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令阎立本在凌烟阁绘制建国二十四功臣画像,分别为:
▪长孙无忌( 赵国公) ▪李孝恭( 河间郡王) ▪杜如晦( 莱国公) ▪魏征( 郑国公)▪房玄龄( 梁国公) ▪高士廉( 申国公) ▪尉迟恭( 鄂国公) ▪李靖( 卫国公)▪萧瑀( 宋国公) ▪段志玄( 褒国公) ▪刘弘基( 夔国公) ▪屈突通( 蒋国公)▪殷开山( 勋国公) ▪柴绍( 谯国公) ▪长孙顺德( 邳国公)▪张亮( 郧国公)▪侯君集( 陈国公) ▪张公瑾( 郯国公) ▪程知节( 卢国公) ▪虞世南( 永兴县子)▪刘政会( 邢国公) ▪唐俭( 莒国公) ▪李勣( 英国公) ▪秦琼( 胡国公)
二十四功臣中大部分人都是青史留名,妇孺皆知,只有排名第十的段志玄好像不是特别出名。今天所要讲的李唐开国第一站霍邑之战就是段志玄的成名之战,由这一战段志玄开始由一个普通军头升级为高级将领,并最终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唐也由此战站稳脚跟,人心开始稳定,可以说李唐发家就是由这一战开始。
李渊和李建成、李世民父子起兵之时就已经定下了基本战略,就是依靠晋阳(今山西太原)为根本,北依突厥,东和李密,西略关中。因此,刚起兵就派刘文静带着大批礼物赴突厥议和,突厥接受贿赂,便赞助了李渊部分军马支持李渊造反。李渊便打着尊奉杨侑(隋炀帝孙,留守长安主持政务)的旗号进军关中,不想杨侑立刻派遣大将宋老生驻守霍邑,屈突通驻守河东阻截李渊西向,李渊若想进入关中就必须拔掉这两课钉子。
李渊西略关中形势图
由于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在讨伐高德儒叛乱过程中来回只花费了九日,这让李渊信心满满。但是在进军霍邑过程中,由于连日下雨,李渊军队被堵在距离霍邑仅仅五十里的贾胡堡动弹不得。眼看孤军坐困愁城,粮食日渐不支,李渊和诸将都有了回军的心,但是唯有李世民不同意回军。李世民认为起兵造反有去无回,一旦回军军心涣散,军队溃逃,宋老生屈突通在后追击,只有死路一条,最终李渊被其说动,派李世民李建成兄弟追回归途的前军才没有造成错误。李世民的军事才华由此可见一斑。
雨停之后,李渊军队迅速向霍邑进军,并包围了霍邑,但宋老生凭借坚城并不出战,意图以此来消耗李渊军队的锐气。李世民便带着几十个骑兵在城门口大骂宋老生,宋老生本身对李渊军存有轻视之意,便率领三万军士出城应战。此时,李渊正率领数骑兵赶来观摩隋军阵势,大将殷开山率领后军正准备吃饭,李渊急忙派人将后军招来,殷开山率领后军如期而至。李渊欲等军士吃完饭再战,李世民说:敌军好不容易出城了,打完再吃早饭。于是李渊李建成父子、以及李渊女婿柴绍率领主力在城东布阵,李世民和军头段志玄带领偏师在城南山后布阵(埋伏)。
宋老生从南城门出兵,径直进攻在城东布阵的李渊李建成父子,隋军很是势盛,一拥而上将唐军逼退,此时李渊女婿柴绍横刀跃马,率领军队杀入敌阵,才抵挡住隋军的攻势,稳定了李渊军阵脚。正当李渊君和隋军杀的难分难解之时,李世民和段志玄看准时机,从城南攻击宋老生后背,一边进攻一边大喊:宋老生已经被捉住了,隋军怎么还不投降?隋军一听主将被捉,赶紧收兵入东门,并将东门关闭。宋老生只好率领一支孤军向南门跑,不想马失前蹄坠入壕沟,李渊军大将刘弘基跃马急砍,将宋老生砍为两段。
此时,已经到了傍晚,城中隋军失去了主将,人心惶惶。城外李渊军士气大振,大家草草吃完饭一鼓而登,攻克霍邑。
此战中,李世民和段志玄带领的偏师人数并不多,以至于隋军反扑时,偏师难以支撑,李世民身先士卒,手握两刀,砍毙数十人,以至于两刀缺刃,易刀再战,才最终支持住局面。偏师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对于战争胜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军头段志玄紧随李世民大战,最终取得了不世之功,这个功劳就是他最终能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排名第十的原因。
经过霍邑之战后,驻守河东的屈突通已经胆寒,并不敢出战,关中的小股势力纷纷和李渊取得联系,愿意向李渊投诚。李渊于是留下少部分兵力包围河东,大部渡河西西略关中,关中最大的一股势力孙华亲自在黄河岸边迎接李渊,于是关中大大小小的势力纷纷向李渊投诚,至此关中除长安外,已尽数落入李渊手中。
可以说霍邑之战奠定了李渊统一关中的基础,进而为李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作者:科苑赏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