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左权县麻田镇泽城村全景。记者 唐伟青 摄
左权县位于我省东南部,是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老一辈革命家长期战斗生活,左权将军壮烈殉国。
红色土地,绿色发展。近年来,该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富民,不仅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还进一步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城市发展道路上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太行山革命老区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
产业富民 脱贫攻坚奔小康
六月的太行山,满目苍翠,生机盎然。走进左权县寒王乡段峪村,屋顶、山坡上一片片蓝色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自打村里装了光伏发电,我们是晒着太阳把钱赚,每年都有7000元的保底收入。”70多岁的雷海林直夸光伏发电好。如今,光伏发电已成为老区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产业。“十三五”以来,左权县先后建成了35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46.4MW村级(联村)光伏电站、30MW集中式光伏电站和1995座农户屋顶光伏电站,受益村达170个,惠及贫困人口25571人。
芹泉镇上庄村村民李宁曾经因为穷,在人前总低着头。近几年,依靠种植设施蔬菜实现了脱贫致富、扬眉吐气。2020年,他家的西红柿卖了将近15万元。尝到“甜头”后,他谋划着再多种几亩大棚,让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好。如今,仅上庄村就发展蔬菜大棚200多亩,120个脱贫户依靠蔬菜大棚增收,成为全县产业脱贫的典型。
龙泉乡连壁村前几年栽种的2000亩核桃树,如今已成为村民们的“摇钱树”,每年每户可增加数千元收入。
……
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左权县,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9个,贫困户18554户,贫困人口49286人。经过脱贫攻坚,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65%以上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实现了增收脱贫。如今的左权县,乡村旅游连成线,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脱贫户住进了新楼房,收入生活有保障;一个个产业项目、一张张致富的笑脸成为老区最美的风景。
“十三五”以来,左权县积极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实施短线发展光伏、电商、连翘及特色种养,中线发展核桃产业,长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了以拐儿、麻田为主区域的核桃产业带,以芹泉、石匣为主区域的设施蔬菜产业带,以寒王、石匣、辽阳、龙泉为主区域的杂粮产业带,以“百里画廊”沿线耕地及旅游公路沿线坡地为主区域的连翘、黄芩等中药材产业带等多个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带。在产业支撑下,2019年,左权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2元,增幅18.6%,全省排位第一。2020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7900元。近五年来,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实现了产业兴、百姓富。
文旅融合 乡村振兴新支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左权县委书记石勇表示,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县、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左权县在完成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底线任务之后,将继续以产业大发展支撑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全县立足‘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太行山区域资源禀赋特征,向山、向水、向田、向大美自然同向发力要产业,力争走出一条山区无工矿资源地区产业振兴新路子。”
夏季的上武村就像墙上挂的风景画。6月7日,穿过风光秀美的太行山百里画廊,驱车来到桐峪镇上武村,这个只有700多人的小山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刘俊飞自豪地介绍:“上武村不仅风光好,还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抗战时期,村里驻扎过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八路军卫生学校和鲁迅艺术学校等,留下不少革命遗存。”近年来,该村正是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走出了一条“红+绿”,生态美、生产兴、生活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上武村是当地有名的蔬菜种植特色村,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近几年,借“左权民歌汇”的东风,该村又发展起农家民宿和农家乐。“目前,我们村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投资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廊,实现传统农业向旅游农业转型。同时,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培育小花戏等文旅特色产品,打造传统文化民俗村,使文旅产业成为上武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载体。”刘俊飞说。
“泽城村要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依托美丽的山水风光和文化资源,发展民宿产业,打造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对于发展乡村旅游,麻田镇泽城村党支部书记赵富生信心满怀。去年10月,省委书记林武到泽城村调研,对该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写生基地和特色民宿的做法给予肯定。该村2019年开始发展民宿旅游,先后带动200多人就业,人均增收2000余元。为更好地打造特色旅游品牌,2021年以来,左权县全力打造以泽城、老井、桐峪为中心的“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形成“山水—写生—消费—产业”发展链条。
写生基地是左权县向“大美自然”要产业、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项目。去年以来,左权县结合该县山水田园美景、红色文化资源和传统民歌文化,全力打造“清凉夏都、红色左权”文旅板块,开发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绿色、红色文旅项目,带动实现文旅融合乡村振兴。
山城巨变 “颜值”“品质”双提升
乡村振兴发展,城市也日新月异。
仲夏时节,依山傍河的左权县城犹如一座生态公园,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街巷整洁道路宽阔、公园美丽小区漂亮,处处洋溢着生活的幸福与欢乐。
居太行之巅的左权县,曾因为山大沟深、水患频发,一直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左权县城还只是“一条半街一栋楼”的面貌。2002年,随着在全省山区县份首家实行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左权县城才开始大量出现楼房住宅。2012年开始,伴随着祝融公园、体育馆、将军广场、宏远学校、购物中心等一批现代化建筑相继建成,县城的面貌和品位得到根本提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
近年来,左权县按照“西进、南拓、北控、东限、中优、拥河”发展思路,突出自然山水与生态特色,彰显太行风格和人文内涵,将县城框架沿清漳河向西拉大,着力构建太原都市圈的东部生态城。先后实施完成131公里供暖管网、91公里供气管网、149公里供水管网以及42公里污水、雨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公园改扩建和道路配套绿化,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左权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61%,污水处理率96.5%,集中供热普及率98.8%,燃气普及率82%……初步构建起“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县城新格局。
另外,全县还坚持多渠道保障住房供给,先后建成公租房、保障性住房1440套9.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472套11.38万平方米,易地扶贫搬迁住宅1772套15.4万平方米,让老百姓从“安居”走向“宜居、优居”。
2019年以来,通过实施提档升级“两下两进两拆两补”城乡环境整治,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左权环境一年比一年好,绿地多了、游园多了,县城和花园一样,住得更舒心、方便了。”居民纷纷点赞。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广大干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左权县是全国闻名的优秀生态旅游县、“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如何把独特的生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革命老区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批准左权县设立省级太行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左权县出台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将全域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效衔接,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减贫能力、实现全面小康的新路径。去年以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又精心谋划实施了桐峪1941小镇、红色主题公园、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龙泉森林康养、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等一批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建设重点项目,全力打造“清凉夏都、红色左权”,实现文旅融合乡村振兴。
我们赞赏左权县“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的务实做法,也祝愿革命老区在实现转型发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