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疫情分析发现多例感染者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核酸检测仍为阴性的情况。该信息的披露,也引发广泛关注。
封面新闻记者梳理5月4日北京卫健委公布的流调信息发现,感染者617曾于4月27日前往感染者328家中采样。28日,感染者328确诊。29日,感染者617出现咽痛等症状,当日自测抗原两次,结果均为阴性。30日核酸检测结果仍为阴性。5月3日,感染者617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出现咽痛等症状后,两次抗原、一次核酸结果均为阴性,五天后核酸采样结果才呈阳性。
为何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核酸检测仍为阴性?现有核酸检测试剂是否对奥密克戎毒株检测准确率下降?病毒不断变异,是否会影响检测灵敏度?
▲ 5月3日,市民在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金五区社区文化广场核酸检测点排队进行核酸采样。图源:新华社
核酸检测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体内已有抗体,病毒载量相对较低。“现在的感染大部分都是突破性感染,多数感染者已接种疫苗,这次感染后,病毒只能在鼻腔等特定区域产生局限性感染并引发症状,病毒载量也相对较低。”
金冬雁表示,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大多采用10:1混检等方式,检测灵敏度下降,叠加病毒载量低等因素,导致出现漏检情况。此外,核酸采样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也是原因之一。“整个新冠(肺炎)诊断,需结合症状来看,对出现症状的人要特别注意。”
一位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告诉记者,核酸检测“假阴性”并不算罕见,感染者出现症状后核酸仍为阴性,很大可能是检测和采样环节出现问题。
记者注意到,近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简称诊疗方案)也提到,核酸检测会受病程、标本采集、检测过程、检测试剂等因素影响。根据诊疗方案,解读核酸检测结果可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血常规检测、肺部影像学改变等也是帮助临床医生诊断的辅助手段。
▲ 5月5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东里南社区临时核酸检测采样点,医务人员进行核酸采样。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不代表奥密克戎毒株检测准确率下降
上述临床救治专家表示,现有核酸检测试剂对奥密克戎检测的敏感度并没有降低。“但需要关注这种现象,新冠病毒如果变异到一定程度,也许会影响(核酸检测灵敏度)。”
实际上,早在去年12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就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株不影响我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金冬雁也表示,从世界范围看,现有核酸检测试剂完全可检测出奥密克戎毒株,出现“假阴性”等情况,主要与病程发展处于“窗口期”、“混检”导致检测灵敏度下降、采样过程操作不规范等原因有关。
金冬雁建议,应连续检测,防止出现漏检。
记者注意到,5月3日、4日、5日,北京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等12区连续开展三轮区域核酸筛查,从此前“两天一筛”改为“一天一筛”。上述专家告诉记者,加密核酸检测频次有助于更早发现病例。
当前,北京在区域核酸筛查中依然发现社会面零星隐匿感染者。在北京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庞星火提醒,疫情高发期间,一旦出现发热、干咳、咳痰、咽痛、乏力、腹泻、味觉或嗅觉异常等症状时,即使核酸检测阴性,仍不可掉以轻心,应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和消毒,减少聚集聚餐,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网约车,建议进行7天健康监测,加强核酸检测,以便及早发现疫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