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经济发展,这是一道必须兼顾的必答题。
今年一季度,我市战疫情、保民生、稳就业、促发展,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平稳态势。然而企稳开局不是最终目标,市委、市政府深刻理解发展大势,清醒认识自身形势,全面抓好各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把阵脚稳住,把方向瞄准,全力抢回失去时间、加快各项工作推进速度,吹响奋战二季度“冲锋号”,确保实现“双过半”。
当前,全市正全力释放惠企纾困政策红利,持续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扎实细致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努力克服超预期带来的新的困难挑战,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动力和竞争力。
项目建设现场就是经济发展第一战场。连日来,在云冈区标准化厂房、装配产业园建设工地,机械轰鸣、车辆穿梭,施工人员抢抓时机、加紧施工。《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图谱》《项目建设制度》以及“重点任务清单制”“重大项目代办制”“重大项目建设考核督导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文件,为云冈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绘就了“路线图”、开辟了“快车道”。区级领导“点对点”联系重大项目,主动对接、主动落实、主动服务,切实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名领导、一竿子到底”,为推动项目落地开工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全区共确定工业、农业、商贸文旅、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等五大领域项目256个,同比增长17.2%。我们将继续做好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真正做到安全生产、顺利建设,把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为全市经济发展贡献云冈力量。”云冈区相关负责人说。产业链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实体经济强。4月16日,全市装备制造企业座谈会适时召开,太重集团(大同)起重机有限公司、大同市同华矿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陕汽大同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山西秦数智造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大同高镁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立足自身发展需求,着眼全市产业情况,找问题、说困难、谈想法、提建议,群策群力共商产业发展大计。企业家们纷纷表示,这样畅所欲言的座谈会让我们坚定了发展的信心,企业一定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转换思路,多找门路,勇闯出路,不断开拓供需市场,实现逆境突围。2022年全市“春风行动”共吸引104家用工单位参加,提供岗位4809个, 4324人次通过线上招聘活动实现就业;截至4月12日,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6场直播带岗活动进展顺利,19家企业携624个优质岗位参与,累计吸引5万人次观看,同步发布的岗位视频单条浏览量超8.3万……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积极有为采取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市委、市政府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成效初显。截至今年3月,全市10个县(区)均有数据呼叫(标注)企业落地,有效带动就业6000余人,今年还将继续新增5000个数据服务产业岗位。”市数字政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将以产业结构调整引领就业结构优化,持续发展壮大数据服务产业,努力推动就业实现温暖开局。形势逼人、光阴催人。前进的步伐一刻也等不得、一刻也慢不得、一刻也耽误不得。越是在风险挑战面前,全市上下越是要看到成绩、肯定奋斗、增强信心,也越是要理性看待和分析困难,积极寻求破解之策、超越之路。我市正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抓好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安全稳定“三件大事”,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全市经济在“稳”的基础上,向“进”的目标不断发力。市交通运输局进一步优化通行证办理程序,在全市共设立13处通行证办理地点,全力保障物流供应链畅通稳定。同时,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抽调910余人坚守各高速路口和公路卡口,配合公安、卫健部门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对车辆和人员进行认真查验,并完成云冈机场、大同火车站、大同南站点对点旅客转运5696人,做到了阻断新冠病毒传播渠道,确保交通网络不能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能断、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道不能断“一断三不断”要求。市生态环境局出台了生态环境系统支持市场主体倍增的工作措施,进一步优化审核程序、压缩审核时限,对需要通过排污权交易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建设项目,在建设单位提交总量指标交易申报材料后,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内办结的基础上再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办结,用实际行动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积极行动,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组织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认定工作。目前,全市共有86家企业通过认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有力推动了各类中小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的目标在前方,艰难跋涉的征途在脚下。云中大地,春风浩荡,一场奋战二季度、实现“双过半”的攻坚战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