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河南省晋商会  ___  冯南垣 

可穿戴设备使用不当引发健康焦虑

   发布时间:2022-11-14 16:15     来源:工人日报-中工网    浏览:238    
核心提示:可穿戴设备充斥市场,方便使用者监测自身健康状况,但不当使用也可能引发健康焦虑等问题。医生表示,设备能为诊治提供日常数据,但这些数据并不作为诊断的唯一参考依据,更不能认定为诊断结果。67岁的高血压患者赵国伟总觉得心脏有问题,近日他来到沈阳某三甲医院,挂号到心内科。一番检查后,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维告诉他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可穿戴设备充斥市场,方便使用者监测自身健康状况,但不当使用也可能引发健康焦虑等问题。医生表示,设备能为诊治提供日常数据,但这些数据并不作为诊断的唯一参考依据,更不能认定为诊断结果。

67岁的高血压患者赵国伟总觉得心脏有问题,近日他来到沈阳某三甲医院,挂号到心内科。一番检查后,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维告诉他,心脏没问题,也不存在他说的漏跳情况。

原来,自半年前赵国伟佩戴智能手表监测心率后,他发现每天多次出现心脏漏跳的情况。为此,他曾6次就医。“之所以觉得有问题,可能是焦虑引起的,建议恢复用药用量,调整好心态。”李维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人群增多,近两年,运动手环、智能手表、智能跑鞋等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工人日报》记者采访发现,一方面这些设备便于使用者实时监测自身健康状况,但另一方面由于对智能监测设备数据认知不当,一些使用者出现健康焦虑、就诊增多等问题。如何正确使用智能监测设备,如何正确对待监测数据,值得关注。

佩戴智能手表后却出现健康焦虑

赵国伟患有高血压,服药10年,病情一直很稳定,并无身体不适。为了随时监测赵国伟的身体状况,儿子给他买了块智能手表,但从此赵国伟的健康焦虑也开始了。

佩戴智能手表后,赵国伟经常长时间盯着表盘上的数字看,看着看着发现经常出现心脏漏跳。“总觉得心脏要出大事,一整天都很不安。”第一次就诊,也确实发现了问题,心电图显示“窦房阻滞”。

之前有医生告诉赵国伟,可能患有冠心病、心肌缺血,需要住院做冠状动脉造影,如果需要还要做支架。赵国伟没同意,医生又建议他停了高血压药。

“停药后,漏跳次数确实少了,但心率却加快了。”赵国伟说,后来还逐渐出现头麻、胸闷、全身乏力、莫名心烦等症状。到多家医院就诊,也多次调整药量,总不见好。

李维介绍说,赵国伟来就诊时,情绪低落,觉得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但他发现患者的冠状动脉CT结果没问题,运动时也没有症状,不符合心绞痛的特征,而且用智能手表监测前,长期服药没有任何不良症状,因此建议对漏跳不主动治疗,先调整心态,消除焦虑。

现如今,智能监测设备不仅可以监测心率、血氧、呼吸、血压、睡眠等生理指标,还逐渐囊括了心理压力、疲劳程度等精神类指标。李维表示,健康监测设备广泛应用确实推动了使用者进行自我保健,但是也成为不少人的压力来源。

监测数据无法代替医生问诊

平时睡眠质量不是很好的李雯雯也曾遇到过类似赵国伟的情况。2021年2月,她购买了可以监测睡眠的智能手环和智能闹钟。每天一早,这两个设备会先后给她发送前一晚的睡眠监测报告,但是报告总显示深度睡眠时间过短,她决定购买睡眠片提高睡眠质量。

“大概连续服用了半个月,报告数据并未改善,又追加药量,过几天报告里竟出现了心脏骤停。”李雯雯告诉记者,去医院就诊后她才知道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服药过量。医生提醒她,只要入睡不困难,睡眠环境舒适,就不需要服用药物。

“设备是为医生诊治提供日常数据,而不是为了患者自行‘对症下药’,因此,佩戴者应该对监测数据有正确理解和使用途径。”李维说。

34岁的陈薇告诉记者,她是一名带货主播,平时非常注重外表形象。今年1月,她买了一款体脂秤监测体重体脂,但刚上秤就显示她的蛋白质水平、基础代谢均未达标。

同样在未经就诊情况下,陈薇购买了大量蛋白粉,但食用一段时间后,数据显示蛋白质水平仍未恢复正常,不仅如此,她还出现便秘、尿酸水平上升等情况。主治医师柴艳丽告诉陈薇,体脂秤给出的数据有待考证,即便显示蛋白质水平不足,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导致,不一定是因为蛋白质摄入不足。

柴艳丽表示,体脂秤无法与专业的医疗保健设备相提并论,只能指出蛋白质水平偏低,没有也不能给出专业就诊建议。

数据可作为诊疗参考

“部分使用者之所以出现强迫性自我监控,是由于无法预测疾病产生的恐慌。但是,不断担心和频繁医疗保健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柴艳丽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表示,可穿戴设备的健康监测,对医生而言,最大的意义在于能记录连续、动态生理数据,甚至在你不舒服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心电记录。

“但是,佩戴智能设备的目的不是为了监测而监测,而是为了身体更加健康。”李维说,使用者应该对监测设备形成正确认知,认识到监测数据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后期诊断、治疗具有参考价值,但并不作为诊断的唯一参考依据,也不能认定为诊断结果。

李维还建议,为防止监测设备引起焦虑,生产厂商和医疗机构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同时对患者和用户进行健康宣传,让他们了解智能设备收集的数据有哪些用途,如何确定何时去医院进行诊疗等。

中国高血压联盟等发布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中青年血压管理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对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中青年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专业建议,推荐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长期监测,评估短时、长时及季节性血压变异,并在就诊时与医生分享数据,供诊疗参考。(记者 刘旭)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