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长时间跟随在美国身后亦步亦趋,对中国“喊打喊杀”,可如今,一个尴尬的现实却摆在它们面前。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11月30日披露,一份报告发现,一年多以来,以美国为首的澳大利亚最亲密的“五眼联盟盟友”,是中澳两国之间一系列贸易争端中的最大受益者。
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受所谓“制裁”影响,今年前9个月,澳大利亚对中国的12项商品出口额减少了173亿澳元(约合126亿美元)。
而就在澳大利亚承担出口损失的同期,澳大利亚的“小伙伴们”却承接了大部分生意。上述同时期的同类型商品出口额,加拿大和新西兰分别增加了11亿美元和7.86亿美元,美国更是增加了46亿美元之多。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截图
据报道,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詹姆斯·劳伦斯森(James Laurenceson,中文名罗震)表示,数据显示,澳大利亚追求与美国和其他西方“民主”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安全关系,但这并没有阻止其盟友“利用”澳大利亚的贸易困境。
“有时候,美国的评论人士和拜登(政府)的高级官员会让我们感到非常兴奋,他们说,‘我们将与澳大利亚并肩站在一起’。”劳伦斯森又说:“但实际上,当你深入研究贸易数据时,你会发现美国是窃取澳大利亚对华贸易销售额最多的国家。”
“因此,战略伙伴成为了激烈的商业竞争对手,这正是我们所看到的。”不过,即便如此,劳伦斯森依旧“大度”地说:“当然,美国是我们伟大的安全盟友和战略伙伴。”他还表示,美国和其他澳大利亚盟友的举动“可以理解”,也符合它们的国家利益。
事实上,此前就有报道指出过,为了联合对付中国,澳大利亚为“五眼联盟”盟友两肋插刀,但转头就被“自己人”插了两刀……
今年7月2日,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专栏作家卢纲(Alex Lo)发文《‘五眼’盟友如何在对华贸易上吃掉澳大利亚的午餐》,指出美国和加拿大一边用本国商品补足澳大利亚在华损失掉的市场份额,一边叫嚣中国的“经济胁迫”。
卢纲 专栏文章报道截图
卢纲指出,虽然“五眼”国家一致口径抨击中国,但他们在对华贸易上一直在互相吃掉对方的午餐(互相抢占市场份额),而最大的输家就是澳大利亚。文章称,去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葡萄酒、棉花、木材和龙虾的份额全部大幅上涨,这些正是澳大利亚在炒作涉华阴谋论时发现越来越“卖不动”的商品。
劳伦斯森表示,澳大利亚必须正视自己的行动所付出的代价,这份分析研究表明,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西方经济体正与以中国为首的一个集团“脱钩”,但数据表现出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我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在中国的‘威胁’下退缩。”劳伦斯森称:“但我的建议是,我们应该非常清楚代价是什么,谁来承担这些代价——澳大利亚和澳大利亚生产商们无依无靠。”
在ABC的这篇报道文章中,依旧无视澳方一段时间以来在对华政策上一意孤行的错误做法,多次使用“制裁”、“贸易战”等字眼,试图将中澳贸易关系甚至两国外交关系不佳的责任推给中方。
比如,ABC“装可怜”般地声称,从2020年5月起的几个月时间里,澳大利亚出口商受到了中方一系列严重的贸易打击,中方借此反对澳方“支持美国的反华运动”,而澳方受影响的行业包括了煤炭、大麦、牛肉、木材、龙虾和葡萄酒等。
2020年11月7日,上海,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展示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图自澎湃影像
然而,在无端指责中方施加所谓“制裁”和“贸易战”的同时,ABC这家澳媒却对去年澳方多次修改外商投资法和大幅加强对外资所谓的“国家安全审查”等做法只字不提,这些做法完全背离了《中澳自贸协定》的有关承诺。
今年早些时候,就在中澳关系出现严重滑坡之际,澳方竟还“开历史倒车”,性质恶劣地宣布撕毁维多利亚州政府同中方签订的“一带一路”协议。此后,又有多家澳媒披露称,莫里森政府还考虑终止澳方与中方签订的达尔文港租约,此举可进一步加剧了两国关系的紧张。
此外,由于澳大利亚明年5月即将举行大选,近期澳国内诸如外交部长彼得·达顿(Peter Dutton)等政客更是对华大声叫嚷“好战言论”,大谈所谓“加入台海战争”。这些错误且危险的言论,更是引来澳国内反对党领袖的批判,称莫里森政府拉高对中国的开战预期,是澳大利亚史上最危险选举策略。
资料图: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彼得·达顿 图自澳媒
今年5月6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作出决定,自即日起,无限期暂停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牵头的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澳关系恶化以来,首次正式冻结外交机制。
当地时间11月18日,《卫报》澳大利亚版刊登了一篇对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临时代办王晰宁的专访,他谈及了澳方近期的做法。采访中,王晰宁未表示出北京将“解冻”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信息,他表示,有关澳大利亚将参与军事冲突的“投机炒作”将不利于两国高层会谈的开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此前则表示,当前中澳关系的困难局面完全是澳方一手造成的。当务之急是澳方要正视两国关系受挫的症结,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尊重基本事实,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国发展,切实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处理两国关系,停止出于一己的政治私利,鼓噪所谓的“中国胁迫”,多做有利于增进两国互信、促进务实合作的事,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