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友惠山西考察照
2022年7月10日上午8时35分,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美术家、敦煌学研究专家、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关友惠,因病医治无效,在敦煌逝世,享年90岁。
关友惠先生,1932年10月2日出生于山西省临猗县。1949年进入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1953年学校毕业,同年9月来到敦煌文物研究所主要从事壁画临摹和研究工作。1962年调入敦煌文物研究所考古组,参与石窟分期和石窟测绘工作;1980年调回美术研究室担任副主任;1984年任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94年4月离休。
关友惠先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敦煌石窟艺术事业。他勤于思考、刻苦钻研,潜心研究古代壁画艺术,深入探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对敦煌石窟各时期壁画风格与绘制技法了然于心。在莫高窟工作的数十年间,先后独立完成或多人合作临摹完成《莫高窟第61窟法华经变》《莫高窟第98窟于阗王后像》《莫高窟第17窟近侍女与比丘像》《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出域图》《莫高窟第172窟观无量寿经变》等壁画数百幅,大部分作品都达到了甲级水平。关友惠先生的大量临摹作品比较客观真实地表现了不同时期敦煌壁画的风格特色,为敦煌壁画临摹和美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友惠先生潜心研究,笔耕不辍,在从事石窟壁画临摹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敦煌石窟考古和研究工作,先后与樊锦诗、马世长、刘玉权等先生等合作发表了《敦煌莫高窟北朝洞窟的分期》《莫高窟隋代石窟分期》等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个人重点对敦煌壁画图案艺术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累计发表《莫高窟唐代图案结构分析》《莫高窟隋代图案初探》《敦煌北朝石窟中的南朝艺术之风》等论文30多篇,在壁画艺术风格、样式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敦煌壁画全集·图案卷》(上、下卷)集中呈现了他数十年调查研究敦煌图案的成果,是第一次对敦煌图案艺术的系统总结。
关友惠先生是敦煌文化艺术弘扬工作的积极推动者之一。在他担任美术研究所所长期间,先后多次主持或参与筹备国内外敦煌壁画展览,许多作品随“敦煌艺术展”赴日本、法国、印度等国家展出,得到了海内外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和赞誉,有力助推了敦煌文化艺术的对外传播。
关友惠临摹品主要有17窟《近事女》、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323窟《张骞出使出域图》、257窟《沙弥守戒自杀缘品故事》、172窟《观无量寿经变》(合作),论文主要有《敦煌北朝石窟中的南朝艺术之风》、《莫高窟唐代图案结构分析》,编著有《中国壁画集·敦煌晚唐》、《敦煌石窟全集·图案卷》(上下册)。
现任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声良曾为《石窟面壁:关友惠关晋文敦煌壁画临摹集》一书作序称,“早在20世纪50年代,关友惠先生就来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前身),投入到敦煌艺术的临摹与研究事业中,一干就是一辈子。50年代的莫高窟,生活和工作条件极其艰苦,关友惠先生与同仁们白天在洞窟里调查、临摹,晚上没有电,大家就聚在一个大房间,点一盏汽灯,共同在灯下练习壁画的绘画技法。就这样勤学苦练,潜心探索古代壁画艺术的技法和艺术特点。”
“关先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在莫高窟工作的数十年间,临摹壁画数百幅,对敦煌石窟各时期壁画的风格与技法了然于心,通过他的大量临摹品,比较客观真实地表现出敦煌壁画不同时期的风格特色……改革开放以后,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关友惠先生任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他率领美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潜心研究古代壁画艺术,探讨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并多次主持或参与筹备国内外敦煌壁画展览,使敦煌艺术不断传播于世界各地。”赵声良写道。
飞天,莫高窟第263窟,北魏。关友惠,1960年。
2015年,关友惠曾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我们那一批每一个在莫高窟工作过的人,对莫高窟的感情和现在人的都不一样。我们在这里的工作,需要依赖莫高窟、保护莫高窟,我们的生活、生命,一切都是连在一起的。现在我每年都会回来一次。去年回来一是看沙山,二是到山里面看一看水。这些水关乎着莫高窟的生命……只要我自己还在这,还能跑动,每年都要去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