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弹丸小国立陶宛在美西方鼓动下,走上了反华一线。在中方宣布两国外交降级之后,路透社12月9日独家报道称,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透露,中国已要求跨国公司二选一:与立陶宛企业切断联系,否则将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
这一消息得到拥有2700余家会员企业的立陶宛工业家联盟的证实。该联盟负责人称,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国向跨国企业提出类似要求,“以前这只是可能发生的威胁,现在变成了现实”。
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12月9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方一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办事。
官方数据显示,立陶宛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国家,中国是其第22大出口目的地。但路透社提到,尽管双方直接贸易规模不大,但立陶宛有数百家公司依赖出口经济,为与中国贸易的跨国公司生产零部件、家具、服装等产品。
路透社独家报道
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曼塔斯·阿多梅纳斯(Mantas Adomenas)告诉路透社,最近,中方一直向跨国公司发出信息,“如果他们使用立陶宛企业供应的零部件等产品,便将不再被允许向中国市场进出口”。
阿多梅纳斯还声称,现在,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取消了与立陶宛供应商的合同。
立陶宛工业家联盟(Lithuanian Confederation of Industrialists)向路透社证实了这一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该联盟是立陶宛国内大型商业中介机构,设有37个分会和8个地区协会,拥有会员企业2700余家,包括立陶宛大部分生产企业、银行、贸易企业、外国企业代表处、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其会员企业几乎涵盖了立陶宛工业的各个领域,该国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均由该联盟会员单位生产。
“本周,我们第一次看到中方直接向(跨国)供应商施压,要求他们放弃立陶宛产品。”立陶宛工业家联盟主席亚努利亚维丘斯(idmantas Janulevicius)称,“以前这只是可能发生的威胁,现在变成了现实”。
在谈到一家取消立陶宛供应商合同的跨国公司时,亚努利亚维丘斯说道:“对我们来说,最痛苦的部分是,它是一家欧洲公司。许多立陶宛企业都是此类公司的供应商。”
阿多梅纳斯和亚努利亚维丘斯均未提及受影响的公司和供应商名称。
此外,一位立陶宛政府高级官员告诉路透社,立陶宛正在考虑设立一个基金,以保护该国公司免受“中国的报复”,包括向企业提供可能的金融支持(例如贷款)。
12月9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到相关问题。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称,不了解有关具体情况。
汪文斌强调,中方一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办事。立陶宛背信弃义,公然违背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时向中方所做的政治承诺,在世界上制造“一中一台”,严重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国际上开创恶劣先例,性质极为恶劣。我们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
立陶宛工业家联盟主席亚努利亚维丘斯(资料图)
在今年8月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后,立陶宛政府便开始频繁炒作台湾问题,在反华一线上蹿下跳。自此,该国企业日子就不大好过了。
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9月曾报道,中国公司正取消与立陶宛方面的贸易合作。立陶宛一乳制品加工商负责人坦承,台湾地区在市场规模上“根本无法与中国(大陆)相比”。“中国(大陆)人口众多,而台湾有两千多万人口。因此,无论是台湾还是其他任何小市场都无法取代中国(大陆)”
11月18日,立陶宛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此事导致中方在11月22日宣布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当时,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告诉观察者网,中国有一整套政治、经济、军事的政策工具,足以捍卫国家利益。中国宣布和立陶宛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发出的信号是:第一,立陶宛的行为触及了红线;第二,中国肯定会采取措施报复;第三,除非立陶宛纠正错误行为,否则中方将持续推进相关反制措施。
沈逸指出,如果立陶宛一意孤行,不把台湾的所谓“代表处”关掉,之后还会有梯次升级的措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在触碰“台湾问题”红线后,不付出代价,即使强如美国。
立陶宛“15分钟”新闻网12月2日援引一家立陶宛木材出口商的话报道称,中国海关似乎已经把立陶宛从系统中移除,这导致他们的货品无法在华清关。立陶宛外交部当天证实了这一消息,并且称“已经联系了欧盟委员会,寻求在欧盟层面协调反应”。
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12月3日再度就此事发声,并且希望欧盟为其出头。兰茨贝尔吉斯6日向欧盟致信宣称,中国正以“前所未见”的强度对立陶宛施加“难以接受”的经济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立陶宛政府不惜以经济为代价、炒作台湾问题,该国大部分民众似乎并不认同。立陶宛最新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在对华政策上,只有33.66%的民众支持立陶宛目前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40.59%民众不赞成,另外25.74%没有意见。
仅约1/3受访者支持立陶宛政府对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