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涂永红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
从人类社会的货币发展史来看,当今时代何以会出现数字货币?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
货币具有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三大基本职能,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在交易双方之间形成一种通过其作为媒介购买服务和商品的共同信念。人类社会自有商品交换以来,就有了货币需求。原始的物物交换是没有货币、完全是无中心化的交易方式,但是存在供求双重耦合困难、交易效率低下、价值统一衡量无法实现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货币应运而生。最初的货币以实物、金银等形态出现,随着金融机构的出现,流通中涌现出大量便于携带、可兑换的纸质商业银行票据。由于商业银行经营不稳定,存在倒闭风险,纸币信用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尤其是市场上流通多家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容易产生市场分割、信息不对称、兑换困难等问题,不利于商品交易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持币者的权益保护。货币经过长期发展演进,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依托国家权利和信用的法定货币,进入货币中心化的货币时代,成本、效率和安全性不断改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六套人民币纸币,财政部发行小额金属辅币,作为国内流通、市场交易货币。纸币自身的价值与票面价值脱离,节约了发行成本、促进了贸易的繁荣,更使得货币政策操作成为可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尽管央行发行的货币从纸币形态转向数字形态,但是数字货币并不改变货币的本质属性。
当今时代,在“互联网 +”、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与信息科技的进一步融合催生出不具有任何实体性的介质载体,而只是表现为“数字”存在的电子化、数字化形态的货币。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网络游戏参与各方大量使用“虚拟货币”作为代币(Token),在特定的封闭空间中流通,购买游戏所需装备和商品。2008 年,日裔美国人中本聪提出了“点对点 现 金 系 统 ” 的 比 特 币(Bitcoin)设计思想,并于次年通过算法和“挖矿”正式推出了比特币,实现了“分布式”“非中心化”等方面的革命式突破。使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对货币进行“签名”用于所有权证明,结合共识机制实现了点对点交易,比特币由此摆脱了对交易双方的信用、对中心发行方的依赖,并在国际范围内受到追捧,甚至成为许多企业和个人规避本国外汇管制进行资本跨境流动的重要手段。客观地讲,比特币这种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的虚拟货币即成为“数字货币”概念讨论的原型,为央行货币数字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央行数字货币不仅形态上是“数字”,而且在发行、使用、安全保障等环节都采用了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数字技术和模式。
自古以来,货币就存在私人分散发行还是政府集中发行之争,以数字形态体现的数字货币也不例外。除了比特币外,还有以 太币、瑞波币、FACEBOOK 推出的 LIBRA 等等,这些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依托特定的网络平台,通过一定的算法提供货币数量,由开发者发行和控制、不受政府监管、在一个虚拟社区的成员间流通的数字货币,存在供求不匹配、价格波动巨大、容易受到黑客攻击等问题。例如,今年一个比特币的价值可以从 6万美元跌至 2 万美元,很难发挥货币的价值贮藏职能。如果数字货币由央行来发行,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英格兰银行的界定,央行数字货币是国家结合自身货币发展需求,利用区块链、密码学等技术,以国家主权信用背书发行的、完全依赖数字信息形态存储和支付交易、具有加密货币形式和功能、具有法偿力的法定支付工具和价值凭证,在国内发行可以广泛地被个人和企业用于支付。况且,数字货币本身具备一定的可编程性,可支持智能合约,是中央银行的直接负债。
那么,当今各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有哪些必要性?
