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左) 蒙牛创始人
•王宁(右) 内蒙古塞北粮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2020年入选“影响内蒙古经济50位商界领袖”
2021年11月30日,牛根生辞去了在蒙牛的最后一份职务——非执行董事、战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这意味着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自此彻底退出蒙牛,专注于做慈善工作。但是,牛根生并没有完全离开“商业江湖”,这些年他一直关注着内蒙古的粮食产业。
2014年,我离开蒙牛创业开办内蒙古塞北粮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时,作为“导师”的牛根生就鼓励我要把内蒙古的优势农业资源发扬光大。他不仅出智慧而且出钱出力,还和我们一起确立了“以全球三大硬质小麦产地之一的内蒙古河套平原为基地,建设集种植、原粮生产、食品深加工、物流配送、全渠道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产品集团”的公司发展战略方向。
2022年春节前,公司收到了牛根生个人的又一笔增资款,他还就此强调:“我是在支持你们干一件良心事业,支持年轻一代创业者尽早成为新一代能主动承社会责任的企业家。这是一份信任,你带领团队干成干好就是对社会的回报……”
此时,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这些年跟随牛根生工作、创业的一幕幕都浮现在眼前,于是拿起笔记录下心中一位真实的企业家和慈善家。
一头“牛”跑出火箭速度
“一头‘牛’跑出火箭速度”,不知这是谁给蒙牛的发展下的精准的定义。我是蒙牛最早一批的员工,刚入职蒙牛时,真没想到改革开放那么些年,内蒙古还有如此一穷二白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有任何“掩饰”的土坯房是所有村民的居所,还有寸草不生的荒野。而就在这种条件下,一个人带着团队扎下根创造了蒙牛的品牌奇迹。无市场,亲自打市场;无奶源,给村民资助,发动养牛,四年后在国内率先建成标准化示范牧场;无工厂,亲自当泥瓦工,带着大家在工地上昼夜加班。
蒙牛元老之一曾和我聊起:1999年,牛总在公司例会上提出“五年百亿”战略目标时,他们估计是牛总压力过大说胡话。可以想象当年牛根生登高远望,但“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而当2000年、2001年公司的成绩单陆续出来后,整个核心团队无一人对“五年百亿”再有丝毫质疑。就这样一个人,带着一个团队硬生生让一头“牛”跑出了火箭速度,并创建了一个优秀的中国民族品牌。
企业家智慧:
“放得下”比“拿得起”更重要
人们常议论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性,也常说要拿得起还要放得下。单从企业家角度看,牛根生是为数不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真正能统一、真正能放得下的企业家。几乎所有人都能做到拿得起,而需要放得下时,主动性相对就差了许多,其本质还是贪恋在作祟:要么是对金钱的欲望出了问题,要么就是对名利认知出了问题。
当年牛根生宣布捐出自己股份所得,真正相信的人或许并不多,不信者或许认为他只是造个势、博个眼球而已,或许会捐一小部分给社会一个交待。而牛根生真的裸捐了,那个时候想不明白的人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放不下。
“蒙牛自己的成功不叫真正的成功;蒙牛成功之后,能为国家培养复制多少个蒙牛才叫成功!”这话牛根生曾不止一次在蒙牛内训时讲过。所以,不难理解他从企业家向慈善家的完美转型。
公益创新:
培养扶持更多新生代中国企业家
牛根生卸任蒙牛集团董事长,主要工作转向慈善之后,全国各地的很多企业家、创业者纷纷前去拜会求教,其中一部分便是从蒙牛出来的创业者。只要时间允许,他几乎无一拒绝。此时的牛根生专注于整合全球资源做中国的公益事业。他总是耐心地给创业者一些指导,而且总是谦虚地说:我说的这些对你们企业未必起作用,你们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予以借鉴。
而我本人也是其中的一员,从2016年起定期、不定期地拜访牛根生。记得首次拜会时,他推掉了其他所有安排,足足给我留了四天时间,一边领着我调研市场,一边研究农业发展方向。几乎每天都熬到凌晨,与我一起给塞北粮仓制定整体发展战略。他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讲:王宁,河套平原的小麦作为全球三大硬质小麦基地之一,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资源,一定要做好继承和发扬,以河套小麦及深加工产品为依托创建一个品牌是历史必然。做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但事在人为,人最重要的在于德,能力可以在事上练就,德则生于心,具体表现在你能不能利他,能不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你还年轻,但决不要浮躁,务实是做事的前提。“粮者良心”,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食品安全,塞北粮仓首先保证品质,从源头上还原食品本色……
粮者良心!当今时代能称得上企业家的不在少数,而当自己功成名就之后,以纯公益的心态来关心(出资、出资源、出智慧)培育年轻一代创业者,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一次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