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晚,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汽集团)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1-9月份,江汽集团营业收入达307.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7亿元,同期相比增加2亿元。
从财报数据来看,江汽集团前三季度的经营业绩不可谓不亮眼。但与上半年的4.8亿元利润相比,也显露出了江汽集团第三季度出现亏损的事实。
实际上,今年以来,江汽集团加大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创新研发力度、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严格加强成本费用管控,有力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芯片短缺引起的价格飞涨等问题也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
着力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多次强调技术创新对江汽集团的重要性。
实际上,2021年以来,即便受到客观因素的不利影响,江汽集团依然在稳步按照自己的发展节奏前进,持续加大对创新的研发投入。根据第三季度报告数据,2021年1-9月,江汽集团研发费用投入高达9.4亿元,同比增长了29%。
巨额的研发费用投入,让江汽集团的利润一直有限,甚至一度影响了江汽集团第三季度的利润总额。但也是因为这巨大的研发费用,才使得江汽集团在创新领域不断突破,持续保持了强劲的企业竞争力。
2021上海国际车展期间,江汽集团正式发布了耗资100亿研发资金打造的MIS皓学架构,架构下首款车也正式亮相,随后在6月份正式上市,受到了媒体及公众的好评。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江汽集团自2002年起启动研发工作,目前已经积累了九代技术、四代产品的技术平台,在安全、寿命、智能、高效、节能领域取得关键突破,其中蜂窝电池技术、百万公里长寿命技术等世界领先。
2021年成都国际车展期间,江汽集团携思皓E10X、思皓E50APRO等多款重磅车型参展。其中,智美纯电潮车E10X在3月份正式上市后,凭借独有的八大潮流价值成为都市潮系青年的出行代步首选,上市当天不到四个小时就斩获了千辆订单,9月份单月订单突破8000台。
截至2021年9月底,江汽集团已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近18万辆,累计行驶里程达53亿公里,持续保持私人领域纯电动车实际使用规模领先地位。
缺芯少电,成本激增,四季度如何破局?
自进入2021年以来,“缺芯”成为了诸多车企都绕不开的拦路石,因芯片供应不足,不少车企甚至只能通过停产或减产进行现阶段过渡。
而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涨也对汽车行业的营收和利润都造成了重大影响。数据显示,10月11日国内钢坯含税出厂价每吨5330元,同比增长59.4%;铝材报价每吨23895元,同比增长61.3%。
汽车作为钢材的使用大户,一般在原材料成本中占到了8%左右的比重,这对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可见一斑。
实际上,受疫情影响,自去年起汽车产业上游部分零部件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缺和价格上涨局面,例如芯片,动辄几十倍、几百倍的疯狂涨势目前还未完全消除。在这种极度艰难的市场环境下,为满足日益剧增的用户订单需求,不少汽车品牌不得不耗费巨资寻得货源保障生产,这在一定时间内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江汽集团也是其中的一员。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芯片荒、涨价潮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尚未消退时,“电池荒”也来了!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已成为汽车供应链上的“紧俏商品”,动力电池处于供应紧张状态。未来一段时期内,整车企业或都将面临动力电池供应瓶颈,电动汽车生产将受到制约。
“电池荒”出现后,有车企为了能顺利“拿货”,不得不赴动力电池厂驻守一周“蹲点”。
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目前三元和铁锂电池价格最高分别已达0.75元/Wh和0.61元/Wh,已处于今年来的高点。目前多家企业已发布调整电池或电池原材料价格的通知函,叠加限电限产影响,动力电池的涨势还将继续下去。
这就会导致一个矛盾点出现: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正在迎来井喷之势,但这种井喷需求反过来又使得企业不得不去采购更多动力电池,从而面临更大的成本上涨压力。
据财联社报道,因正极材料LiCoO2涨价超200%,电解液涨价超150%,负极材料及其他原材料供应紧张,10月26日比亚迪决定上调CO8M等电池的产品单价。在当前行情Wh单价的基础上,统一涨价超20%,具体需要看价格表,新价格将从11月1日开始执行。
因电池、芯片等各种配件不断涨价,汽车想不涨都不行。就拿全球销量最高的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来说,几乎是一两个月就要涨一次。
而根据江汽集团产销数据显示,江汽集团纯电动乘用车9月销售1.4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62.9%,1-9月累计销售9.0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90.5%,增速在各细分品类中遥遥领先,也面临着更大的成本压力。但江汽集团却并未透露产品价格调整的信息,这好像在某种程度上也在说明为什么江汽集团的利润在不断走低。
面向四季度,汽车行业原材料价格很有可能将继续维持在高位运行,可预见的是江汽集团也将继续承受更大的成本压力。江汽集团接下来的路又如何走、四季度的业绩表现又会如何,相信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