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3日,正式发布《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以下简称通知)。
在10月14日,移动支付网也关于该《通知》进行了相关解读,以下为解读部分内容。
个人码收款严管的三个方向
对于二维码支付来说,新规的影响力不亚于2017年年底发布的296号文《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296号文侧重在用户侧,而新规则重在商户侧。
对于条码支付,新规的主要要求是:
1、限制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
2、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进行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
3、制定收款条码分类管理制度,区分个人码和特约商户码。
这三条,任何一条落地都将深远的影响整个移动支付收单市场。
第一条,限制个人码远程非面对面收款。
从央行的回应来看,个人静态收款码限制非面对面收款,主要是因为“流分”带来的巨大洗钱风险。如果用户确实有非面对面远程收款的需求,收单机构需要将其加入白名单,并且“审慎确定白名单准入条件与规模、个人静态收款条码的有效期、使用次数和交易限额。”
未来,个人收款码大概率不再具备一次打印,终身可收款的特性。而变成动态收款码,超过一定的收款次数,需要重新生成。这一措施,对微商群体有较大影响,很可能该群体就是白名单重点针对的人群。在注册过程中,顺便也解决了税务问题。
第二条,个人码不得进行经营活动收款。
商户码收款存在费率问题,而个人码收款没有费率,且微信、支付宝都采取了提现收费的机制,许多个体户在收款之后不会轻易提现,转而将资金用于其他经营活动,如此,资金便完全在支付巨头的体系内。新规执行之后,个人码收款受限,会极大的影响支付巨头的体系资金留存能力。
在税务方面,个人码收款并不计入经营资金之中,存在“偷税漏税”的嫌疑,此前就曾有多起通过个人收款码逃税漏税的案件发生。
无论是支付宝和微信,都拥有商户收款码,通过个人码升级即可。未来,微信和支付宝都会引导用户将个人码升级到商户收款码,以尽可能的消除收款限制。此前,微信支付在2019年4月曾进行过要求服务商对特约商户“二次认证”的动作,被指是微信希望更多的触达商户。
但新规对于特约商户有核实要求,提供商户收款码的需“参照执行特约商户有关管理规定”,“对于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实体特约商户,应当通过现场面对面方式核实。对于无固定经营场所的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原则上应当通过人工或智能客服同步视频等方式核实。”
收单是一个重服务的行业,这不是微信、支付宝等巨头能通过互联网全覆盖的,需要服务商群体帮助其完成。笔者判断,在新规落地之后,支付巨头会加速对服务商群体的让利,将重服务的特约商户让给服务商对接,剩下的微商群体,则通过特殊系统由巨头直接服务。
第三条,区分个人码与商户码。
征求意见稿阶段,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应区分个人、特约商户等收款人类型制定相应规则。”
可能是央行意识到,自律组织单独完成这一任务比较困难,于是在正式稿中,变成“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等”应当制定收款条码分类管理制度,区分个人码和商户码。笔者看来,这应该是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提供收款码服务机构的直接责任。至于是个统一的制度,还是每家自行区分,有待后续观察。
在个人码替换商户收款码的过程中,上文也提到“收单是一个重服务的行业,这不是微信、支付宝等巨头能通过互联网全覆盖的,需要服务商群体帮助其完成”,而付呗就是优秀服务商群体中的一员。
付呗也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聚合支付产品,从第一个聚合码问世渐渐变成今天一个集语音播报、金额显示、查账收款等一体的付呗智能音箱,付呗产品经历数次迭代,产品能力越来越高效。始终“软硬件一体”的付呗,还为商家打造了移动支付应用客户端,以支付为切入点,涵盖了商家收银、会员营销、财务管理、卡劵核销和金融服务等功能,给商家提供合理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付呗产品之一:
付呗产品之二:
付呗产品之三:
更多付呗产品可点击下方链接在付呗官网-产品中心了解详情。
付呗官网
熟知付呗的合作伙伴也知道付呗在2019年基于移动支付的能力战略转型为“商户数字经营服务商”,在数字化时代付呗也将结合自身优势,跟随数字人民币的步伐,推动商家数字化转型。
付呗是杭州首展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深耕移动支付8年,截止2021年9月,付呗注册商户近90万,日均使用人次500-700万,平台月GMV千亿元,覆盖城市450+。
首展科技在2019-2020年先后获得灵犀资本、移卡科技、蚂蚁集团等一线基金投资;于2021年被评为准独角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