关于各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必要性,我将从货币演进历史必然性、现实交易需要以及金融稳定需要这三个角度来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从货币演进历程看,全球货币走向数字化时代,具有必然性。17 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全球货币从金银转向纸币,由可兑换的信用票据转向不可兑换的法定货币,货币形态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不仅大大节约了币材费用,也提升了货币使用效率与安全性。进入 21世纪,以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蓬勃兴起,为数字货币诞生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技术。尽管数字货币与纸币一样,本质上都属于纯信用货币,但数字货币可以进一步降低发行成本、流通成本、交易成本,而且使用更便捷、更安全,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更高效地应用。
其次,从现实需要角度看,新技术革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之对应,交易支付环节也需要数字化转型。在生产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帮助制造厂商优化运营流程、改造技术、实现供应链信息化,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在销售端,兴起了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在消费端,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共享经济、网络消费如火如荼,这就要求金融服务特别是支付服务进行数字化转型,使用数字货币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此外,非现金无纸币的支付手段能够更好地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在节约资源促进 环 保 的 同 时 减 少 病 菌 传播,有利于公共卫生和公民健康。我们已经实现了银行卡、信用卡、第三方电子支付,逐渐摆脱了纸币和支票。目前,各国手机已经高度普及,依托手机这一媒介,具有货币支付即结算、匿名性等特点的数字货币,能够更为便捷地实现买卖双方的点对点交易。
最后,从金融稳定性看,私人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将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多方面的冲击,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有利于正本清源,维护金融安全。全球性大规模数字加密货币试验导致私人部门发行的数字货币“泛滥”,但发行数量相对固定,不能满足货币需求。加之缺乏国家主权信用背书、币值波动大、流通范围小,无法具备流动性好、法偿性、币值稳定、被广泛接受等货币应有的特性,还给洗钱、欺诈以及规避资本流动监管行为大开绿灯。如果听任私人数字货币继续发行与扩大,全球金融稳定必然受到冲击和威胁,甚至会削弱央行货币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此外,私人数字货币发行也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例如,比特币的发行采用 POW(基于工作量证明)机制,“矿工”为获得比特币要对毫无实际意义但又极其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求解,即“挖矿”,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为了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维护本国正常的金融秩序、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各国央行必须发行数字货币,为数字经济提供相应的数字支付手段,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数字人民币经历了怎样的研发过程?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中国人民银行早在 2014 年就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开始对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进行专项研究。2016 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完成法定数字货币第一代原型系统搭建。2017 年末,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组织商业机构共同开展法定数字人民币研发试验。2019 年以来,我国已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了数字人民币应用的试点测试。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2021年 《中国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白皮书》给出的官方定义,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 能,与纸质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
从研发、发行、应用、管理全过程看,数字人民币具有五大基本特征。第一,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形式,与实物人民币一样作为法定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具备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等基本功能。其发行流通管理机制与实物人民币一致,但以数字形式实现价值转移。第二,数字人民币采取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的模式。中国人民银行在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通过指定的运营机构发行数字人民币,由这些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和流通服务。第三,数字人民币目前的定位是现金,主要用于零售和小额交易 ,并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都是中央银行对公众的负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第四,数字人民币目前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未来也将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倡议,适时在跨境贸易、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中推广使用。第五,数字人民币和指定运营机构的电子账户资金具有通用性,共同构成现金类支付工具。商业银行和持牌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全面持续遵守合规及风险监管要求下,可参与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数字化零售支付服务。
相对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数字人民币有哪些特殊优势?
