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寒食清明习俗
(摘自山西文化云)
省级批次:省级第二批
国家级批次:国家级第三批
寒食节,是山西民间春季一个重要节日,时间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禁火节,后来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忠君爱国、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相传,介子推曾辅佐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奉君。十六年后,重耳回国当上了晋文公遍封群臣,独忘介子推。介子推功不言禄,偕母隐居故乡介休绵山。晋文公求贤烧山,介子推不愿出山,抱树焚身而死,于是晋文公葬其尸于绵山,改山名为介山,并下令介子推亡日禁火寒食。民间为纪念介子推,自觉遵守这一规定。我国古代文献及大量文学作品对此都有记述。寒食节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不断融入民间关于介子推的地方风物传说和寒食节习俗,最终在唐宋之际,三节合流,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包括寒食习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
介休清明习俗主要包括:禁烟、吃冷食、祭祀、扫墓、插柳、踏春、踢蹴鞠、荡秋千、放风筝、斗鸡、赏花、咏诗等一系列传统活动,以及发黑豆芽、采柳芽、蒸面塑、戴柳圈、扫房顶、唱大戏、文化交流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活动。这些民俗活动承载着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民族集体记忆的集中体现。寒食节所蕴含的介之推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清明廉洁的政治抱负和功不言禄、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是古代社会伦理准则,是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纽带,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