这类产品实体公司,被美其名曰“挂牌公司(企业)”,不够资格注册的,是不允许运用这种模式经营的。
要说是模式惹的祸一点不假,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经商模式,还从未被其他模式代替过,传销的初来乍到,突然打破了中国几千年经济的平静,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只怪中国百姓接受舶来品太快,甚至扬言要推翻中国经济模式,全盘西化。这自然不可能令中国政府接受,只能一刀切全面治理。本来也无可厚非的一种销售模式,却被硬生生的打上了政治的烙印。空洞的金融模式的传销,的确不适合在中国繁衍生长,毕竟金融模式属于资本运作国家的专利,我们是个农业大国,产品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脱离了产品而空洞运作的模式,是肯定会被国家(政府)叫停的。
当然,无奈之下被迫保留下来的这种模式,同时,不可避免也会为未来留下诸多的隐患。也就是说,这种不太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在条件成熟情况下,还是会被往事重提,再一次被否定的。
电商模式的出炉,让直销模式再一次受到重大冲击!
这次冲击与政治无关,而是又一波新的经济模式的到来,直销再一次面临生死考验——这就是电子商务的腾空出世,以马云代表的淘宝电商平台,不仅面对传统经济带来重大冲击,而早就表明代表新经济的直销,更是如坐针毡,感觉如临大敌。
不可否认,电商模式的确是一种崭新的多功能模式,老少皆宜、人人喜欢,网上购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国的电商一开始就直冲世界经济舞台,中国人网上的购买力世界第一,仅双十一一天的营业额就高达五千多个亿(人民币),令世界最牛的商业都瞠目结舌。中国快递业人数总量也是世界第一,占到了世界网上购物快递业的一半以上。
可电商的出现直到今天也才十多年的历史,是在直销新模式之后多年才出现的,发展的如此迅猛超快,超出了人们和经济学家的想象,成为了中国经济崛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经济产业支柱中最为耀眼的新星。电子商务不仅仅是出色的网上购物平台,还成为了各行业网上行销的最佳选用工具。
相比之下的直销模式就要逊色多了,起步不算晚,但举步维艰,参与就业或产品销售还不得不采用专人沟通甚至洗脑的办法。就这样,直销在近几年的参与人数和产品销售力都还连年下降。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直销业的确颓势严重,不得不让位于后起之秀的电商模式。之所以直销从来没有攻击过电商,就在于电商是一种工具模式,就连直销自己也在用这个工具。自电商产生以来,很多直销公司都开辟了网上作业模式,最为成功的是宁波的三生公司,地面上几乎找不到三生的影子,却一直活跃在互联网上。
无论是模式的优势对比,还是产品优势的对比,直销与电商是没法相提并论的。显而易见的是,两种新经济模式都曾扬言过将是未来经济的主流,或是未来经济的趋势,相比之下直销还是落后多了,电商还真的有一种代替未来经济趋势的端倪。
但传统经济并非看得见的这么些年,就能够随便被替代的,无论新的经济模式怎么新,最后都不得不屈尊于传统经济门下。因为,根与干的关系是不能互为替代的,老模式是根新模式是干,无论模式怎么新最初都是从根上发展起来的。“造反”是允许的,但“推翻”就不可能那么容易了。
产品销售模式变味成了圈钱模式
新的经济模式要想获得人们的默许,并非炒作就能解决问题的。直销出现了这么多年,也大力推广了多年,可效果却非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原因还是模式本身问题。最初的传销模式是用于资本运作的,为了集资采用的是轮流坐庄模式,但后来投资总是有多人会吃亏的,参与的人自然就顾虑太多,那就干脆拿产品消费作为投资,即使输掉也会拿到产品,不算吃亏,这就平衡了人们的动摇心理。
虽然也有“销”字做掩护,拿款产品当幌子,但实际上,先参与者的收入总是来自后来者投资的提成的,这就造成了只要把人带进圈子投资,你就没白努力,带来的人投资越多你就收入越高。因为,这种模式最最看中的还是后来者的投资,与产品几乎没什么关联,甚至很多尝到甜头的人根本不要产品,把人忽悠进来投资参与,自己就能获得收入。
为了更能吸引人,这种模式还设计了多层次、多倍代(横排和纵排)倍增模式,凡属于自己麾下的人众群体,只要有投资,哪怕自己根本不认识的人都会送钱来。这就更加刺激了唯利是图的参与者,拼命忽悠、拼命拉人,上行下效、模仿复制,人众一多就形成所谓团队,一旦团队人多势众,自己干不干都会躺着数钱。
最初的产品盘子,最终沦为金融盘子,没什么人关注产品,拉到人就是本事,靠业绩说话,一切为了业绩,业绩为王。团队沦为直销最能赚钱的工具。按理,在产品类项目中需要满足三个工具成熟,你才能成为这类项目高手。这三种工具是:产品、技能和团队,缺一不可,缺少一项这个项目就会变味儿。而直销模式最最关注的、也是工作重点的就只是团队。当你刚入围的第一天,就会有人刻意教你如何的拉帮结队,所学的术语都跟拉人有关。但大多数参与者是很缺少这个能力的,毕竟是需要忽悠人投资,可有忽悠能力的人又有几个呢?
奖金制度难以服众
就奖金制度而言,直销模式只有奖金没有工资,带来的人只要有投资,跨过了划定的获利红线就有利可图,一般每月发一次奖金。这里有个问题一直很难理解,奖金是需要拉到人投资才能分到利益的,如果拉不到人投资呢,又没有工资,不就等于白干一个月吗?意味着还要饿肚子一个月,如果还是拉不到人投资呢,还能再饿一个月肚子吗?
