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代凌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孝斌
“希望用工业控制的逻辑和技术来解决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这是北京时代凌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凌宇)董事长黄孝斌走出体制,自主创业的初衷。
15年前,在工业控制领域初有建树的黄孝斌注意到,中国城市化进程大规模提速,但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远远滞后于建设发展速度,政府头疼、群众不满。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他在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和思考后,认定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是未来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今天,黄孝斌手握93项专利,主持大型科技项目及课题研究19个,带领时代凌宇团队参与了奥运场馆、APEC会展中心、一带一路、通州行政副中心、雄安新区等重大项目,并获“鲁班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科学奖”等诸多荣誉奖项。
2022年3月,时代凌宇入选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谈及这些,黄孝斌满是欣慰,他认为,所有的成绩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成果的有力支撑。
城市治理展现凌宇智慧
记者:近年来在疫情防控、建党百年庆典活动、2021年服贸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中均有时代凌宇的贡献,展示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形象和担当,请您介绍一下参与这些重大活动的有关情况。
黄孝斌:在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时代凌宇为城市运行及环境保障组指挥调度中心提供技术服务保障,派出专业团队,通过网络接入、设备维护、系统巡检、数据整理等运维工作,实现市电子政务内网视频会议、市应急视频会议系统、瞩目视频会议系统的互联互通,推动联络机制框架下各部门之间沟通反馈更加高效顺畅。
其中,指挥调度中心部署的音频设备、大屏幕显示设备、会议视频设备、集中控制设备、综合保障等信息化设备的正常运行也由我们负责。
另外,我们还在重点站区布局了大量人力物力保证城市有序运行,参与了冬奥主媒体中心的智能化建设工作,为这场冰雪盛会贡献了凌宇智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利用自身所长为北京重点站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第一时间研发成功具有领先技术水平的“红外体温高速筛查防控系统”并投入使用,守护北京安全。此外还参与了国庆阅兵、建党百年庆典等重大活动的保障工作。
2021年时代凌宇作为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战略合作伙伴再次参展。
记者:经过15年发展,时代凌宇在北京市城市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作为科技型民营企业,你们如何实现政府服务、居民需求和城市治理之间的平衡?
黄孝斌:可以用我们提出的“三循环”应用创新模式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家可以看到,政府有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需求,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带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需求,企业有通过提供成熟的产品和服务来持续创造价值的需求。
“三循环”创新模式的需求循环是以政府和市民的需求为中心,完成解决方案的研究和解决方案体验环境的建设,使得用户在体验环境中完成对需求的改进、优化和创新等,促使用户不断完善需求。
技术循环以技术进步为中心,在用户需求拉动下,不断完成技术改进创新,通过产品研发工作将技术转化为产品,从而应用于完整解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循环则以应用技术解决特定的需求为核心,促使解决方案在研究、体验、改进、应用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三循环”创新模式最终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参与的多主体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以至大众创新来构建面向未来的创新模式,从而帮助政府解决“城市病”,让城市居民享受更为高效、便捷的城市生活,企业也能创造出更多价值,从而实现三方主体的共赢。
记者:现在的时代凌宇已经是一家较成熟的民营企业,作为北京市“小巨人”企业的代表,在企业战略布局上有哪些考量和特点?
黄孝斌:一是紧跟政策、守住底线。由于我们所处的行业是智慧城市领域,客户主要是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所以公司必须紧跟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把握各项方针政策,我们之所以深耕智慧城市行业也是基于这一点。
当然,我们也要同时具备较强的底线意识,一方面要遵守法律法规,明确制度红线,绝不违法违规;另一方面要守住内心的道德底线,坚持诚信经营,在共赢中求发展。
二是技术赋能、创新驱动。作为科技型企业,技术研发是我们的生命力,所以公司非常注重提升科研水平,在北京、福建、广西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积极做好科技人才的“引用留”,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为企业业务的不断创新打下基础。
三是需求引领、服务社会。企业经营不能闭门造车,应时刻关注客户所需。多年来,时代凌宇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力求提供超越客户预期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多价值,服务社会发展。
△ 时代凌宇技术团队支撑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五位一体”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及运行
“引用留+试错空间”
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记者:作为创新驱动型企业,需要有准确的战略方向和过硬的执行力,时代凌宇今天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
黄孝斌:是的。我一直认为执行力的强弱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非常关注员工的执行力,目前来看,我们团队的执行力还是比较强的,我想这主要来自几方面。
首先是统一思想,上下同欲。在企业经营的大方向上我们必须保持一致,保证高管团队、中层干部、基层员工都能理解公司的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其次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老话常说“上行下效”,公司要求干部们必须做好榜样。
再次是奖罚兼顾、激励为主。建立健全精细化的考核激励体系是提高执行力的制度基础,公司一直在持续完善内部考核体系,根据每一位员工创造价值的多少来进行奖励,让真正用心付出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绝不吝啬对奋斗者的激励。
最后是刚性经营,柔性管理。“刚性”体现在战略规划制定后就必须不折不扣贯彻实施,“柔性”则体现在我们会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氛围,鼓励大家去探索突破,并给创新者提供一定的试错空间,让大家敢干事、能做事。
记者:技术型人才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根本。刚才您也提到“引用留+试错空间”。那么,时代凌宇在建设人才队伍体系时如何打好“引用留+试错空间”的组合拳?
