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A终于在今天迎来了久违的阳光普照。当然,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还是中国医药与跨国药企辉瑞在新冠病毒治疗药物方面的合作终于由传言变为事实。不仅如此,日本盐野义新冠口服药即将投入临床治疗的消息,也把两只A股直接推上一字涨停。
01
携手辉瑞
中国医药封涨停
3月9日晚间,中国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当日与辉瑞公司签订供货协议,将在协议期内(2022年度)负责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TM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运营。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11日,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辉瑞新冠病毒治疗药PAXLOVID进口注册后,有关该款治疗药品中国代理权最终花落谁家的猜测便从未止息。据了解,PAXLOVID为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例如伴有高龄、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3期临床试验显示,药物能降低89%的住院和死亡风险,因此被视为治疗新冠的重要手段。
自3月初以来,中国医药与辉瑞洽谈洽谈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合作的传言便引发了多方热议,如今事情终于有了定论,于中国医药而言显然是极大的利好。受此消息影响,3月10日早间开盘后,中国医药股价便一字涨停,收报19.03元/股,总市值203亿元。
不过,从公告上看,该协议的履行期限为2022年度,而生效日是从2022年3月9日开始,也就是说,中国医药负责PAXLOVID中国大陆市场商业运营的真实时间只有不满10个月。
公司也在公告中数度强调,产品的最终使用及销售情况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预计相关业务规模占公司整体业务量比重较小,对公司近期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
02
业绩未振
股价先涨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医药以医药产业为主营业务的三大中央企业之一,产业形态涉及研发、种植加工、生产、分销、物流、进出口贸易、学术推广、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条。
早在公司披露与辉瑞合作的最终协议结果前,中国医药的股价已连续数日持续走强,在大市成片的萎靡不振中自成一股“清流”。自今年2月25日以来,中国医药近7个交易日斩获5个涨停板,近10个交易日内累积涨幅达到近80%。
为此,公司还发布风险提示称,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公司主营业务板块包括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及国际贸易,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并无重大变化。
而从此前披露的2021年度业绩预告上看,公司在过去一年的业绩表现并不突出,预计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亿元到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减少77%到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5亿元到6.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减少79%到45%。中国医药解释称,业绩预减主要系受海外疫情形势变化影响,出口防疫业务同比大幅下降。受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等因素影响,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业绩同比亦有所下降。此外,公司拟计提相关减值对本次业绩存在一定影响。
03
盐野义“神药”激起两只A股
目前,竞逐新馆治疗药物赛道的企业数量颇众,其中一部分已经取得了令市场瞩目的成果。近日,日本第五大制药企业盐野义制药株式会社官宣,已向日本厚生劳动省申请关于新冠病毒口服药的生产销售许可。如果得到承认,将是首个批准上市的日本国产新冠病毒口服药。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服用了盐野义制药研发的口服药之后,流鼻水、喉咙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均有大幅改善,且副作用很小。
值得注意的是,盐野义制药得到了来自中国医疗健康科技巨头中国平安的全方位助力。2020年3月30日,中国平安宣布,与盐野义制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盐野义制药将向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人寿出售库存股635.6万股,交易总额为335.3亿日元(约合21.8亿人民币)。
不仅如此,双方还商议在中国香港成立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计划初期聚焦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新药疗法,将获得盐野义制药旗下两款新药在亚洲地区(除日本外)的独家代理权。合资公司将开展新药研发、制造及销售等多方面业务。
从股价走势上看,中国平安以5276日元/股的价格入股盐野义,而截至上周五,盐野义的股价已经达到7715日元/股,涨幅高达46.2%。市场人士认为,新冠特效口服药具有独特行业壁垒,有助于维护中国平安的利润空间,同时帮助平安的财务价值不断提升。
在此背景之下,北大医药和长江健康也在今天享受到了一字涨停的明星待遇。作为平安健康旗下唯一上市平台的北大医药获益匪浅。公司具有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完善的原料药产线,有望独享中国区销售权。
长江健康则在今年2月于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下属子公司与盐野义有多年的良好合作关系,盐野义曾为我公司下属上海益威实业有限公司的重要股东。双方已就进一步合作达成了协议。目前,公司与盐野义下属长澳药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开展紧密合作。
德邦证券指出,新冠疫情为国产替代创造了契机,长期看,国内产品能力逐步发展,不断在设备和耗材产品能力上进行深化,有望孕育平台型的企业。中短期看,新冠疫苗的基数效应并未对上市公司订单趋势造成扰动,企业订单状况良好,行业新增需求量足够拉动未来几年增长,行业景气度可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