为什么很难拉到人投资?因为直销的产品价格太高,一般也都是保健品容易销售和利润很高,生活用品和化妆品由于同类产品太多,在没有价格优势的情况下是很难销售的。而保健品的原成本其实并不高,但市场价格却是成本的十倍或更高,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有钱人又并非看得起直销产品,使直销产品始终在市场瓶颈中徘徊,一直走不出去。
那么产品价格就不能调低些吗?答案是“不能”,因为这是奖金制度决定的。由于直销的特殊性,其生命线在于团队,而并非产品,产品只不过是赚钱魔具。很多公司的制度,团队的奖金代代递增,甚至达到了二十层至深,这么多人都在拿奖金,这奖金从哪里来?就只能出自产品,如果价格低了,势必会造成平台最终崩盘,况且一旦团队形成规模,如果奖金有异动,势必会造成混乱。所以,多少年来的奖金弊端是一直无法解决的关键问题。
那直销为什么不能大幅度改革,不以团队为主要赚钱工具,而是以产品或技能为主要赚钱工具呢?这是老祖宗所留下来的遗憾,直销的模式来自老祖宗传销,如果像上面说的那样改革,就不存在直销(传销)了,跟传统商业没什么区别了。为此,以团队为生命线的项目是很难做长久的,一方面不好招人、一方面不好管理,早晚都会土崩瓦解。
即使很有能力的专业直销人,也不一定能把这个事业做长久。很多平台的制度是每月业绩归零制,以往的贡献统统白白付出;还有的平台是对碰制,每个人每月业绩都是大象腿和鸡腿对碰,剩余的业绩统统归公司所有。这是当代剥削制度的真实存在,并非杜撰。更有甚者,“归零制”和“对碰制”两项剥削制度一并存在在一个平台上,这种平台就更无法让人生存和难以接受了。
稍微好点的平台不存在剥削制度,但只是表面现象,所设计的能拿到奖金的(资格)门槛很高。比方说,业绩必须达到一万以上才能从微弱的百分比里给你拨出一点奖金,在拿不到奖金之前,所付出的都等于白干。因此很多新人都会要饿肚子一段时间,实在饿不下去了,就只能选择跑路。
为什么社会上非得允许直销模式的存在呢?
当初,国家引进这种模式的时候,考虑的是改革开放后多方面发展经济的需要,尤其是几千年的传统经济确实存在着诸多的弊端,需要在诸多方面大刀阔斧的改革,国家也希望老百姓早日都能共同富裕起来,而绝非只是让少数人富裕。这少数人指的是个体户,他们都率先富裕了起来,但没几个人愿意带动大家一起富裕。于是国家就需要引进先进模式,来带动大多数人富裕起来。为此,传销模式就乘机而入,最后演变为当今的直销。
实际上,直销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这种模式也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淘汰掉,尤其是近年的“权健事件”,直销又遇上了第三次的重大冲击,国家已经停滞了发放直销牌照,这后来就一直没有新的直销公司出现,拿牌照的直销公司至今为止还不到一百家。雅芳等一些老牌的直销公司,由于无法在中国继续生存而逃之夭夭,目前真正在运作的直销公司也就仅七十多家。直销的自生自灭趋势已经显现,国家根据实际情况,目前也只是做个顺水人情,只要限制发展就有可能不再发展,直销的宿命也就在慢慢终结。
所谓“直销”命名,其实也并非传销模式出来以后而为一些公司改头换面的,这种模式早就存在,只不过是与目前的直销模式是同名,而并非一种意义。早期的直销意义是:产品直接通过生产厂家直接销售,避开了中间商环节,使产品的成本更低,消费者就能得到真正的实惠。可现在直销的产品价格高的离谱,已经失去了直销的真正含义。
所以,直销经济模式在一段时间内还是允许存在的,但并非允许打着直销旗号的“传销”存在,国家仍然没有停止整顿乱象,尤其是保健品的限制出售,并规定不允许夸大宣传,不能替代药品等,更使得岌岌可危的这种模式雪上加霜。
尊重现实才能开辟未来!
拿到牌照的直销公司都是相当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仅在工商部办理牌照就最少要事先准备好四亿人民币以上,一般实力的企业想挂牌还不那么容易。国家的目的是很明显的,这种制度模式早就没被看好,很容易出问题。当初虽然没有实现把这种模式赶出中国的愿望,到后来只能限制发展,直至今日已经停止了发展。
实事求是的说,直销的各种产品都还是很过硬的,很少出现假货。只是作为赚钱龙头的保健品确实效果一般,也确实不能当做医药给人直接治病。但有很多中药成分的保健品,是有调理作用的。中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作为健康行业的保健品在未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直销公司这方面的优势势必还会一直存在。
直销公司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经营方式的问题,无论经营方式如何换新,但不能忘记老本。传统模式根深蒂固,要想与这种模式脱钩,或直接推翻这种模式“改朝换代”。如果这么多好的直销产品都能“回归故里”,采用传统模式销售,一方面价格要便宜的多、一方面服务质量也会比直销好得多,即容易赚钱又没必要担心被整顿,何乐不为呢?
西方的树苗再好,但是栽在中国的土壤里,就会产生水土不服效应,最终还是要被连根拔起,重新换种。中国的传统模式就是我们乃以生存的土壤,无论是直销也好,电商也罢,本身是植根于这种土壤里的,离开了土壤就无法生存。
只有尊重现实才能开辟未来。直销和电商新模式,过去都试图代替传统模式,但都以失败告终。事实证明,新模式与老模式共存,才是事业发展的最好模式,所谓“新零售”就是这种模式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