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新人口普查数据的陆续公布,在全国掀起城市重新排名的热潮。按照2022年全国大中城市的划分标准,目前为7座超大城市、14座特大城市、106座大城市、135座中等城市,山西省11座地级市的位次,与三四十年前数据相比有较大变化,有的城市排名退后、有的城市大步向前、有的城市保持原地不动、还有的城市落单出局……你的家乡排第几?
人口流入是发展快的前提。一座城市对人口有吸引力,才会保持社会经济消费产业的繁荣。
上世纪80年代,特大城市的门槛是城区人口100万人以上,省会太原以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业科研厂矿院校布局优势,太钢、西矿、十三冶、铁三局、铁十二局、铁十七局、化二建、太化、化肥、太重、矿机、机车、兴安、新华、一电、二电、橡胶等工厂吸纳大量人口,排名全国城市第12位。如今,特大城市的门槛提高至城区人口500万人以上,基于太原城区行政区划和过去几乎没变化,仅是将北城南城河西城区和南北郊区,重新组合调整为城六区,清徐、阳曲县改区纳入城区版图尚未实现,坊间流传合并晋中市榆次区没有可能已成泡影,古交工矿区变为古交市,也未能划入太原城区,尽管城六区现有人口规模发展到400余万人,但只能划为一类大城市,排名全国城市第25位,告别此前特大城市的称谓。
大同通过县改区扩大城区规模,将大同县改为云州区,微调三市区更名,坐拥老煤炭工业基地的实力,城区人口达到二类大城市规模,与过去的大城市地位相当。
长治从过去的两市区中等城市,通过两县改区扩大城区规模实现人口增量,一步迈入二类大城市行列。城区、郊区合并为潞州区,长治县改为上党区、屯留县改为屯留区、潞城市改为潞城区,是全山西受益行政区划调整县带来红利最大的地级市,达到城市的升级。
在山西的11座地级市最新排名中,太原为一类大城市、大同、长治为二类大城市,阳泉、晋城、晋中、运城、临汾5座城市为中等城市。
阳泉曾是解放区的第一批直辖市,作为煤炭工业城镇化历史长,三市区行政区划保持稳定不变,平定、盂县没有县改区,城区、郊区、矿区的人口规模仍维持中等城市水平。
晋城为单一城区,只有高平实现了县改市,仍无法纳入城区,而周边泽州、阳城县改区尚未实现,作为煤炭气化产业新兴城市,城区人口规模有了一定积聚,但只达到中等城市水平。
晋中市过去只有单一城区榆次区,太谷县改区后,扩充为双城区规模,城区人口数量有所增加,受临近省会吸附资源的影响,制约了单独发展和对人口的吸引力,两个城区人口加起来,也只达到了中等城市水平。
运城过去只有单一城区,更名盐湖区后,行政区划并未有明显调整,受制于离西安较近,束缚了当地对人口的吸引力,加之周边县改区还没实现,达到中等城市水平。
临汾过去是一座工业基础雄厚的中等城市,单一城区更名为尧都区后,由于县改区没有实质性结果,行政区划没有大扩容调整,加之临钢、三维、山西师大等变动迁址,几十年来一直徘徊在中等城市行列。
此外,在山西的11座地级市中,吕梁城区范围只有离石区、忻州城区范围只有忻府区、朔州城区范围包括平鲁区、朔州区,因人口规模达不到中等城市门槛,划为小城市,排在全国262座大中城市之外。
纵观城市等级排名,在某种程度上是各地县改区的成果比拼,城区面积规模扩大是实现城区人口增量的最有效途径。在全山西地级市的县改区进程中,长治两县改区受益成功率最大,大同、晋中均为一县改区扩充城区,而太原县改区瞄准阳曲县、清徐县,晋城、运城、临汾、吕梁、阳泉多年来还没结果。
鉴于国家加大对县改区的严控,防止城市追求规模摊大饼,未来的县改区门槛更加严格苛刻,山西8座地级市跻身大中城市,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夯实人口基础,激带动消费和就业的繁荣。在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中,3座小城市谋发展,还需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