与比特币等私人发行的加密资产相比,与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相比,数字人民币具有币值更稳定、安全性更高、便利性更强的特点。
其一,数字人民币具有完整的货币职能。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有严格的官方发行规则和国家信用背书,不存在超发问题,币值稳定,价值不会大起大落,具有现实的价值尺度、支付结算职能。
其二,数字人民币具有信息安全性和风险管理功能。数字人民币根据掌握客户信息的强度不同分成 5 个类别,客户信息强度越高,支付限额就越大。而客户信息强度最低的第五类钱包无须实名,通过手机号或邮箱即可开通使用,做到了小额交易双方匿名,用户隐私可得到很好的保护。而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进行支付时需要用绑定客户隐私信息,掌握用户账单,存在客户信息泄露风险。同时,通过区块链技术,人民银行可以追溯每笔交易的源头,追踪可疑交易和大额交易,迅速、精准打击洗钱、逃税、贪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其三,数字人民币具有使用便利性。数字人民币兼顾实物人民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的优势,与电子支付工具类似,成本低、便携性强、效率高、不易伪造,但数字人民币设计更加注重人性化、个性化,具有支付即结算、支持双离线支付、可编程性等特点。支付即结算功能让用户与商户直接交易,无须经过发卡机构、收单机构、清算机构等角色,不仅大大缩短了支付流程,还省去了服务费。尤其是,双离线支付功能允许用户在没有网络和信号的情况下使用触摸方式完成转账或付款,这就为老年人等数字边缘群体使用数字人民币扫除了技术障碍。可编程性有利 于 用 户 设 置 条 件 支 付 功能,建立智能合约,方便满足用户特定的用途。
中国发行数字人民币是否正当其时?又面临哪些机遇?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建设适应时代要求、安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发行数字人民币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促进金融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一,数字经济呼唤安全普惠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过去十年,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产业升级转型,数字经济的覆盖面不断拓展,电子商务、线上金融服务需求迅速增长,零售领域的移动支付遍及城乡。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客观上需要更为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发行央行数字人民币,指定数字货币运营机构,满足各种场景的法定货币供应,大大降低了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有利于提升我国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与效率。没有银行账户的社会公众也可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基础金融服务,短期来华的境外居民也可在不开立中国内地银行账户情况下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满足在华日常支付需求。
第二,中国社会现金的功能和使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数字货币发行时机日趋成熟。随着手机支付的广泛使用,我国现金使用率大幅下降,失去规模效应后,现金管理成本不断增加,设计、印 制 、调 运 、存 取 、鉴 别 、清分、回笼、销毁以及防伪反假等 诸 多 环 节 耗 费 了 大 量 人力、物力、财力,近年来,新冠疫情使得公众高度重视病毒传染问题,实物现金可能成为 细 菌 或 某 些 疾 病 的 传 播源,因此,发行数字货币不仅会大大降低货币发行流通和管理成本,还能有效降低疾病传播,增强公共健康。
第三,巩固央行的货币发行权,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比特币、LIBRA 等私人发行的数字加密货币发展迅速,有的商业机构还计划推出全球性稳定币,私人数字货币的泛滥将给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货币政策、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等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一些数字货币在我国特定范围内使用,还一度出现比特币投机风潮,并成为洗钱、偷漏税、涉恐等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发行以主权信用为背书的央行数字人民币。
第四,在数字货币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提高我国在数字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全球已经有超过 60 个国家开展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与实验,我国的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实践暂时处于领先地位,因此需要紧抓先机,推出央行数字货币的中国规则和中国标准,获得更大的国际货币体系治理参与权,为数字时代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稳健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2021 年,中国人民银行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 合作成立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致力于SWIFT 建立数字货币多边监管体系和相关法规与技术框架,提高中国在数字货币发行、运营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此外,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与国际化,拓宽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渠道,有利于促进公平、公正、高效的新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中国作为全球数字货币的领跑者,在技术手段、市场规模、制度环境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为数字人民币发行和使用创造了机遇。其一,移动支付、区块链与高速互联网技术的快速领先发展,为数字人民币提供了系统、成熟的技术条件。其二,庞大的用户、巨大的市场为数字人民币的广泛应用创造了规模效应和报酬递增条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 息中 心发 布的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21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10.32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73%,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 8.42 亿,占网民整体的 81.6%。随着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升级和普及,未来电子支付用户规模还会不断增加。庞大的网民基数和迅速发展的移动支付,为数字人民币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建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其三,强大的政府管理体系和制度优势,为数字人民币的顺利运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此外,作为世界最大贸易国,数字贸易和金融高水平开放,为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创造了新的需求和场景;而“一带一路”建设、RCEP、上合组织等区域合作战略机遇,也为未来数字人民币的周边化、国际化创造了贸易 - 投资循环流通渠道。
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情况如何?已有哪些使用场景?
