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在保护与传承中焕发盎然生机。山西日报通讯员摄
今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平遥古城考察调研。他指出,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有着2800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在保护与传承中交出了新时代的答卷,焕发盎然生机。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活”着的古城才有灵魂
6月21日清晨,48岁的郭小强正在打扫自家位于古城南街窑门巷12号的院子,这座曾祖父建起的四合院,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古城的老院子里水、电、暖齐全,有的都用上了冲水厕所。前几年,院里的风水楼倾斜,政府补贴了6万多元,我自己花了4万多元,将楼体扶正。”郭小强自豪地带着记者看门口挂着写有“历史建筑”的标识牌。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2.25平方公里的空间内,199条古街巷纵横,300多处文物点缀其中。近4000座古民居内,1.1万居民在这里过着热气腾腾的生活。
近5年来,平遥县累计接待游客616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04.6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我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城有两座,平遥古城是其中之一。古城内的传统民居是平遥古城的精髓和文化载体,但历经岁月风雨,部分民居年久失修。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遥县实施古城内传统民居保护修缮资金补助项目,对古城内保存比较完好的传统建筑进行保护修缮,目前已修缮105所院落,补助资金达1500万元。”平遥县自然资源局古城科科长郝世忠介绍。
距离郭小强家不远,就是古城的中轴线南大街,自古以来一直是古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如今,南大街正在对街道的水、电等管网进行改造。
“2019年以来,投资13亿元的平遥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一直在稳步推进,重点对古城电力、通信、雨水、污水、燃气、消防等地下管网进行综合改造,覆盖121条街道、总长30.22公里,基本把古城的街巷全部覆盖了。项目可完成古城6600余户居民‘煤改电’、旱厕改造。”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平遥项目部常务副总指挥尚兴宇介绍。
古城墙保护更是文物部门一直关注的重点。2016年以来,各级财政共投资3550余万元,修缮了10余段城墙内墙。
“总书记的嘱托,是鼓舞,更是鞭策。去年10月初,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古城15处内墙女墙坍塌、36处内墙夯土滑落、5处城墙出现严重裂缝。”平遥县文物所所长雷雅仙说,“目前文物部门已紧急展开5处城墙内墙的抢险修缮工程。”
平遥古城的保护,始终是正在进行时。
从平遥县一城两寺研究院遗产监测中心大厅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最新的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已初步搭建。“这是实现科学管理和预防性保护的必要前提,可为遗产地有效防范风险、及时采取处置措施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平遥县一城两寺研究院遗产监测中心副主任王瑞说。
坚定文化自信,“老字号”里走出“新晋商”
平遥是晋商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位于平遥古城西大街的日昇昌票号开创了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先河。明清时期全国有51家票号,平遥占22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昇昌票号博物馆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平遥县晋升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庞中元深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他将“晋升”炉食铺和“晋升油茶”发扬光大的信心。
不出差的时候,37岁的庞中元喜欢在平遥古城南大街的“晋升”炉食铺忙活。这是一家体验山西炉食文化的特色店铺,由庞中元的曾祖父创立于清末,有100多年的历史,传到他这里是第四代。如今,“晋升”炉食铺已成为平遥古城的热门店铺。
和许多传统老字号子承父业不同,庞中元华南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曾在北京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做大区经理,主要从事品牌运作和市场推广工作。2014年7月,庞中元回到平遥古城,将西式快餐品牌运营理念和传统炉食铺经营相结合,“晋升”炉食铺全新升级。
谈起对“晋商精神”的发展和传承,庞中元认为关键在两点:精神呵护和时尚创新。“精神呵护”是坚守老晋商“以义制利”的儒商精神;“时尚创新”是呵护好晋商先辈商业价值商业文明的同时,结合时代需求与使命不断创新。
平遥县委联系专家、原县文联主席赵永平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平遥县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国际电影展等国际节庆活动,传承、传播、弘扬晋商文化,追求晋商文化内涵的时代表达。接下来,还需要发掘晋商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古老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中熠熠生辉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艺术之一,其用料考究,漆面光亮如镜,手感细腻润滑。
在距离平遥古城3公里的南政乡娃留村,85岁的薛生金不但带徒授艺,每天还要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室创作5个小时。古朴典雅的小院,在一幅幅作品的衬托下,明艳起来。
薛生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到现在已培养了200多名徒弟,其中国家级大师2名、省级大师5名、高级工艺美术师5名。
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保护好推光漆器等文化瑰宝,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
薛晓东是薛生金的大儿子、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的省级传承人。他说:“要将传统工艺与创新理念相结合,用现代人的理念和审美观念去创新漆艺,这样,传统技艺才能有生命力。”
如今,平遥县从事推光漆器的生产经营单位有150多个,相关从业人员7000多人,经济总量达5亿元以上,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平遥古城,与推光漆器齐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平遥牛肉。平遥牛肉制作技艺的传承由老手艺人传帮带,王天明师从“兴盛雷”牛肉铺第五代传人王永智,是平遥牛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王天明还有一个身份,山西省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蒸煮车间主任。他在继承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的基础上,对工序做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2021年,平遥牛肉集团销售额达9.2亿元,上缴税收5100万元。
古老的非遗技艺,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作为平遥推光漆器龙头企业的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平遥推光漆艺文化创意园区,设立漆器文化博物馆,形成集生产销售、展览收藏、研发培训、旅游观光、文化传播、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平遥县投资约20亿元,规划600亩地,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食品产业园规划建设平遥牛肉产业园,打造全国牛肉加工业龙头基地。
平遥县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推动推光漆器产业创新发展,强力打造优势招牌;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强力打造推光漆发展集群;突出传统特色,力推平遥牛肉更大更强……历久弥新的平遥古城,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