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她不顾父母的反对,甘愿放下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走一条不平凡的修行路,于四川尼众学院披剃出家为尼,坚定跟随佛陀的脚步。
她就是——如瑞法师。
如瑞法师目前是我国当代德高望重的老尼师,出家多年以来,如瑞法师一直践行着人间佛教的思想,一方面热衷慈善公益,一方面重振雄风,言行身教,呕心沥血,打造全国最大的尼众学院——五台山尼众佛学院。
如瑞法师谨遵通愿老尼师生前的遗言,致力佛教事业发展,重视人才培养,为上万名女尼提供舒适的修学空间,由于持戒严明,道行高深,受各界人士赞叹,先后出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尼众佛学院院长、五台山普寿寺住持等职务。
可作为一名即将考研的教师,如瑞法师原本前途光明,在教育界可以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子走向世界,她为何要放下工作去选择出家为尼呢?
下面咱们一起走进如瑞法师的人生。
1959年11月,如瑞法师出生于山西太原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和姑姑信奉佛教,为人热情、乐善好施,是乡邻所称赞的幸福之家。
因为受父母的佛学影响,年幼时的如瑞法师就已经于八识田中种下菩提种子,她时常会跟随大人来到离家不远的寺院烧香拜佛,久而久之对出家人清净自在的生活也较为向往。
都说童年是欢乐的海洋,如瑞法师也不例外,她每天都有同伴一起玩耍,玩得不亦乐乎。可如瑞最好的兴趣就是喜欢听大人讲故事,特别是佛教里的那些话题,她最喜欢听。
如瑞法师有一个亲戚是通愿老尼师的皈依弟子,亲戚每当来她家里做客,就会向她提起通愿老尼师的精彩故事。
通愿老尼师俗名翟尧臣,祖籍山东,其父亲翟文选刚直不阿,两袖清风,曾任奉天(今辽宁)省长。
通愿老尼师出生于官宦世家,受过高等教育,学习成绩十分优秀。高中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读书,可谓校园中的女学霸。
老尼师的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经常到寺院听经闻法。通愿大学毕业后,由于当时社会局势不稳定,她闲暇在家,有时也会随母亲学佛。
有一次,慈舟法师来到北京的静莲寺讲解《华严经》,通愿尼师和母亲前去听法,在正法的启发下领悟甚深,自此坚定佛学。1940年,通尼尼师看破红尘,礼拜慈舟老法师剃度出家,赐法名通愿,号妙体。
听了亲戚讲述通愿老尼师的故事,如瑞法师心生欢喜,对通愿尼师有所崇拜,希望有一天能见到老尼师,和老尼师一起交流佛法。可不管如瑞对佛学有多么的向往,她的父母还是让她继续读书,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如瑞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努力上进。高中毕业后,如瑞法师考进“太原师范学院”读书,当教师也是如瑞法师的梦想,她希望在教育上帮助更多的学子走向未来。
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如瑞法师顺利踏出大学校门,如愿地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不久,通愿老尼师来到五台山弘法,如瑞得知消息后赶往五台山,亲眼见到了心中所崇拜的偶像——通愿老尼师。
通愿老尼师为人慈悲,待人真诚,在通愿老尼师的身上,如瑞仿佛看到了那种安详自在的景象,她深深地被老尼师的言行身教所打动,觉得老尼师的人生经历很丰富,像她这么优秀的人,既然能够做到如此的从容淡泊,如瑞佩服的五体投地。
回去后,如瑞法师一方面坚守教师岗位,专心辅导学生,另一方面则深入经典,研习佛学。几年后,如瑞法师在校工作表现出色,获评为“优秀教师”称号,同时还幸运地获得到“北京师范大学”的读研资格。
通愿老尼师和如瑞法师的姑姑是至交,正值如瑞要到“北京师范大学”读研,不料通愿老尼师却来到姑姑的家中,如瑞得知此消息后,即刻前往姑姑家里和老尼师见面。谁知这一去,如瑞法师的人生就此发生了转变。
见到通愿老尼师后,如瑞欢喜万分,开心得像个小孩子,她把到北京读研的消息告诉通愿老尼师,老尼师很高兴地给予鼓励,但又看到如瑞很有佛缘,是个难得的才女。因此开玩笑地对如瑞说,要不要来四川尼众学院呀!如瑞想都没想,一口就答应要随通愿老尼师去四川。
父亲知道她要去四川出家为尼的消息后坚决反对,虽然自己也学佛,但最大的愿望还是希望女儿读研。不过如瑞的意志十分坚定,她劝说父亲:“你读了三十多年《金刚经》,已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如今却不让女儿出家,这没有道理啊”。听到这里,父亲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了她的决定。
1981年,如瑞法师出家因缘具足,在四川尼众学院落发为尼,通愿老尼师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剃度仪式,并赐发名为“如瑞”。
出家后,如瑞跟随老尼师学习佛门礼仪,日夜精进不懈,稳固道心。受通愿老尼师的启发和指导,如瑞法师进步飞快,领悟极强,对佛经也有了更深一步的参透和理解。
此外,通愿老尼师还引荐隆莲尼师给她认识,隆莲尼师在没出家前具有“巴蜀才女”之美称,隆莲入佛门后戒行高洁,精通佛理,是当代著名的比丘尼之一。如瑞在两位老尼师座下修习佛学,如获至宝,不到三十岁就能独自开坛讲法,影响广泛。
1991年,通尼老尼师深知自己住世因缘快尽,心中还有许多未能完成的大事,因此圆寂前她再三嘱咐如瑞法师,让如瑞法师到五台山修建尼众道场。
如瑞法师谨遵老尼师遗言,孤身前往五台山普寿寺兴建尼众道场。普寿寺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寺内许多文物已遭损坏,佛堂屋顶多处露天,如瑞法师不畏创业之艰难,留在这里开始了她人生的春耕。
在艰难的环境下,如瑞法师以身作则,为法忘躯,推进“农禅并重,日中一食”的修行理念,一步步地去打造普寿寺宗风。为了兴建尼众道场,她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熬过多少个难眠的夜晚。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瑞法师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最终修复了五台山普寿寺,同时还创办了两万平方米的五台山尼众佛学院,先后培养了上万名比丘尼。截止目前,五台山尼众佛学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尼众修行道场。
此外,如瑞法师还推出“三加一”工程。所谓“三”指的是五台山普寿寺主要是用来修道的基地、榆次大乘寺是教育基地、菩提爱心协会佛法弘扬基地、而“一”指的是清泰安养园主要是承办的慈善事业(养老院)。
由于多年来如瑞法师为佛教和社会贡献颇多,深受各界人士的认可和喜爱。2017年1月,如瑞法师荣获“2016中华文化人物”称号。2020年12月2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闭幕,会议选举其为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