2019 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目的是测试数字人民币对试点地区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等方面的影响,并将根据试点情况有针对性地不断迭代优化,完善数字人民币相关设计。2019年底,第一轮数字人民币测试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以检验数字人民币的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2020 年 11 月开始,综合考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各地产业和经济特点等因素,增加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 6个新的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地区,试点省市基本涵盖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有利于试验评估数字人民币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应用前景。2022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等重大试点项目圆满成功,参与试点的用户、商户、交易规模稳步增长,市场反响良好。2022 年 3 月,在现有试点地区基础上继续增加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和厦门市、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 6 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在 2022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试点结束后转为试点地区。
根据 2021 年 《中国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白皮书》,截至 2021 年 6 月底,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 132 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 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 351 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 7075 万余笔、金额约 345 亿元。在试点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支持下,一些地区还开展了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实现了不同场景的真实用户试点测试和分批次大规模集中测试,验证了数字人民币业务技术设计及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增进了社会公众对数字人民币设计理念的理解。此外,试点期间还注重持续探索应用模式创新,促进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与相关手机制造商合作,研究提供包括双离线交易等功能在内的移动支付新体验;基于智能可视卡测试脱离手机的硬钱包支付模式,为弥合“数字鸿沟”提供可能。在北京冬奥组委园区内,立足科技冬奥、智慧冬奥建设,试点部署无人售货车、自助售货机、无人超市等创新应用场景,并推出支付手套、支付徽章、冬奥支付服装等可穿戴设备。试点用户普遍认为,数字人民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支付成本,社会公众、小微商户、企业切实感受到便利和普惠。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政务缴费、医疗充值缴费、高速公路收费、城市交通出行、银行理财产品、数字人民币贷款等场景形成一批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随着试点测试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在彰显便捷性、优化普惠性、突出创新性、保障安全性、体现合规性、加强可持续性等方面还会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探索。
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推进、场景拓展以及未来的发展会遇到哪些挑战,要怎样应对?
数字人民币目前仍处在试点优化阶段,还面临着支付习惯和路径依赖难以打破、应用场景创新拓展不足、缺乏商业银行激励机制、国际竞争等挑战。第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平台在城乡广泛使用,在海外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已经形成了网络效应,要推广数字人民币支付,改变企业和个人的支付习惯和路径依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时间。第二,数字人民币仍在试点阶段,使用主体仍较少、应用场景覆盖面较窄,尚无形成特定的只能使用数字人民币的广泛刚性需求,增加交易规模还需要持续的应用场景创新。第三,成熟的数字人民币商业模式尚未形成。商业银行经营数字人民币不收取交易费用,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很难加大投入推进基于数字人民币的产品研发、营销和客户维护。第四,在引入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市场中,各货币的国际地位将重新洗牌,货币主权竞争重新被各界所关注,驱使各国积极引导数字货币行业规范创新,未来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领域还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的竞争。
短期内,数字人民币将替代日常生活中的小额现金,实际上跟第三方支付没有太大差别,但长期来看,数字人民币的法偿性、稳定性和双层运营模式使其在普惠金融、跨境金融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未来,数字人民币将主要面向商业银行等机构类主体发行,以便于大额结算,届时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投资、融资这些场景中将会发挥微信、支付宝无法发挥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作为运营主体,应创新理念和业务,深入发掘、培育数字人民币的刚性需求,扩大、完善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功能。
一是要加强数字人民币运营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快速扩大至现有的支付场景和应用渠道,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二是要丰富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支付功能,增加智能合约,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强化数字人民币钱包的理财功能,持续推进境内零售场景搭建、扩大跨境电商支付范围和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
三是要强化母子钱包的现金管理功能,用便捷的数字货币钱包取代复杂的账户管理,帮助企业内部母子公司之间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现金归集和划拨,为企业集团、跨国公司资金池业务开辟新的渠道。
四是要把握区域协同战略机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RCEP 成员国在跨境电子商务、大宗商品交易、绿色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协调,健全CIPS 跨境支付体系的同时,加强与各国央行在数字货币领域的技术与监管合作,适时推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项目在周边区域试点、落地,增加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结算份额,拓展人民币国际使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