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轮疫情尚在持续和有序复工复产并行的复杂背景下,企业供应链运行情况成为经济发展保障工作关键事项。零点有数于2022年4月30日至5月4日开展的企业供应链探测数据显示,复工复产的企业超过九成,其中近四成已全面复工复产,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代表的企业在供应链多节点上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进一步加强供应链韧性。
发现一:复工复产积极展开,但疫情影响严重地区企业整体经营难度高
数据显示,36.3%的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55.4%的企业部分复工复产,8.3%的企业尚未复工复产。受本轮疫情影响,尚未复工复产的企业相对集中于长三角(18.8%),多于其它地区(6.4%)、京津冀(4.3%)和大湾区(4.3%)。
受访企业判定当前经营难度为6.1分(满分10分,分数越高,难度越大),2020年2月14日-19日进行的零点有数首期企业复工复产数据显示,当时企业经营难度为6.8分。其它地区(6.4分)和长三角(6.3分)企业难度相对更大,其次是京津冀(5.9分)和大湾区(5.7分)。
受访者报告经营“特别困难”(6分以上)的占比46.5%,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其中住宿和餐饮业(行业报告率为80.8%)、集成电路业(71.4%)、物流业(70%)、机械业(66.7%)、文旅休闲业(63.6%)、汽车与零部件业(58.8%)、化工业(57.1%)和交通运输业(50%)受冲击更大。
发现二:关键产品技术短缺、物流运输梗阻、需求弱化考验全供应链
综合来看,上游的关键产品和技术供应短缺与库存积压问题并存;下游客户订单减少,消费能力减弱,进一步制约上游产能利用问题;而物流运输因各地风控政策的影响,再加上运输工具和人力资源的缺乏,产生梗阻现象。全链问题叠加效应,互为掣肘,显示出企业的运营能力脆弱性。
探测数据显示,目前企业在供应链上游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核心技术成本上涨”(24.4%)、“上游的关键零部件、技术、设备、知识产品等供应短缺”(19.3%)、“受国际形势政策影响,技术采购难度增加”(16.1%)等;其次是货品库存和质量问题,如“货品库存积压,周转困难”(23.3%)和“上游产品的供货质量下降”(19%)等;再次是缺少数字化技术支持,15.3%的受访企业表示因此造成供应链管理协同效率较低;最后是技术协议变更导致技术缺失,如“合作伙伴变更计划,后续不再提供关键技术支持”(13.9%)和“技术规格或政策标准更新,无法匹配对接”(10.2%)等。
超三成企业提到的供应链共性问题为下游市场消费需求减少,包括“客户资源大量减少”(52.2%)和“市场消费能力降低”(44.2%);订单的转移和减少,如“订单向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倾斜”(16.3%)和“受形势影响跨国订单量减少”(12.1%)。需求弱化又逆向影响上游生产端,使得企业被迫调整生产计划,带来资金紧张、人员流失、存货积压等系列问题。
上下游衔接存在的问题包括“运价上涨,成本过高”(35.9%)、“各地物流对接时效性差,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造成大量货损”(24.6%)、“符合承运资格的车辆资源短缺”(19%)、“受全球形势影响,航班件、港口件等取消或滞留”(15.7%)和“运输后缺少卸货、分拣、派送服务”(13.1%)等。部分受访企业表示将采取本地拿货、分散合作多家物流公司等措施应对。在上下游协同方面,受访企业还提及计划变更带来的供应风险,如“下游无法协同收货”(22.7%)、“下游订单变更”(19.3%)等。
发现三:人力资源调用在空间、时间、资金等多方面受限
79.7%受访企业遭遇人力资源调度困难,17.3%受访企业存在关键技术人才流失的问题。首先是空间受限,暂时无法正常工作,如“员工受所在地或工作地政策制约,暂时无法到岗”(27.3%)、“员工仍在工作地隔离中”(20.1%)和“业务开展有赖于实地考察或面谈,员工无法出差”(20.1%)等;其次是资金受限,无法为员工提供足够的福利保障,如“因经营困难,福利待遇调整后员工流失”(24.3%)和“企业防护消杀物资短缺,无法按常规人数安排上班”(12.5%)等;再次是合作受限,上下游员工之间发生传递效应,如“员工无法正常上班,影响合作研发”(16.3%)、“部分合作伙伴无法开工,影响整合交付能力”(15.5%)、“供应链上游受影响,导致无法开工”(7.3%)等;最后是居家工作影响效率,如“远程办公或居家办公,难以把控员工工作开展情况,整体效率相对较低”(13.4%)。
发现四:企业面临的开复工审批政策冗杂,资金类扶持政策受期待度高
87.2%的受访企业遇到政策难题,一方面是开复工困难,审批时间长、材料多、条件严;另一方面是企业面临现实经营困难,期待更多政策扶持。
疫情下获得许可手续,是企业复工复产的门禁卡,也是合作协同的通行证。但实际情况是,横向上,各地风控政策规定松紧不一,导致企业在跨地域开展业务时受到阻碍,企业报告问题包括“跨地区进出通行受阻”(35.5%)、“审核周期长,材料繁琐”(33.1%)、“各地复工复产审核要求不一,难以统筹,只能暂停复工复产”(28.9%)、“目前仍未获得经营许可,受到严格限制”(5.9%)等;纵向上,制定政策和负责执行部门间不协调,政策执行端对规定解释不清,企业为流程审批准备繁琐的材料,提交后等待时间冗长甚至“石沉大海”,报告问题如“政策要求不清晰,地方部门人员解释不清,难以给出准确答复”(31.2%)和“政策更新速度快,各地反应滞后,仍按原有政策执行,耽误复工复产”(21.6%)。受访企业殷切期望能出台清晰统一的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出台供应链畅通的保障措施。
22.2%的企业表示现有抗疫助企政策扶持范围较窄且审核严格,民营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尤为期待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增设快速审核通道。与2020年2月复工复产探测结果对比,受访企业期待的政策扶持类型更向资金(稳岗、社保、税收、房租)补贴类、费用减免类集中;物资类支持则从口罩、消毒等防疫消杀物品向关键生产设备和消毒设备供应保障转变;人才技术类支持则期待强化对企业引进和稳定科技人才的支持。分行业来看,制造业企业相对偏向稳岗补贴、能源费用减免和生产设备提供等方面;服务业企业主要期待各类减免扶持;金融业则更关注贷款优惠、延缴缓缴等政策。
基于上述发现,零点有数建议:第一,依托两年多的抗疫经验,制定《关键行业供应链保障措施指引》,设定规划磋商、资源整合、关键行动设计和政策资源调配等工作;第二,建立针对关键企业供应链的物流企业检查审核“白名单”和“蓝色通道”,并做到全国互认;第三,需要各地重视“实体产业帮扶”,并将“输血型帮扶”转变为“造血型帮扶”,支持企业布局抗风险能力更强、更具先进性的新技术、新模式,同时发布标杆案例,引导协作方式创新;第四,加强配套研发支持,鼓励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建设;第五,以合作形态创新,形成关键技术产品供应的短期“全球找货”、中期“战略备货”、长期创新科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