黄孝斌:毛泽东同志曾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搭建人才队伍体系中我们也做了不少工作。
首先是“引”,我们从中石油、中移动等大型央企和IBM等知名外企引进高水平人才成为高管团队的一员,让他们充分运用自身的经验和能力帮助公司经营管理更加标准化、精细化;而在每年的校招中我们非常注意选拔综合素质较高、成长潜力较好的应届毕业生进入公司,并设置专项培养体系,通过导师制、高潜计划等制度引导他们尽快融入团队,进入工作状态。
其次是“用”,一方面会仔细分析人才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尽量将人员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另一方面也会根据员工诉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岗或者下派锻炼。之前有职能部门的同事从网管调岗至业务部门项目实施岗也做得有声有色,也有运维小组长到项目经理,到销售,再到事业部总经理,最终成为高管。
再就是公司从来不以资历论英雄,敢于给年轻人压担子,为他们充分赋能,有很多业务骨干都很年轻,能够在好几亿元的大项目中独当一面。
再次是“留”,我始终坚持认为公司是全体员工一起成长的平台,我们会努力为每一个人才提供发挥自身才能的舞台,他们在这里能够通过奋斗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公司也会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让辛勤付出的奋斗者得到丰厚的回报。
此外,我们也非常注意企业文化建设,希望给伙伴们创造一个积极、活泼的做事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使大家对公司产生更多认同。
科技企业必须注重创新,而创新正是在不断试错中行进的,我们注重为员工提供试错空间,鼓励大家去开拓创新,有好的想法我们可以为其提供资源支持。
我们过去也探索过智慧家居这样To C的业务,该业务的负责人是刚毕业两年的小伙子,有想法、有闯劲、能吃苦、对市场也有独到的判断和见解,但由于跟公司主营业务这种To B、To C的基因不太符合,导致最后的效果呈现不佳,于是我们便放弃了这项业务,也并没有归咎于该业务负责人。
还有个例子是我们曾经发现公司有位研发负责人性格十分开朗外向、对市场也很敏锐,便让他掌管一个事业部,但实践后发现他并不适合业务岗位,3年后又将他重新调整回研发部门,现在他也把科研做得很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惧怕犯错,哪怕失败了也没关系,及时纠偏、仔细复盘、总结经验,不会因为一件事情、一个项目的失利去否定一个人。
记者:时代凌宇在发展壮大同时,企业文化也在不断丰富。作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如何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黄孝斌:我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就是要让员工认同并践行我们的核心价值理念,明确自身使命;同时也要关注员工个体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作为企业文化建设者,首先我们自己要认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对企业发展的价值,其次要明确企业文化不是速效救心丸而是中药,需要长期服用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必须坚持认真去做,通过时间不断沉淀。时代凌宇企业文化的实践落地具体说来分为三点。
第一是党建引领、社群联动。公司坚持党建引领,将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打造“灯塔计划”品牌活动,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效能,在公司党总支的领导下,公司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不断加强员工思想引领。
我们一直提倡“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公司以工会、团总支为依托,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成立了时代凌宇篮球队、足球队、凌宇飞人跑团、泳协、羽协等多个文体社团协会,开展了大量群众性文体活动,公司骨干带头参加,将健康文体活动融入工作和日常生活。
第二是融入流程、制度固化。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在制定年度规划时会拟定一个年度企业文化主题,围绕这条主线再设置各项活动和举措,并纳入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当中,引导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第三是人企合一,共同成长。我们认为公司不是一心为了营利的冰冷机器,而是伙伴们一起成长的平台。所以我们实行了股权激励机制,让大家共同分享奋斗成果;建立了多类型发展通道,为员工提供多样的成长晋升渠道。还专门设计了员工建议意见反馈网站,及时回应和解决员工所需。
我们希望在时代凌宇的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所能,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为社会持续创造价值。
主动求变提升企业治理能力
记者:作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时代凌宇取得了众多科研成果,如何做好产学研衔接配套?在成果转化上有哪些经验?
