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的光伏板为荒山荒坡披上了蓝色的“铠甲”,一排排民居屋顶上闪烁着耀眼的亮光……如今的大同,光伏产业项目遍地开花,光伏发电成果持续转化,光伏产业链条逐渐延伸,一片片“追光逐日”的光伏板源源不断地送出清洁电力,点亮了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丰富的土地、光照资源以及强大的电网结构,为大同发展光伏发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绿色低碳作为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掘光伏资源优势,全局谋划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持续创优营商环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全力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秋时节,在国家能源局启动的首个光伏发电领跑示范基地——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鳞次栉比的光伏阵列绵延起伏,吸收着太阳的能量。2016年6月,大同“领跑者”基地高标准并网发电,其在项目开发、企业招商、建设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成为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典范。小小的光伏板不仅让采煤沉陷区重新焕发了生机,还调整了大同的产业结构、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村民收入。在云州区杜庄乡,全球第一座以大熊猫为造型的光伏电站持续向外输送清洁能源。这座建设在1851亩盐碱地上的电站聚集了17万块光伏板,年发电量达80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5.27万吨。
晋能天镇光伏发电项目完成5期建设,新荣600MW光伏+30MWh储能光伏平价上网项目成功并网发电,积极开展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引进光伏项目,积极探索利用荒山坡地、盐碱地、采煤沉陷区荒地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不断完善落地要素保障,协调解决项目难题,光伏重大项目频频落地,进一步增强、激活了大同光伏产业发展的实力与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并网光伏发电项目45个,总装机容量345万千瓦,项目遍布10个县区,在建光伏发电项目10个,总装机容量92.5万千瓦,光伏发电比例在全省位居第一。
除了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光伏产业还为我市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太阳升起,位于天镇县谷前堡镇一畔庄村的光伏电站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村民李广随之开始了电站的管护工作。“面板清洁干净后,就能更好地发电。”李广介绍,成为光伏电站管护员后,每个月都能增加一笔收入,既维护了村集体资产,又提高了电站收益。光伏带来好光景。2014年底,国家启动光伏扶贫工程试点,我市天镇、浑源两县被确定为山西省光伏扶贫试点县,随后越来越多光伏扶贫项目在我市落地投产,通过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开展公益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光伏电站成为助力全市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我市坚持将光伏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光伏产业帮助群众叩开乡村振兴的“幸福门”。截至目前,全市光伏帮扶电站共80座,装机总容量34.5万千瓦,其中村级电站72座,装机总容量12.5万千瓦,集中电站8座,装机总容量22万千瓦,6个项目县协议年收益共2323万元。2022年度全市光伏帮扶项目发电收入任务15092万元,截至7月底,累计发电收益9313.9万元。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光伏帮扶电站“发电效率高、后续维护好、收益分配准、监管主体实、稳定运行久”的目标,持续支持村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开展日常调度,加强对光伏电站的运营维护、收益分配监管,带动村民稳定增收。
大同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2.0GW单晶组件项目车间里,机器设备在不停地运转,工人们忙而有序。
大同隆基乐叶年产1GW“超级领跑者”高效单晶组件制造项目,是我市引进的第一个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从2018年9月第一块测试版单晶组件完成生产,到与我市合作建设光伏全产业链,大同隆基乐叶光伏科技公司依托集团公司的规模化生产优势、品牌优势、创新优势等,不断助力大同完善晶硅太阳能产业链和产业化配套,助推大同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未来,我市将扬资源丰富之“长”,补产业链发展之“短”,不断强链、延链、补链,吸引更多中下游企业以及产业链各环节头部企业,实现光伏产业集群规模发展。
逐日前行,绘就绿色画卷。从户有光伏,到漫山遍野;从光伏发电,到光伏制造,我市光伏产业向阳而生、态势良好。“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把握好光伏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支持形成更多‘光伏+’新业态,同时服务好、培育好现有企业,协同打造创新链,夯实产业人才基础,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让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常亮!”市能源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