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一季度GDP增长4.8%,虽然没有达到5.5%的年度目标,但在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这个成绩也实属不易。
按理说,总的GDP增长了,不管是增长多少,反正是正增长了,那么,居民、企业、政府的收入也应该是增长的,无非是增长多少问题,无非是谁分的多点,谁分的少点,但不管怎样,都是增长。
因为,构成经济活动主体的,也就三类:居民、企业和政府。
蛋糕不管怎么分,都是这三类主体在分,肉都烂在锅里。
但实际情况却是,居民收入下降,企业利润下滑,连政府也没钱了,那钱到底去哪了。
一、
居民收入下降,这个不用多说了,疫情这几年,不是裁员,就是降薪,大家伙日子一个比一个难。大家要么失业,要么降薪,但支出可一点没降,好的话还能勉强度日,不好的,房贷断供,生活质量下降都很正常。
反正我身边的朋友,这几年都没有涨工资,今年很多人,连奖金也停了,就拿基本工资。
这不仅仅是个人感觉,是有数据支持的3月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51.3%,同样是疫情年份,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的个税复合同比涨16.3%。
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减少,肯定有国家税收减免的原因,有其他的各种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家的收入下降了。
失业率,就更不用说了,目前青年失业率超过18%,差不多每5个年轻人,就有一个失业,还不包括数量庞大的灵活就业人口。
所以说,居民没钱了。
二、
企业也没钱了
自从疫情爆发以后,企业三天两头面临停工,封控的折磨,早已被折腾得晕头转向,不是破产,就是利润下滑,都是在苦苦挣扎,勉强度日。
疫情第一年,旅游、交通、住宿等行业基本就被团灭了。
第二年,线下教育、教培行业,也已经被团灭,只留下数十万失业人员和一堆破产企业,连教育培训的天花板,新东方老总都搞电商直播去了。
第三年,房地产行业全面暴雷,恒大、融创、华夏幸福、世茂集团等知名的,不知名的房企,要么暴雷,要么在暴雷的路上,就连千亿市值的国企——绿地,也暴雷了。留下一地的烂尾。
截至6月5日,全国累计破产房企数量已达208家,日均1.3家,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远高于去年上半年63%的幅度。
其他行业也不好过,就连餐饮业的杠把子,海底捞也扛不住了。
海底捞去年营业收入411.1亿元,全年亏损41.6亿元。
现代经济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企业的收入,是另一个企业的支出,一个企业的倒闭,可能会引起好几个企业的破产。一个行业的倒闭,会引起好几个行业的萧条。
企业,在疫情连续三年的冲击下,也没钱了,都等着政府税费减免,税收返还度日呢。
三、
连政府也没钱了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约4.62万亿元,同比下降8.9%。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约2.05万亿元,同比下降27.6%。
虽然地方政府收入减少了,但由于民生、债务、疫情防控等刚性支出不减,不少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有所加大。
一些不是特别紧急的费用,只能消减了:压减公用经费,公务接待费、 会议费、培训费,因公出国经费;追减各类受疫情影响的工程进度款。
还有就是缩减公务员工资,停发奖金或延迟发资金。
近日更是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披露山东某开发区教师被降薪,还要求退回5-15万的已发工资奖金。。。
刚刚,随手百度了一下公务员降薪,有1760万条信息。
四、
回到本文的问题,居民没钱,企业没钱,政府也没钱,那钱到底去哪了?虽说经济增速变慢,没有以前增长那么快了,但仍然是正增长,对不对,无非就是涨得少点,没有以前涨得那么慢了。
但为什么居民,企业、政府的收入都变少了呢?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有谁见过四人打麻将,四个人都输钱的。麻将还是零和博弈,经济增长可是正和博弈啊,毕竟一季度GDP还增长4.8%了。
打麻将四人都输钱,有没有一种可能,钱被看场子的拿走了,最后算总账,四人都输钱。
举个例子,某地一年GDP100个亿,第二年增长了10%,总量增长了10个亿。但某地由于前些年大量举债,共有200亿的债务,按5%的利息算,单还利息就得10个亿。最后算总账,大家的收入没有增长,如果再算上通货膨胀的影响,大家的实际收入是下降的。
当今经济,大都是债务驱动,适当的债务对经济有好处,当投资收益大于利息的支出时,负债越多越好,可以充分利用债务的杠杆效应。
就像前些年负债买房的,虽说有一笔不小的利息支出,但由于房价上涨幅度远远大于利息的那点支出,负债买房的人都成了人生赢家,很多人甚至借此实现了财务自由。
但这几年,房价上涨的幅度,覆盖不了利息的支出,甚至很多地方的房价已经进入下降通道,于是很多炒房客不得不断供或亏本出局。
甚至连恒大,融创、绿地,世茂集团等大型房企,在房价放缓的情况下,前些年由于大量负债,无力偿还利息,不得不暴雷,在破产边缘徘徊。
具体到一个国家也是,如果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那么适当的负债,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但如果整个国民经济负债量过大,而经济又无法保持高速增长的时候,收益的增加无法覆盖利息的支出,那就会容易出事。
轻则大家收入下降,生活陷入困境,银行坏账上升,
重则容易转化成经济危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债务危机,赚钱不够还债,甚至连利息都还不上了。
适度的负债,是经济的润滑剂,庞大的债务,则可能成为吞噬财富的黑洞。
所以,在前两年经济过热的时候,国家一时在强调去杠杆,化解金融风险,可能就是为今天的局面做准备吧。
截至2020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万亿元,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0.8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46.55万亿元,政府债务余额与GDP的比重为45.8%。
此外,居民和企业,也背负了庞大的债务,我国总债务(政府、企业和居民之和)占GDP的比重,网传在240%左右。
2021年,2022年为应对疫情,各级政府肯定又发了不少的债券,庞大的负债,成为了一颗定时炸弹。
如何化解这庞大的债务,如果拆解这颗炸弹,成为摆在政府前面的一大难题,一旦经济的增长难以覆盖所支付的利息,经济将陷入困境。
所以,保经济,保就业,保民生,保GDP,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必须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