黄孝斌:公司成立了科委会,形成科委领导下的“物联网研究院+事业部技术组+公司各专业专责工程师”的科研体系。依托solink时代凌宇科技产业孵化器,打造“专业技术平台+研发基地+市场体系创新孵化”运营模式,形成以时代凌宇为核心的科技企业集群共生系统。
此外还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合作研发课题,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咨询服务等方面联动发展,公司也被授予了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的科研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成熟的解决方案应用于具体项目,通过在实践中试错容错、不断优化,实现技术和方案的迭代升级。北京市城市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城市副中心、雄安商服中心、冬奥会、福建省委党校等项目都是公司科研成果转化的最新案例。
记者: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不少企业受疫情冲击面临诸多困难。如何带领企业走出困境,考验着中国企业家的智慧。时代凌宇是如何突破发展瓶颈,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
黄孝斌:近几年,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我们企业经营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我始终坚信,虽然短期内风险和挑战显著存在,但从长远来看,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追求与有限的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是永恒的,面对一时的困境,我们首先一定要保持十足的信心,相信我们所处的行业仍然充满机遇。
在战略层面,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专业主义、长期主义发展道路,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打造拳头产品,争取市场主动权。
在定位上,我们紧跟国家政策,关注市场需求,将企业经营融入国家发展进程之中,与社会和谐共赢。
在经营中,我们坚持诚信为先,面对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用工成本不断提升等情况,公司宁可牺牲利润也要保证项目实施和交付质量,力争超越客户预期,树立良好的市场口碑。在管理过程中,公司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主动求变。
今年我们提出了“专业化、产品化、精细化”的战略规划,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推进业务领域纵深发展,打造更优质的产品和更成熟的解决方案,推进内部管理更加精细化。
此外,还自主设计了一套风险管控体系,结合客户信用、支付能力、法律风险、利润率指标等参数制作投标评审模型,根据集体研判评分再行决定是否进行投标,这也使得公司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天助自助者,当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环境时,就一定要苦练内功,通过改革不断进步,无论是面对困境还是突破发展瓶颈,关键是要保持信心、主动应变,任何困难都是对我们的磨炼和考验,破茧方能成蝶,涅槃才能重生!
先行先试,领跑行业发展
记者:时代凌宇较早参与到雄安新区的建设,请介绍一下时代凌宇对于雄安新区建设这一千年大计的战略布局。
△ 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智能化工程是时代凌宇运用先进技术理念打造的标志性项目
黄孝斌:雄安新区是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对于时代凌宇来说其意义也相当重大。我们已经先后在南拒马河、雄安商服落地实施多个项目,深度参与了雄安新区的智能化建设,并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以雄安新区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为例,由于以往系统在物联网平台构建方面缺乏顶层设计,各自为战,跨专业、跨系统、跨部门融合不足,导致不同平台之间不兼容,信息沟通不畅的同时也容易造成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而时代凌宇综合运用GIS、BIM、IoT、大数据、三维渲染引擎等多种技术开发建立了南拒马河防洪综合治理平台,这套解决方案集防汛预案及组织、数据查询与分析、物资与人员管理、堤防监测、闸门监控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实现了防洪工作从传统的人工作业向“感知网络+工作流”的信息化作业结合的形式转变、管理模式从独立管理为主向扁平化协同管理转变,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标准,为后续的大数据分析运用提供了基础。
这一项目的实践落地不仅增强了防洪监测预警能力,还提高了生态堤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大提升了雄安新区的水利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在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全方位参与新区建设,帮助新区发展有技术含量的高新业务,助力智慧雄安建设。并利用好新区的先行先试政策,在科研创新、商业模式探索、产业生态构建、资本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联动发展、共同成长。
记者:时代凌宇的发展经历,对于以科技为主导的成长型企业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黄孝斌:时代凌宇创办于2007年,在发展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可供参考。
一要坚持主业、避免盲目扩张。很多公司在高速成长时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好像这也能做、那也能干,就开始去接触一些跟主业关联性不大的行业,极大可能导致公司身陷危机,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
曾经我们也涉足过智慧农业、智能家居等业务领域,但最终结果都不是太好,在复盘中我们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业务太过多元化导致经营方向不够聚焦。
二要坚持长期主义、避免短利诱惑。科技型企业在成长期会面对很多诱惑,比如说资本的追逐,我们曾经有不下十次机会把公司卖掉拿钱走人,但我们没有,因为这不符合我们创业的初心,我们想成为一家基业长青、受人尊敬的公司,就不能追求短利,得从长远发展来谋划。
简单来说,在成长期一定要注意修炼内功,不断扩大业务市场、提升科研实力、增强内部管理,持续进行正向积累,像跑马拉松一样在赛道中保持合适的节奏,让时间开出玫瑰。
三要坚持把握主动权、避免外界干扰。一方面强调要遵循政策相关规定,做好人、走正道;另一方面也要求加大对政策、行业、市场的研究力度,做好规划布局,掌握主动权。此外,在引进投资时公司也尽量选择战略性股权融资,避免被资本裹挟,从而保证经营管理的自主性和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